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讓電影還原為電影,《奧本海默》不愧為神作

2023-09-04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諾蘭,讓電影還原為電影,《奧本海默》不愧為神作

本文作者:李嘯天

近日,知名影評搜集網站「爛番茄」舉行25年來最佳導演投票,結果諾蘭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

決賽發生在克里斯多福·諾蘭 vs 丹尼斯·維倫紐瓦,諾蘭最終勝出。

投票是從64位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中進行投票的,最終進入8強的是:奉俊昊、丹尼斯·維倫紐瓦、達米恩·查澤雷、喬丹·皮爾、塔伊加·維迪提、亞力克斯·嘉蘭、薩姆·門德斯、克里斯多福·諾蘭。

「爛番茄」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就此完全可以說在諾蘭影迷的心目中,是過去25年來最偉大的導演,毫無疑問。

但是,在學院派看來,卻並非如此。

諾蘭,至今收穫的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只有一個。歐洲三大獎更是一次都沒有入圍過。

是的,你沒看錯,諾蘭只被提名過一次最佳導演,提名作品還是《敦刻爾克》。大家都喜歡的《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都沒有為他贏得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

而入圍8強的導演里,奉俊昊、達米恩·查澤雷、薩姆·門德斯已經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大獎。丹尼斯·維倫紐瓦儘管也是只提名過一次奧斯卡最佳導演,但是他已經在坎城、柏林兩大電影節上斬獲過獎項,威尼斯也獲得過提名。

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塔伊加·維迪提(《喬喬的奇異世界》)、亞力克斯·嘉蘭(《機械姬》)則相對稚嫩一些,但都有代表作,尚不足以與諾蘭抗衡,他們的厲害之處在於將商業與文藝之間的平衡做的很棒,電影好看還能夠有飽滿的文藝價值。所以,儘管他們的作品不太多,但依然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

發生在諾蘭身上的撕裂,問題就出現在了這裡。

群里的大公,說諾蘭不太會講故事,講張弛有度的故事張力切割的很零散,缺少了酣暢感。

我對大公的回答是,不是這樣的,從電影的角度看,諾蘭不是不會講故事,恰恰相反,他實在是太會講故事了。從技術的角度,他充分調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技巧,用不斷地切入切出、淡入淡出、交叉、平行、顛倒等技巧,講故事剪輯的千奇百態,不是電影還真的無法來如此表現故事,然後再加上熨帖恰當的音樂,角度適宜的拍攝視角,將故事在表現力上,極具衝擊力,給觀眾強大的震撼。

看諾蘭的電影,是被推著走的,從電影一開場他就將觀眾席捲入電影當中,然後跟著電影往前走,在你來不及思考的時候,就被推入下一個場景了,直到最後一個鏡頭結束,才能夠大口地喘一口氣。

但真正弄明白了諾蘭電影的故事,會發現其實故事並不複雜,只是觀影的過程很爽很震撼。《致命魔術》就是一個雙胞胎之間為了魔術而相互犧牲的故事,《盜夢空間》是一個男子對家庭與愛情的極致叩問,《星際穿越》是一位父親對於女兒的救助,《信條》是講一個男人如何充分履行自己的責任。這些故事的著眼點都有些小,缺乏足夠大的人文關懷,缺乏足夠多的社會思辨,而這些東西又恰恰是學院派所追求的東西。

《敦刻爾克》是二戰片,是寫實的,必然帶有對戰爭的思考,也有對英國人命運的關懷,所以諾蘭終於被奧斯卡相中了一次,給了他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提名。但對於觀眾來說,《敦刻爾克》最棒的地方,卻遠遠不是什麼反戰的影視,而是海、陸、空三個維度明明不是同時發生的故事,但在諾蘭的掌控下,偏偏呈現出三個維度在同時發生的感覺。海、陸兩方面的時間被縮短了,三條線索,三個故事,三個時間進度,奇妙地被統一在了一起。諾蘭依舊是用很電影的方式講了一個電影的故事,技術至上,視覺欺騙再一次獲得了成功。

所以,《敦刻爾克》依舊是技術大於故事的一部影片,最終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雙雙輸給《水形物語》與吉爾莫·德爾·托羅,一點都不冤。因為吉爾莫·德爾·托羅用電影講的是一個對時代進行控訴的故事,片中的水怪並不是重點,水怪背後的故事才是重點,所蘊含的批判精神才是更主要的。奧斯卡想給諾蘭要更多的人文關懷,可是諾蘭卻只強調技術,過於炫技,那就沒有辦法了。

不過,對於觀眾來說,看電影首先就是要追求一個爽字。只有在先看爽了之後,再來談附加價值,那些文藝性就是附加的價值。電影首先是電影,它不是科教片,看電影就是要爽。所以,諾蘭沒有錯,大家愛的就是他的那一口,就是用電影的技法把電影拍攝的非常爽口,有觀感,有震撼,有刺激,還多少有所得,就夠了。至於其他,不必強求。

當然《水形物語》也是一部觀感與文藝都上乘的作品,諾蘭輸給吉爾莫·德爾·托羅不冤。最典型的對比,是當年《阿凡達》與《拆彈部隊》之間的PK,是詹姆斯·卡梅隆與前妻凱薩琳·畢格羅之間的對決,也是一次奧斯卡票房榜第一與倒數第一的對決。最終,奧斯卡將最佳導演與最佳電影都給了前妻。學院給出的理由就是《拆彈部隊》擁有更深遠的藝術價值,有對戰爭的思考,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於觀眾來說,明顯更喜歡卡神,歷史也證明了,《阿凡達》更具影史壽命,影響更大,《拆彈部隊》終將成為無人問津的小眾電影。

同樣,諾蘭獲獎不獲獎,影迷都對他趨之若鶩,喜歡的不得了。

但是,這一次《奧本海默》的上映,諾蘭終於將技術與內涵統統拍了出來,奧斯卡想要再忽視諾蘭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作為諾蘭,他依舊在炫技,依舊是用三條線索來講製作出原子彈的大科學家奧本海默的故事,但是兩條彩色線,一條黑白線,依舊將整個影片拍攝的非常諾蘭化,電影的技巧是一流的。但是,《奧本海默》不是只炫技,不是只看著爽,而是將奧本海默製造原子彈的過程所面臨的困境,製作原子彈成功後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好不容易得到解脫的過程,統統拍攝了出來。

多重困境,所展示的人文關懷,相信再嚴苛的奧斯卡學院老古板也會為之動容。而《奧本海默》還沒有停留於此,而是更進一步,將1950年代美國麥卡錫時代的政治迫害進行了犀利的批判與嘲諷,讓這部影片擁有了強烈的時代精神。再再進一步,它還拍出了核武器對於毀滅人類與地球進行了強烈的關注與思考,這種人本思想與憂患意識,更將這部影片的文藝性推到了至高的程度。

如此一來,這一屆的奧斯卡,《奧本海默》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了。奧斯卡欠諾蘭的,大機率要一夕全部還給他了。

當然,大熱必死,下半年還有大衛·芬奇《殺手》、麥可·曼《法拉利》、布萊德利·庫珀《音樂大師》、馬丁·斯科塞斯《花月殺手》等片會出,勁敵還在後面。奧斯卡歷史上上一部暑假檔上映最終還能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大獎的影片還是遙遠的《沉默的羔羊》呢。不知道《奧本海默》會不會成為下一部《沉默的羔羊》,但願如此,希望如此!

吾愛諾蘭。諾蘭一定贏!

下一篇,再來講一講《奧本海默》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4d82c435c08af19eccb98747e7ccd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