前段時間,偶然間看到了一部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兩年半的時間,紀錄片主人公開著摩托車,走過了一萬三千多公里,穿越了8個國家,最終找到了23個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
他了解到這些和他在同一個時刻來到這個世界,卻在這個世界以另一種方式活著的人們,他們身上所發生的那些故事和精彩。
片中的主人公,除了和主人公相同的出生年月外,他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大不相同,其中我最想和你分享這幾個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發起者,也是主人公,名叫楊帆。
1990年10月5日出生的他,在2012年有了一個「無聊」的想法,騎著摩托車,去看看那些和自己同年同月出生的人,他們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即將成為母親的蒙古姑娘巴森扈
故事的一個主人公,名叫巴森扈,拍攝時,21歲的她,是承包了一個小書攤的小老闆,同時也是一個懷孕的孕媽。
21歲,很多人可能還在上學,安心做個小孩的年紀,而她馬上就要成為一個母親。
在蒙古,國家鼓勵生育,生四個孩子,就可以獲得偉大母親二級勳章,生6個孩子以上,就可以獲得偉大母親一級勳章,得到國家的獎金。
和身邊的人比起來,巴森扈家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富足,巴森扈懷孕時,他的丈夫甚至還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和她一起住在巴森扈父母的家裡。
@被父母拋棄的俄羅斯少年馬克斯
故事的又一個主人公,名叫馬克斯。
從小沒見過父親的他,13歲時也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拋棄,他甚至不知道父親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母親走後,他居無定所,僅在自己的家鄉,他居住過的地方便高達十幾處,長大後的他做過很多工作,做過廚師,做過司機,在書店工作過,還做過健身教練。
第一次拍攝時,他有一個女朋友,為了女孩,他從一個城市隻身來到3000公里外的另一個城市,可是當他拋下所有,想在女孩的城市安定下來時,女孩卻和他分手了。
他喜歡交朋友,即便自己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也樂意去幫助朋友,可朋友卻欠債不還。
他說,他有時覺得,自己就是一隻被遺棄的流浪狗。
@患有妥瑞氏綜合徵的比利時男孩馬丁
生活在比利時的馬丁,是一個患有妥瑞氏綜合徵的男孩。
患有這種病的患者,會不自主地動作,快速地重複肌肉抽動,發病時,馬丁曾多次擊碎過電腦的螢幕玻璃。
這是一種非常難治癒的疾病,馬丁吃過130多種藥,見過80多個醫生,可所有人都對他說,你的病無法治。
拍攝時,20齣頭的馬丁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一起生活。
生病註定讓馬丁無法擁有正常人的生活,比如,他的飲食是專業搭配好的,365天只能吃著同樣的食物,不能吃糖,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蘋果,雞肉,沙拉,同齡人喜歡的蘇打水、可樂、咖啡就更別說了。
因為發病時異樣的舉動,他的生活一直很孤單,沒有很多朋友,和喜歡的第一個女孩也無疾而終,對方只成為了他生命中的遊客。
楊帆和這些故事主人公,他們在幾乎同一個時間來到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日子也基本相等,可是他們的生活卻大有不同。
他們的故事,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你看,其實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種活法,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們這樣活。
看完紀錄片,有一個最讓我感動的點,那就是故事主人公的生活態度。
21歲就當了媽媽的巴森扈,即便家境貧寒,可是他們一家人卻活得很滿足,整日笑嘻嘻的,懷孕7個月時,巴森扈還在騎馬,坐上楊帆的摩托車,會哈哈哈笑個不停。
之前一直沒有一份工作的巴森扈丈夫,在孩子出生以後,去學習了修鞋手藝,每日辛苦地修鞋,並已經在著手計劃在巴森扈母親家旁邊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
兩年後,楊帆再去探訪巴森扈,那時她的第一個孩子已經兩歲,她又懷上了一個孩子。
節目中有一幕,懷孕的巴森扈帶著已經兩歲的孩子去看在外掙錢的父親,一家人住在有點漏水的蒙古包里,傳出來的卻是止不住的笑聲,有孩子的,有父親的,也有巴森扈的。
