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合作再次指向「中國時刻」,舉辦的這場峰會有哪些看點?

2022-06-23     人大重陽

原標題:金磚合作再次指向「中國時刻」,舉辦的這場峰會有哪些看點?

「金磚」如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發出團結合作、共促發展的「時代之聲」,將成為主要看點。

時隔五年,中國再次擔任金磚國家主席國,將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主題為「構建高質量夥伴關係,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6月23日在北京主持此次會晤。

分析指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疊加影響,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金磚機制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更被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寄予厚望。「金磚」如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發出團結合作、共促發展的「時代之聲」,將成為主要看點。

又一次「中國時刻」

今年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走過的第16個年頭。從最初研究報告里的投資概念,到如今成為首個以非西方國家為主體、新興大國對話與合作的平台,金磚猶如朝氣蓬勃的少年,正以其跨越式的發展受到全球矚目。

據權威機構估算,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5%,貿易額占18%,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機制的發展壯大,令當年金磚概念的提出者——前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也不禁感嘆:「金磚機制的發展遠超我的預期。」在他眼中,中國對金磚機制的發展功不可沒,「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奧尼爾的評價,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心聲。他們至今還記得5年前中國首次擔任金磚國家主席國時的情景。當時,在金磚峰會舉辦地廈門,中方提出「金磚+」理念,為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勾畫美好前景……「廈門會晤點燃了熱情!」這是與會者由衷的讚嘆。

5年後,當金磚合作時針再次指向「中國時刻」,外界自然對中國如何擦亮「金字招牌」報以更深的期待。

而中方也力爭不負眾望,為金磚的長遠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方案。今年以來,中方已舉辦70多場會議和活動。隨著22日起三場重頭戲登台,金磚「中國年」被推向高潮——它們分別是22日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23日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以及24日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第一場活動習主席發表視頻演講,後兩場習主席將親自主持。

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大部分會議仍是「雲上見」,但這並未降低各方熱情。參會方仍保持高規格陣容,國際輿論也是高度關注。菲律賓金磚國家政策研究會創始人赫爾曼·勞雷爾說,「在一些地區局勢可能將全球拖入相互指責和分裂的泥淖之際,金磚合作有助於引領世界回到發展議程上來。」

特殊背景下的峰會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屆在特殊背景下舉辦的金磚峰會。

一方面,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黃仁偉指出,當前國際形勢正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集團政治甚囂塵上,尤其俄烏衝突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抓緊抱團,打造排他性的所謂「高水平多邊機制」,意在擺脫G20、排斥金磚,重塑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發展中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受到嚴重衝擊。

在此背景下,金磚合作機制提供了一個讓成員國及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抱團取暖的機會和平台。它們正在由全球治理的「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集體話語權日漸增強,將為處於動盪變革期的國際關係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另一方面,受到新冠疫情蔓延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處於重要轉折點。

黃仁偉指出,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陷入通脹,美國在疫情中濫用量寬政策、開動印鈔機,使通脹難以抑制。俄烏衝突後西方對俄制裁又加劇供應鏈中斷困境。兩相結合,世界經濟動盪餘波恐將持續。雖然金磚國家也受到衝擊,但整體處境勝於西方。它們如何團結協作、共謀發展,在當下更具緊迫性和現實意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認為,美西方拉幫結派搞「小圈子」,不願致力於真正的多邊主義,削弱了全球化進程。在此背景下,金磚國家可能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的生力軍,甚至是唯一的風向標。

傅夢孜說,相比通脹高企的美國和能源風險加劇的歐洲,金磚國家憑藉其超過50%的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肩負起廣大新興經濟體實現全球經濟復興的希望。「2030年前後,金磚框架可能包含2個GDP體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新興經濟體。『金磚』成色更足,它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振奮,絕非虛妄之辭,而是完完全全的現實。」

主題被賦予深廣內涵

今年,中國將「構建高質量夥伴關係,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作為金磚合作的主題,個中含義耐人尋味。

