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關「一港通」模式實施一周年,近2.5萬箱貨物便捷出口

2023-08-17     青島市情

原標題:青島海關「一港通」模式實施一周年,近2.5萬箱貨物便捷出口

日前,通過青島海關與山東港口集團共同推出的「青威一港通」作業新模式,12個裝有輪胎產品的貨櫃搭乘內支線「金豐5」輪從威海港運抵青島港,隨即轉至外貿貨櫃船「馬士基艾佛拉」輪出口海外市場。

青島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外貿口岸,依託港口樞紐優勢,部分威海口岸貨物通過支線船運輸至青島港,搭乘密集的國際航線船舶出口海外。去年8月份,青島海關啟動「青威一港通」監管模式,通過海關、港口聯動,以青島港為樞紐港、威海港為支線港,為進出口貨物搭建起一條海上物流高速公路。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數十艘貨輪在碼頭裝卸貨物。張進剛 攝

「企業按全國通關一體化進行申報,支線船舶抵達樞紐港卸船時自動發送出口運抵報告,無需再辦理轉關手續,無查驗指令貨物即可直接裝船出口,實現兩港間貨物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口岸監管處處長李順齡介紹說,與傳統模式下兩港間兩次申報的轉關通關流程相比,新模式通關周期縮短2至3天,操作成本每貨櫃可節約800元左右。

該模式可以定製專屬代碼、專屬堆場、專業操作服務,實現貨櫃信息實時交互。出口貨物抵達支線港威海港後,貨櫃信息實時傳輸至黃島口岸,碼頭提前預留艙位、提前配載,出口貨物抵達黃島口岸後直接裝載幹線船,提升港口裝載率和銜接率,實現內陸貨櫃貨物艙位預留抵港直裝。

「新監管模式創新固定專用運輸船舶、固定班期窗口、固定運營路線、固定靠泊窗口、固定運行軌跡『五定』模式,減少貨物因申報晚、運輸遲導致的甩貨風險,實現了『多港如一港』功能。」青島港國際貨櫃發展有限公司中轉資源主管楊玫說。

楊玫介紹,這一模式組合了最經濟的水水運輸方式和最便利的一體化通關政策,不僅簡化了通關流程,提升了「水水中轉」貨物物流運輸時效性,也可大幅壓縮企業進出口資金成本。「山東港口融合發展的成效,惠及到了廣大客戶。」

截至目前,「青威一港通」監管模式已實施滿一周年,青島海關共通過該模式監管發運出口貨物約9000票、近2.5萬貨櫃,並已將該模式成功複製推廣至日照嵐山港、煙台港、濰坊港、青島董家口港等支線港口。

為進一步優化「青威一港通」監管作業模式,近期青島海關與山東港口集團共同啟動了「智能轉運平台」項目建設。

該項目通過關港數據共享、智能互聯,將海關物流監管無縫嵌入港口及監管場所作業流程,實現海關智慧監管,可有效加快山東港口各港區間貨物接駁轉運過程,打造企業通關便利、無感的口岸物流生態。

據了解,「智能轉運平台」項目計劃於今年11月底上線。「該項目落地後,將有效破解港口間貨物轉運環節多、成本高等問題,同時能為『青威一港通』監管模式提供更加集約智慧的平台支持。」黃島海關口岸監管處監管三科副科長劉旭平介紹。

下一步,青島海關將圍繞推動「青威一港通」監管模式優化升級,加快「智能轉運監管平台」開發建設,優化暢通新監管模式下各資源要素的流通,助力青島口岸打造成為更加高效運轉的海運樞紐。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小菲 責任編輯:張致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5de80c2e94a1c27ecdefac49acee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