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省,是個什麼省?

2023-11-17     正解局

原標題:淮海省,是個什麼省?

行政劃分,在中國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在網上,經常有類似的討論:應該拆分/合併哪個市,哪座城市又將成為下一個直轄市……

還有很多網友呼籲,成立「淮海省」。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淮海省」。

淮海在哪裡?

提起淮海,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最先想到的是淮海戰役。

這場解放戰爭的三場戰略決戰之一,正是在淮海地區展開的。

淮海戰役的中心,是徐州。

地理概念上的淮海,主要指的就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及連雲港(古稱海州)一帶的地區。

淮海地區

現在的淮海地區,實際上分屬於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

既然早已各有各主,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呼籲成立「淮海省」呢?

其一,地理依據。

如果我們以徐州為圓心,以徐州到連雲港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圓圈的範圍,大致就是淮海地區。

從地理上看,淮海地區是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山水相連,道路相接,商旅相通。

從人文上看,在風俗習慣、文化認同等方面也是相近的。

地理相近,人文相親,搭夥過日子,也可以理解。

其二,歷史傳承。

成立「淮海省」,不是最近憑空就有的,而是有歷史傳承。

早在清末,著名的實業家張謇,就寫下了《徐州應建行省議》,正式向清廷建議成立徐州省。

張騫倡議的徐州省,包含江蘇的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安徽的亳州、阜陽、宿州、淮北,山東的臨沂、棗莊、日照,河南的商丘。

1940年,著名地理學家、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在提出的分省案中主張設立「徐淮省」,面積66872平方公里,轄35個市縣。

徐州省也好,徐淮省也罷,名字不一樣,其實就是「淮海省」。

1944年,汪偽政權在徐州建立偽淮海省,主要包括蘇北和皖北部分地區。

汪偽政權設立的偽淮海省地圖

抗戰勝利後,偽淮海省不復存在。

不過,仍有學者沒有放棄。

代表性人物是著名的地理學傅角今,他於1948年在《重劃中國省區論》中,提出把蘇北、皖北大部和魯西南、豫東合併,命名為「淮運省」。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學術倡議,還是具體實踐,說法雖然不一,但成立「淮海省」的整體思路確實是一致的。

仔細看淮海地區的各個市,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體量不大,發展速度較慢。

具體來說:

隸屬於江蘇的徐州、宿遷、連雲港三市,宿遷與連雲港,常年位列省內倒數兩名,徐州還不錯,但也擠不進省內前五。

隸屬於安徽的宿州、淮北兩市,在省內宿州位列中游,淮北排名末流。

隸屬於河南的商丘,省內排名第七,也不是第一梯隊。

隸屬於山東的菏澤、濟寧、棗莊、臨沂四市,其中,臨沂體量最大,排名省內第五,棗莊則是山東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淮海地區2022年GDP

江蘇、山東是經濟大省,河南、安徽實力也不算差,相較於省內的其他城市,淮海地區的城市有點「相形見絀」。

關鍵在於,很多人認為,這種「相形見絀」,很大一部分是區劃造成的。

就以江蘇省為例,江蘇人送外號「蘇大強」,下屬13個地級市被稱為「十三太保」。

但實際上,13個地級市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蘇州GDP是連雲港的6倍。

更加巧合的是,經濟發展水平從高到低,形成了鮮明的蘇南、蘇中、蘇北三個板塊。

發展較慢的蘇北,就屬於淮海地區。

山東的魯南地區、河南的豫東地區、安徽的皖北地區,情況也類似。

很多人認為,與其在本省不受重視、拖後腿,不如新成立「淮海省」,自力更生。

這裡的「不受重視」,並非完全是怨天尤人。

就拿山東來說,目前主打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但是,前兩大經濟圈無疑是山東經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

相對而言,魯南經濟圈無論在獲得的政策支持,還是自身的資源方面,都要差上一截。

山東三大經濟圈

因此,儘快擺脫髮展滯後狀態,成為「淮海省」的現實需求。

這裡,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淮海省」成立,能給淮海地區帶來什麼改變?

按照網友設想,新成立的「淮海省」,包括徐州、宿遷、連雲港、宿州、淮北、商丘、菏澤、臨沂、棗莊、濟寧10個地級市。

以2022年的GDP數據為基準,「淮海省」的GDP總量約為4萬億元。

2022年全國各省市GDP排名

體量不算小,在全國低於北京,高於陝西,排名中游。

作為一個獨立的省份,「淮海省」可以向國家尋求政策支持,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和動力。

同在一個省內,有利於頂層設計,各個城市之間的協調合作也會更加容易。

部分的城市的命運,或將迎來改變。

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徐州。

這個交通重鎮,將從江蘇省內的中流城市一躍成為一省省會,有了與鄭州、濟南掰手腕的底氣。

連雲港,港口地位重新凸顯。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連雲港本應該發展得比現在好。

連雲港港

然而,江蘇的經濟重心在蘇南,沿海、沿江城市又有自己的港口,導致連雲港「英雄無用武之地」。

「淮海省」成立後,就大不一樣了。

連雲港作為唯一的港口城市,港口地位將重新凸顯,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以上是好處,成立「淮海省」有沒有壞處呢?

不太好的地方可能是高等教育資源。

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的頂尖高等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省會,淮海地區一旦脫離原來省域,自有的高等教育資源要比之前差很多。

更為關鍵的是,成立「淮海省」的一個邏輯起點是,獨立成省,以此爭取國家的支持,獲取國家的政策和資源傾斜。

但需考慮,國家對每個省市的定位亦有安排。

「淮海省」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可能並不必然與國家的定位一致。

所以說,成立「淮海省」的設想,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以上的討論,只是一種設想。

實際上,行政區劃向來是國之大政,背後的考量因素極為複雜。

「淮海省」的成立,沒那麼容易。

其實,淮海地區的發展問題,國家早已關注。

早在1986年,國家就成立了淮海經濟區。

淮海經濟區

2018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淮海經濟區的確切範圍,其中包括江蘇的徐州、連雲港、宿遷,安徽的宿州、淮北,河南的商丘,以及山東的棗莊、濟寧、臨沂、菏澤等市。

規劃還提出:

著力提升徐州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發揮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陸海交匯樞紐作用,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

今年3月,第五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在成員城市臨沂市舉行,淮海經濟區四省十市的相關領導齊聚沂蒙大地,同敘淮水之誼,共商合作之計。

第五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簽約儀式

可見,協同合作、共建共享已經成為淮海地區的共識。

需要關注的是,淮海地區畢竟分屬四省,要想打破壁壘、深入聯動,還需要更高層面的支持與推動。

「淮海省」,讓我想起來了前段時間登上熱搜的「山河四省」。

兩者背後傳達的情緒是一致的,都是對區域均衡發展的期待。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從這個角度看,推動淮海地區崛起,不僅對蘇皖魯豫四省意義深遠,而且對全國的共同富裕事業也具有重大的借鑑價值。

期待淮海,十城攜手,奔湧向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657b2dfeaaf4a7dcdae5edb76468a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