「中國聚焦這一主題,與中方提出的兩大公共產品——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密不可分。」黃仁偉認為,「它們都基於中國對世界大勢的戰略判斷,也是中國向全球發出的重要呼籲。」

在黃仁偉看來,兩大倡議是對中國「和平與發展」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在當下被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例如,「和平」不僅指「沒有世界大戰」,還需防止使用非軍事手段干擾破壞別國經濟主權和正當發展權益的行為;「發展」也不局限於縮小南北差距,還注重發展的質量、可持續性等。

「如果說過去,全球化主要借重西方的資金技術,那麼當美西方搭建『小圈子』,關起門來搞自己的一套時,完整的全球化合作圖景變得支離破碎。一種『新全球化』格局正應運而生,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成為『新全球化』的主體。」黃仁偉說。從這個意義上講,中方對會議主題的聚焦,就被賦予更深廣的內涵——意在深化金磚夥伴關係建設,探討在更高層級、更廣領域、更大範圍開展「金磚+」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金磚力量。

傅夢孜指出,中方聚焦上述主題,一方面在於金磚機制內部存在同質競爭,因此近年來通過制定經濟夥伴戰略、啟動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等,不斷挖掘新的合作潛力,提升合作質量。另一方面,國際治理機制出現碎片化趨勢,效率低下。金磚國家力求提升全球治理能效,積極引領全球治理變革,並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懈努力。

擴大金磚「朋友圈」

幾乎每年,金磚系列會議都以其合作亮點,在「金磚」發展史上留下烙印——從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到推出脫貧減貧行動計劃;從建立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到啟動疫苗研發中心……一系列務實合作成果提振了人們對全球化的信心。今年的會議又有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傅夢孜認為,首先,人們普遍關注習主席在幾場活動中的講話。

過去,習主席有關金磚機制「是知行合一的行動隊」「不是要動誰的奶酪,而是要努力把世界經濟的蛋糕做大」等提法早已深入人心。在新形勢下,預計習主席會繼續強調如何踐行多邊主義,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

傅夢孜說,在美西方挑動陣營對抗、掀起意識形態衝突的情況下,世界正處於一個重要的選擇關口。「一些國家可能隨美國起舞,但更多國家仍看重多邊主義原則,贊同開放包容的理念,認為這符合國際社會有序發展的規律。」除此以外,習主席或就金磚未來合作指明方向。

其次,金磚國家將在哪些方面凝聚共識,也值得關注。

黃仁偉認為,共識可能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對世界穩定發展的共識——無論是世界經濟崩潰還是搞新的「閉關鎖國」,都不是金磚國家願意見到的。二是對相互增大支持力度的共識——應當更加開放,促進要素流動。三是對金磚機制擴大的共識,包括近日熱議的金磚擴員、金磚銀行擴大合作範圍等。

黃仁偉指出,一些G20中的新興經濟體對加入「金磚朋友圈」表現出濃厚興趣。它們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金磚國家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全球治理中的國際力量對比也會更加明顯。雖然擴員事宜有一個內部協商、水到渠成的過程,但讓有意加入者在局部功能領域「試水」,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次,如何深化一些具體領域合作,也有待觀察。

傅夢孜表示,這包括各方在數字經濟上的合作,這是中國、印度等國的強項。在金融領域,跨境支付結算合作是否有望加強,同樣值得觀察。中方今年將減貧和糧食安全作為辦會重點之一,將發起貿易投資與可持續發展倡議……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證明金磚合作空間廣大。

傅夢孜總結,金磚機制一路走來,既有「風光無限好」,也有「道路坎坷時」。它雖然受到全球變局的衝擊以及西方不懷好意的攻擊,但終究代表了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的趨勢,並以豐碩的合作成果回擊了西方唱衰論調。在新形勢下,金磚機制轉型意義進一步凸顯。中方作為金磚機制中的最大經濟體,長期以來推動金磚「三輪驅動」並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磚合作之錨」。未來中方仍將以各領域合作為抓手,鋪設加速全球發展的「金磚快線」,貢獻全球治理的「中國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9644cdb6367ca9e7949857d6ce5a7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