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為啥?
為了拼個輸贏。
身高要拼、顏值要拼、學習要拼、爹媽要拼……
裝扮更要拼,不僅要拼,而且要贏。
採訪過許多90後,他們都是從經濟發展前期走過來的,小時候穿件新衣服,感覺像過年。
長大了,他們覺得特別委屈,為什麼不能穿出個性?我的孩子,一定要有多好看,就裝扮的多好看。
而且,現在是個"顏值時代",怎麼能在外表這一塊輸人又輸陣?
這種心態好理解,但不能苟同。
90後寶媽從兒子幼兒園開始給他打扮,孩子卻沒有朋友
"不時尚寧勿死"!
這是北京的寶媽暖欣的格言,作為中產辣媽,她花在裝扮上的錢,足夠在二、三線城市買套房。
不僅她自己要時尚,在有了兒子之後,她把這份精緻,完完全全地用在了孩子身上。
兒子開始上幼兒園後,每天光是出門就要花40分鐘打扮,從頭型到穿搭,只要不要求穿校服,就一定要把孩子塑造成幼兒園最靚的仔。
為此,幼兒園的老師經常和她溝通,但她就是固執己見。
結果導致,幼兒園的孩子基本不敢跟她兒子玩,因為孩子穿的衣服真的很好看,同樣,也都很貴。
有次同學和她兒子玩,不小心把衣服弄髒了,她帶著兒子上門找對方家長理論,要求賠償。
哪個父母再敢讓孩子跟她兒子玩?所以,註定這樣的孩子沒朋友。
李玫瑾:孩子打扮太好看不是好事,尤其是男孩
李玫瑾教授一直以"鐵血育兒"著名,她對孩子的教育,就很有個性和特點,因此特別受廣大新手父母的歡迎。
因為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往往能給父母很好的啟發。
比如,她在一次大學的演講中,提到關於孩子打扮的問題。
她認為,孩子在最天真的年代,家長不要把他們打扮的太好看,只要得體大方,乾乾淨淨就可以了。
特別是男孩,被許多家長打扮的過分之後,價值觀都產生了扭曲,看著這些年幼的孩子,說著早熟的話,讓人擔憂又心疼。
我們來看實際案例
一個10歲的男孩子,因為顏值高,有著深深的雙眼皮,白凈的皮膚,清爽的面孔,被父母帶著當期了童模。
為了讓孩子更有機會當上童模,從小就能掙錢,父母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各種打扮,孩子又小又帥氣的名聲傳了出去。
最後,確實讓父母得償所願,孩子10歲已經在童模圈變得很有名,給父母掙了不少錢。
但"凝望深淵,深淵同樣在凝望你",沉浸在物質浮華中的孩子,開始不思進取,錢來的很容易,他覺得只用這樣慢慢長大,再娶一個好看的老婆,人生就很完美了。
實際上呢?
童模時代,很快就會過去,跟未來的成年人競爭模特資源,底氣是什麼?
許多童模因為過氣,失去收入的同時,缺少當時應該擁有的學習機會,喪失了社會競爭力,從此一蹶不振,吃完老本就變得抑鬱。
李玫瑾教授說的有錯嗎?沒有。
女孩因為天生愛美,反而不會因為打扮造成未來極大的影響,而且女孩好看,在大眾觀念里,是天經地義的。
可是男孩,本來應該奔跑在綠茵場,在籃球場揮灑汗水,卻被父母強行打扮得很精緻,身上不許髒污。
這還是男孩嗎?
況且,正常男孩在成長的過程里,家人灌輸的是"責任";
而這些貪圖"打扮"的男孩家裡,父母灌輸的是"好看"。
這樣的兩種價值觀,是沒辦法成為朋友的,但正常的男孩家,畢竟是大多數。
你希望自己兒子變得孤僻嗎?
所以,讓男孩盡情奔跑,不要用時尚捆綁了他們的雙腿。
你喜歡給自家兒子打扮的很時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