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二手機增量市場,沒有線下門店的機會?

2022-03-28   懂懂筆記

原標題:千億二手機增量市場,沒有線下門店的機會?

你或許買過二手手機,也可能出售過自己的舊手機。正是這一買一換之間,撐起了二手機市場近萬億規模的巨大想像空間。但是,近一兩年來有很多做線下門店的二手機商家,卻頻頻感嘆生意沒法做了,其中最「沒落」、最顯眼的莫過於華強北二手機櫃檯。

曾幾何時,華強北的二手手機交易量一直維持在每年千億元級別的水平,更是養活了眾多的商家和背包客。如今二手機整體市場並沒有萎縮的情況下,華強北商家的困境,真的是因為線下店拼不過線上交易平台了嗎?

二手旗艦機賣不動了?

「現在沒人(商家)做中低端的二手機了。」

在華強北經營二手機櫃檯的劉兌(化名)向懂懂筆記透露:在五、六年前,賽格和遠望商城裡面到處都是賣二手機的一米櫃檯。如今,僅存的二手機一米櫃檯只能在部分通訊商城出入口(明顯處)才能看到。

原本成千上萬家二手機一米櫃檯,在最近一、兩年內陸陸續續撤櫃離場。對於紮根在華強北將近十年的劉兌來說,可謂感觸良多。

劉兌回憶,2016年是改變華強北二手機商命運的一年。國產手機的崛起、千元機型的暢銷,讓廉價的中低端二手機需求減少。

當時華強北中低端智能機的售價也就大幾百元。而消費者再加幾百元,完全可以買到一台入門千元機,所以曾經走量的中低端二手機幾乎沒了銷路。

為了維繫經營,部分二手機商家開始專注做起主流手機品牌旗艦的二手機買賣。至於原因,自然是旗艦二手機利潤高,同時旗艦二手機仍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可以說,五六年前轉做二手旗艦機的商家,又繼續舒服地『活』了幾年。」

當時,對於預算有限又想體驗品牌旗艦機型功能、性能的普通用戶而言,少花費幾百、上千元的價格,相當於六、七折購買了一台主流品牌的旗艦手機,雖是二手仍然是一個很香的選擇。

在信通院此前發布的一份公開數據中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在經歷了2017年前的高速發展之後,出貨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3.08億部,同比下降20.8%。

與此同時,在新機出貨量呈現下滑趨勢的幾年,國內二手機、尤其是二手旗艦型手機的交易量,卻呈上升趨勢:回收寶發布的白皮書顯示,2016~2020年間二手機市場迎來繁榮期;轉轉也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國內二手機的交易量持續走高。

其中,交易量排名靠前的二手機,大部分是主流品牌的上一代的旗艦機型,而2020年新發布的iPhone 12,同樣榜上有名。在線下市場,不少華強北二手商也靠大量買賣二手的旗艦手機,賺得盆滿缽滿。

「2020年暑假旗艦,店裡幾乎每天都能出十幾台iPhone,幾十台安卓機。」劉兌坦言,這光景就持續了一年。2021年之後主流品牌的旗艦二手機,也開始賣不動了,「因為疫情的原因,店裡的銷售額直接攔腰折,只有 2020 年時的一半。」

可以看到,新機與二手機的銷量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根據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國內智能機出貨量達3.4億(台),同比增長15.9%,扭轉自2017年以來連續下滑的頹勢。

與此同時,網上也幾乎看不到二手電商平台曬出2021年度二手機銷量「成績單」,對外公開增長數據了,這些似乎也已經說明了二手機行業遇到的困境。

劉兌認為,隨著部分旗艦機型價格回落,加上廠商針對性推出了旗艦的「青春版」,瓜分了不少二手市場的需求。只要消費者肯「犧牲」掉一部分旗艦手機的需求,同樣能以更低價體驗到旗艦機的主流性能。

「花5000多買二手iPhone 12不如直接買台13 mini,性能還更強一點兒呢。」至於用戶的「犧牲」——則是尺寸、續航等,但其它性能與iPhone 13並無太大差別。劉兌表示,類似的還有三星的 FE系列、小米的「青春版」等。

既然用戶只需要在小部分功能上進行妥協,即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青春版」機型,體驗到旗艦機的同等性能,那麼上一代的二手旗艦機,自然就不香了。他猜測,剛推出搭載A15晶片的iPhone SE3 ,或許會作為iPhone 13「青春版」,繼續收割大批小屏愛好者與預算有限的學生族。

不過,導致華強北二手機業務的「沒落」的原因,似乎不止於此。

線下回收二手機太難了

「現在賣二手機難,收品相好的二手機更難。」

在另一家通訊商城,李哥是商城內為數不多的二手機商家之一。在華強北商城謀生的近五年時間裡,李哥見證了當地二手機市場的另一個「巨變」——從准新機遍地任挑、價格任砍,到成色好一點的二手機一機難求。

他給懂懂筆記發了一張圖片,圖上有四台iPhone6系列的手機,一旁還有幾台難辨品牌的安卓舊機。他表示,這就是他最近一周內,通過同行、線上平台收下的全部二手手機。

至於回收手機的成色,更是慘不忍睹:一台iPhone 6螢幕稀碎,一台安卓手機無法開機。即便修好,類似的手機也只能以200~300元的價格出售給顧客當備用手機,每台手機只賺二三十元。

