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古代戰場上常用的武器是刀劍,近現代戰場上用主要武器是槍、炮。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的提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武器上,比如過去老式的步槍逐漸被淘汰,新式槍械則占領市場,其功能強大,用途多樣化,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雖然有些槍退出了舞台,但它們都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發展的見證,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這幾款退役的國產步槍。
第一款就是56式自動步槍。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中蘇關係不錯。面對武器研發上一窮二白的我們,蘇聯提供了不少的資料、技術人員以及生產設備。而56式步槍就是赫赫有名的AK-47的中國版。該槍在上個世紀,曾是我軍裝備量最大的輕武器之一,備受士兵們的青睞。它擁有多個衍生型號,形成了一個班組武器,有半自動、衝鋒鎗、輕機槍。
在越南戰爭中,我們就提供了不少給北越軍隊,痛擊了美軍的入侵。後來的中印邊境戰,對越反擊戰,這把槍都發揮了極大的貢獻。後來,81式步槍誕生後,該槍就逐漸退出一線部隊了。
第二款:63式自動步槍:值得注意的是,它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步槍。是在56式的基礎上研發的,可以單發和連射、點射,打擊精準度不錯,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產量超過百萬支,因為性能出眾,性價比高,除了我軍裝備,該槍還大量出口越南、阿富汗等國,現在還有不少非洲國家在裝備。
該槍誕生後,曾被志願軍裝備,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光發熱,但,到1978年被停產,部隊重新用回56式步槍。因為那段特殊的歷史階段,該槍為了追求數量,結構被多次精簡,質量出了問題。比如精準度差、射擊噴火、機匣蓋跳飛等等。
第三款:81式自動步槍,它是國產步槍中經典中的經典。為什麼這樣說?這跟其性能離不開,81式步槍不僅射擊精度好,動作可靠、而且在惡劣環境下非常耐造。在反擊戰的老山前線,該槍就有出色的表現,得到戰士們一致的好評。這把槍的誕生,一開始沒有委以重任,只是當做小口徑步槍之前的過渡產品,沒想到,出世即巔峰。
其於1981年才定型,2年後進行量產,成為我軍的制式武器。在嚴格測試中,不管是冷下四五十度、還是高溫環境、亦或是泅渡河水,哪怕是浸泡海水,該槍都經過了考驗,故障率非常低。打了15000發子彈後,依舊無故障,性能也沒有任何影響,足見其耐用程度了。在部隊,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八一槓」,老兵們都愛這樣稱呼它。95式多用途步槍誕生後,81式也完成了使命,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