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探長(共1232字,閱讀約4分鐘)
「寶爸帶娃,出其不意。」
爸爸帶娃的時候,總是會讓媽媽們眼前一亮,無比佩服。
看看網友們分享的爸爸帶出來的娃,不禁笑死在評論區:
「這是狗狗穿的衣服嗎?」
「寶寶們真懂事啊,怕爸爸被蚊子吸瘦了。」
「兒子穿這身衣服,回頭率絕對高。」
「寶寶的腳趾頭任性好好呀。」
「為了睡個好覺,不得不佩服爸爸的智商!」
「不懶就不叫爸爸了,這爸爸是有多懶!」
「有爸爸的地方,真是歡樂多呀!」
雖說爸爸帶娃有那麼些許的不靠譜,但是,爸爸只要能答應下來參與帶娃,那可真得好好表揚表揚了。
畢竟在帶娃這件事上,通常來說,爸爸只是一個出其不意的跑龍套的角色,而媽媽才是整場主角。
不過,隨著家庭教育不斷地被重視以及家庭觀念的變革和父親角色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爸爸也開始願意主動地參與到照顧孩子的任務中來。
雖說寶爸帶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多積極的影響,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才能充分發揮爸爸的優勢。
1.調整心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寶爸寶媽都要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來,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媽媽一個人唐僧式說教的效果,遠不如夫妻雙方打「配合戰」來得好。
就比如我表姐和表姐夫,他們兩個人特別會在孩子面前唱雙簧。
有一次我去他們家吃飯,4歲的小外甥總是在飯桌上敲碗,表姐說了他兩次,他還不改,然後我表姐看了表姐夫一眼,表姐夫意會之後就開始也跟著敲碗並且哼哼。
於是,我表姐二話不說直接拿著鍋勺朝表姐夫胳膊上哐哐一頓敲,並且把他的飯碗一下子奪了過去說:「不許吃了!」
表姐夫委屈的不吱聲,表姐又看了一眼兒子,只見兒子默默地收起了筷子,老老實實地端著碗吃起了飯。
-其實在現代社會,不應再由母親一個人承擔所有的育兒重擔了,雙職工家庭中,父母都要共同分擔養孩子的責任。
-爸爸媽媽多與孩子互動,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培養孩子對父親的親近感和信任感,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內心更健康陽光。
而且爸爸的參與,也能夠防止媽媽出現焦慮、抑鬱,孩子被媽媽管教太嚴而出現心理等問題。
2.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採取適當的育兒方式
雖然有的爸爸參與到了孩子的教育當中,但是效果並不好;
那麼這有可能是爸爸太過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學習管得太嚴、不尊重媽媽、不配合媽媽的教育方式、夫妻雙方沒有做到提前有效的溝通等等,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專注力不足、情緒不穩定、叛逆等種種問題。
寶爸寶媽都要學習掌握基本的育兒知識,全方位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尤其是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發育規律來採取科學的合適的育兒方式。
-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照顧和教育。
-既嚴格要求又給予充分的關愛,原則性問題要讓孩子有底線,靈活性的問題,讓孩子多動腦子思考。
爸爸媽媽要使用積極正面的言語來鼓勵孩子,讓孩子的內心更加陽光,性格開朗。
3.爸爸要保持耐心溫和,用愛呵護孩子成長
面對棘手的育兒問題,爸爸需要保持冷靜和耐心,不可粗暴對待孩子。
爸爸應該向孩子傳遞一種理性、冷靜的態度,不可總是粗暴的處理問題。
爸爸在家中更像是一種權威的存在,孩子很容易會以爸爸為榜樣來學習。
如果爸爸情緒不穩定、總是脾氣暴躁,那麼孩子便可能會模仿爸爸處理問題的方式來對待遇到的問題。
-孩子的不當行為大多源於自己的無知或好奇,如果他們犯了錯,爸爸媽媽不應立即訓斥或體罰,而是要耐心的解釋原因,告知孩子應該怎麼做。
-即使爸爸媽媽生氣也要控制情緒,給予孩子愛護和理解,用溫和親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4.爸爸分擔家務,共同創造良好家庭環境
爸爸不僅要參與到帶娃的工作中,還應與妻子一起分擔家務,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同事家的兒子才10歲,眼裡就特別有活,他在家裡什麼家務活都幫著做,我問同事怎麼教育的,她說:「平常都是他爸和他一起做家務,倆人分工干。爸爸勤快起來,孩子就跟著學了。」
-爸爸能夠分擔家務,不僅有助於減輕母親的壓力,給母親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且還能夠帶動孩子多幹活,長本領。
-孩子看到父母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有助於培養孩子勤快的意識。
辣媽語錄:
爸爸們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不僅能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智,也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地品格。
相信,只要爸爸媽媽用愛心、耐心和智慧去經營自己的小家,未來就一定能收穫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家長們,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