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模仿《黃鶴樓》寫了兩首詩,一首人人皆知,另一首少有人知

2020-06-16     微博旅者志

原標題:李白模仿《黃鶴樓》寫了兩首詩,一首人人皆知,另一首少有人知

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

在武漢的黃鶴樓,有一個擱筆亭。

據說,唐代詩人李白登臨黃鶴樓時,想要寫詩吟詠,卻看到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擊節嘆賞,說: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自認為寫不過崔顥,李白登臨黃鶴樓,沒有寫詩。

這個故事記載在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傳》中。

因為喜歡,所以模仿。

李白仿照《黃鶴樓》寫下兩首詩作,一首《登金陵鳳凰台》,收錄進《唐詩三百首》,是李白的七律經典之作,人人會背。而另外一首詩同樣經典,卻少有人知,這就是李白的《鸚鵡洲》。

《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李白的這種喜歡像極了現在的追星女孩。

偶像穿了個什麼衣服,我也要買一個穿上。

跟偶像穿一樣的衣服,是一種仰視偶像的表現,那麼,李白仿寫喜歡的詩作,則是想與偶像平視。

而這首《鸚鵡洲》確實達到了這種效果。

鸚鵡洲是江夏名勝,位於湖北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

相傳由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李白《望鸚鵡洲懷禰衡》)的《鸚鵡賦》而得名。

後禰衡被黃祖殺害,亦葬於洲上。歷代詩人臨江夏,大都描寫鸚鵡洲。

我們細看李白的這首詩。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李白在詩中,將禰衡比作鸚鵡:

鸚鵡曾經來到吳江的岸邊,江中的小洲上還流傳著鸚鵡的美名。鸚鵡已向西飛到隴山去了,可那芳洲之上還碧樹青青。

讀來情韻幽深,餘味無窮,表現了詩人對禰衡的無限懷念。

前四句中,出現了三個「鸚鵡」,與崔顥詩中前四句中三個「黃鶴」何其相似,一唱三嘆,令人回味無窮。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寫完鸚鵡,李白極目遠望,開始寫景:

遠遠望去,鸚鵡洲上,花團錦簇,水氣繚繞,那嫩綠的蘭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江洲兩岸的樹樹桃花臨水盛開,將晶瑩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絢爛奪目的錦緞,隨著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湧向岸邊。

被遷謫的旅人此時只有徒然遠望,眼前的美景與心中惆悵形成對比,他不禁問道: 如今,禰衡長眠地下,而長洲之上那一輪徘徊的孤月,又將清輝投射給誰呢?

李白詩寫鸚鵡洲,實際上是在弔古傷今,通過懷禰衡而抒發自己晚年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孤寂傷懷。

這是一首仿作,但寫得怎麼樣呢?來看後世學者的評價:

《唐詩鏡》: 太白七言,絕無蘊藉,《鸚鵡洲》一首,氣格高岸。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芳洲之樹何青青」,只得七個字,一何使人心杳目迷,更不審其起盡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人謂此必又擬《黃鶴樓》,似也。聖嘆云:一蟹不如一蟹。以予觀之,則殊未肯讓崔獨步也。前半亦是順敘法,而卻以鳳凰台之二句展作三句,可見伸縮變化,皆隨乎人,豈當為格律所拘耶?「芳洲之樹何青青」,較「白雲千載空悠悠」更具情趣。

如今,崔顥的《黃鶴樓》依然高標後世,而李白的這首《鸚鵡洲》也成為傳唱的經典。

詩詞君讀這首詩,極愛「 芳洲之樹何青青」和「 長洲孤月向誰明」,其中的無奈與傷情,意沉悠遠,餘味無窮。

作為唐代最豪邁的詩人,李白自有一種傲視群雄的氣質。

杜甫有詩句: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驕傲如李白,在看到崔顥的《黃鶴樓》時,也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擊節嘆賞: 這詩寫得也太好了,我都寫不來。

「李白擱筆」的故事不知真假,但是,李白仿寫了《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可見他對《黃鶴樓》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

讀這兩首詩,可以讀出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你寫得好,我偏要再寫一首,和你比比高低。

這樣的李白,可愛真性情,有才華,而這正是他千百年來為後人所喜愛的原因吧!

  • 來源:古詩詞大賞(ID: gh_55afc179c9b5) ,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QQ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90Ju3IBfGB4SiUwpIjs.html






此身,許國

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