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對於普通家庭是什麼概念」評論區2000條留言,戳穿多少人的隱痛

2023-12-20   精讀君

原標題:「11萬對於普通家庭是什麼概念」評論區2000條留言,戳穿多少人的隱痛

1

前幾天微博上一則熱帖「11萬對於普通家庭是什麼概念」,引來了眾人議論。

有些人說,11萬可能就是自己的一個包、一塊手錶,或是一件衣服。

也有人說,11萬對自己而言不過是一年衣食住行的開銷。

但帖子下方,有更多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網友@anan小尾巴留言:「11萬不是普通家庭一年的開銷,而是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網友@我不是大黑x留言:「剛問了媽媽,我們一家三口只算吃的話,一個月兩千,11萬夠我們一家三口吃四年半。」

網友@慎始善終呀留言:「上班進入第11個年頭,都沒攢下11萬。」

網友ECOLON留言:「11萬是我大學四年的學費加生活費。」

網友@樣安德瑞馳留言:「11萬是在編小學老師兩年半的工資。」

相比那些花11萬買個包,買塊表的人群,那些精打細算地花著手頭上的錢,才是生活中大多數的普通人。

這,就是成年人生活的真相。

看慣了白日裡衣著光鮮的人群,似乎有太多人都過著精緻體面的生活,但卻不知,拋開浮華的假象,那些你曾經瞧不起的低配,許多時候,才是人世間生活的常態。

2

今年,各種CBD寫字樓下的「10元飯盒」悄悄流行了起來。

是的,就是那種樸素的包裝,搭配一葷一素的食材,加上管飽的米飯。

看似不那麼豐盛,不那麼精緻,甚至與光鮮亮麗的寫字樓有些格格不入的飯盒,卻成了許多打工人心目中最合適的午餐選項。

在北京國貿CBD區域工作的白領張欽,談及10元盒飯言語間甚是滿意:

「你敢相信是在CBD買到的嗎?步行下樓就能買到,而且每天都是新鮮現炒。」

其實,不僅僅在北京,還有許多城市例如成都、重慶,打工人飯盒也同樣備受追捧。

很顯然,在許多商業地段,工作日午餐的均價遠不止10元,甚至是10元的兩倍、三倍、四倍。可以說,10元飯盒在價格方面優勢十分明顯。

也許在許多人的固有觀念中,認為出入寫字樓的高級白領,月收入應該輕鬆過萬,午餐的標配要麼是一份精緻的日式料理,要麼是高級餐廳的一份簡餐。

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許多人的收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他們的午飯也不過是一份樸素的盒飯。

事實上,早在口罩事件之前,某招聘網站的報告就曾指出:

近7成白領,午餐費用不超過20元;

超5成白領,通勤路上主要依賴公共運輸方式。

或許,他們不是負擔不起精緻的午餐,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更要考慮房貸、車貸、教育支出……

大多數時候,人們的生活總是負重前行的

每一個消費的選擇背後,都藏著對金錢的衡量。

就如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所說過的那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

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3

記得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當女主麗茲通過生活的層層洗禮,最終站在哈佛的獲獎典禮上時,記者問她:「你有如此的成就,是怎麼做到的?」

麗茲沒有絲毫的猶豫,篤定地回答說:「我為什麼做不到?我父母教會我可能。」

記者接著問:「你為你的過去感到可憐嗎?睡地鐵,吃在垃圾桶旁?」

她淺淺地笑道:

「我為什麼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

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

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是啊,生活不可能處處叫人滿意,更多時候,生活的底色就是帶著澀澀的苦。

但那又如何呢?

面對生計,甚至殘酷的人生,你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氣餒,而是活在當下,活好當下。

想起了余華在《活著》里曾寫道: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活著很艱辛,大多時候,你要付出許多努力才能讓你看起來有些許體面,但活著的艱辛也帶給過你前所未有的快樂,那些你愛著的人,那些你興趣的事物,總不時地在你艱難負荷時給你帶去那一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