「現在要找台成色好一點兒的,比如2017年的iPhone X都有一定的難度了。」李哥抱怨道,現在的普通消費者,似乎越來越「惜售」自己手頭的二手手機,一是信息安全意識提升、二是用機的周期拉長,舊手機淘汰殘值不高。

即便要處理掉舊手機,很多人往往也是通過以舊換新等簡單、直接的方式出手,「有很多二手機,還是附近經營全新手機的商家出售給我的以舊換新機,都是用了好幾年,性能落後的型號了。」

去年年中,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發布了2020年第二期5G終端消費趨勢報告。報告顯示,消費者的手機平均更換周期已經高達25.3個月,即平均換新手機的周期節點,已經突破兩年大關。

其中,最為「淡定」的是iPhone手機用戶,平均換機周期達27.1個月,至於注重新鮮體驗、常購買萬元以上機型的「土豪」用戶,平均換機周期也達到了21個月。

「和以前手機每一代都有很大變化不同了,如今的手機性能普遍過剩,電池續航也高,手機用上兩三年都不會覺得不夠用,新機的性能又是在擠牙膏,對普通消費者吸引力不強,自然沒有換機的理由。」

李哥坦言,也正因如此,商家收二手機時要麼見不到成色較好的機型,要麼就是收到手的都是用了好幾年,性能到達淘汰臨界的手機,再次出售時價格都偏低,利潤空間也有限。

可是,儘管消費者更換手機的周期延長,出售二手機的需求在減少,但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二手機買賣的需求。為什麼如今二手機商家會有「一機難求」的感受呢?

李哥告訴懂懂筆記,因為現在主要的二手機買賣需求,很多都讓電商平台「搶」走了。

「現在轉轉、閒魚等二手電商,回收出售二手機都已經是系統化流程了。」在他看來,消費者若有出售、置換二手機需求,可以直接在電商平台上下單,快遞還能上門取手機,甚至有信用回收機制(先拿到一部分錢款),回收全程十分簡單快捷。省時省力而且也更方便,消費者賣二手手機的對象已經轉移了。

顯然,消費者手機更迭周期的延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二手機市場需求的降低,加上二手電商平台的衝擊,令線下二手機門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二手機轉向下沉市場?

「華強北的二手機生意,真的越來越難做了。」

去年,阿群退掉了他在華強北的二手機櫃檯,回到家鄉潮州潮安的庵埠鎮,並在離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開了一家通信商行,主要是代理入網開戶、銷售二手機,顧客大都是附近的村民。

他告訴懂懂筆記,以往,華強北商家所回收的二手機除了「內銷」之外,還有一部分經過翻新後,會通過在華強北淘貨的海內外「倒爺」出售到中東非地區,「二手 iPhone 手機,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相當受歡迎。」

然而,隨著國產智慧型手機「出海」大受歡迎,廉價手機開始大量取代二手機。加上疫情之後,商家手上大量的二手機庫存銷不出海,一米櫃檯經營陷入了困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一、二線城市,很多型號的新手機價格不算貴了,加上性能普遍過剩,很少會有用戶買二手機,更何況是用了兩三年,廉價、成色很一般的二手機。」阿群透露,面對這種局面,包括華強北在內的很多二手機實體店商家瞄準了下沉市場。

相比一、二線城市,小城市、村鎮中的老年人占比較大,購買手機通常也不追求極致性能,而是手機的價格、性價比等因素。因此,下沉市場對於廉價二手機的需求,仍會是居高不下。

「這也是我回到庵埠開手機店,賣二手機的原因。附近都是老人和農民工。」至於二手機的貨源,阿群並不擔心。儘管在小城市很難回收到主流二手智能機,但他仍能通過華強北的商家同行,批發到價格低廉、性價比高的二手機。

對於一、二線城市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這類手機連當備用機的資格都沒有,但在小城市,廉價的二手智能機往往還有一到兩年,甚至是更長的價值周期,「這半年多,幾百元一台iPhone 8P 、華為nova 3賣得可好了。」

阿群透露,由於華強北二手機業務日漸式微,因此也有部分同行和他一樣回到家鄉,在鄉鎮經營起通訊商行,並從華強北的同行手裡拿貨,讓大量二手智能機湧入下沉市場。

「現在手頭的便宜二手機,幾百塊都懶得賣,直接打包賣給老家的同行了。」阿群的說法得到了李哥的證實,他告訴懂懂筆記,儘管打包出售的廉價二手機每台只能賺二、三十塊錢,但好在需求量夠大,還是能維繫經營的。

不過他也擔憂,目前下沉市場對於低端二手機的消費需求,或難以長久。之所以有這份顧慮,是因為隨著城市與鄉鎮生活水平、流行趨勢差距逐漸縮小,鄉鎮農村的用戶對於手機方面的消費觀,自然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幾年後,二手智能機的「最後出路」——下沉市場實體門店,或許也會隨之消失。兩年前曾有相關行業人士認為,二手機將是一個千億的增量市場,但從2020年後的市場軌跡來看,這個千億市場恐怕很難將線下二手機業務囊括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