被父母遺棄的馬克斯,即便居無定所,但內心仍然善良溫暖。
一年後,楊帆再去探訪馬克斯,他那時已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並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相愛的女友,即便賺得不多,但仍舊樂樂呵呵。
身邊的人很少見到他愁眉苦臉的樣子,即便生活艱辛,在公交車上遇見哀怨的陌生人,他還是會輕輕說上一句:「Smile。」
他說,我過去曾十分痛苦,但我見過很多醜陋的人,見過很多醜陋的行為,我下定決心,絕對不要成為這種人。
他說:即便生活艱難,我仍然熱愛它。我想活著,我想好好活著。
患有妥瑞氏綜合徵的比利時男孩馬丁,即便與別人不一樣,也始終在尋找自己的快樂。
因為生病,他早早便退了學,也註定無法擁有和同齡人一樣正常的工作,所以他便自己成立了一個公司,雖然這個公司只有他一人,但他仍然會在自己的工作室內製作搞笑的視頻,用心的音樂,即便點擊率並不高,但是他樂此不疲。
他還每天健身,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去追逐別的可能性。
他每天都在用盡全力去克服自己的恐懼,去和這個世界產生聯繫,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說:人生中有些事可以選擇,有些你別無選擇,既然無法迴避患病的事實,那接受有病的事實,每天都是你餘生的第一天。
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那每本書都不一樣,或波瀾壯闊,或平平淡淡,或不停抗爭,每一本書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健康抑或不幸,只要活著,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
前些天,和一個35歲左右的男同事聊天,同事提到自己的中年焦慮。
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表現是,他開始害怕在朋友圈看到同齡人的消息,特別是那些過得比自己好的同齡人的消息。
他說大部分時候這和同齡人朋友本身的為人沒有關係,只是一看到他們,就會想到自己,並下意識進行比較,如果同齡人比自己過得好,一股挫敗感便會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看了紀錄片之後,我想起了蔡康永的一句話:把人生的鏡頭拉遠一點,不要老是特寫。
以前我這樣理解這句話,從人生的長度看,將鏡頭拉遠一點,我們會看到現在所有的痛苦與煎熬,終會過去。
而看完後,我又有了新的理解,從生活的廣度看,把鏡頭拉遠一點,我們會看到那些和我們擁有不同人生的人,看到他們的故事,我們會知道,這個世界是很包容的,你以為的煎熬和焦慮,換個環境說不定就是快樂。
所以,別把現在看得太重,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這個世界很大,那些我們以為無比光芒的活法,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是無比折磨的,而我們所無比厭煩的人生,也可能是有些人無比羨慕的。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高光時刻,也會有自己的晦澀和艱辛。
《芥居雜記》里有一個笑話:家豬遇野豬于山林,頗羨其隱逸境界,訴與人相處苦況,且雲不日將重返林莽,覓回自由。 野豬笑曰:人若不將爾喂飽,絕無氣力說此清高話也!
你看,生活的真相其實就是互相羨慕,家豬羨慕野豬的自由,野豬羨慕家豬不愁溫飽。
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有人浮起來,有人沉下去,人生總是高低起伏,那些你所羨慕的人,可能有一天也會到達你的境地,而那些你所同情的人,可能活得比你幸福多了。
沒必要拿身邊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難過的時候,就想想,那些和你一起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他們也正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活著,他們或許正在經歷人生的低谷,也可能正在享受人生的高潮。
我們的人生也一樣,浮起來,沉下去,變化莫測的才是人生,所以啊,別急著羨慕別人,別急著否定自己,向前走,我們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今 / 日 / 互 / 撩
你身邊有和你一樣生日的人嗎?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