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成為 CTO 是個相當糟糕的目標 | 極客時間

2023-09-20     InfoQ

原標題:道哥:成為 CTO 是個相當糟糕的目標 | 極客時間

不想做 CTO 的程式設計師不是好程式設計師,這個可能是大家普遍比較認可的目標但我覺得這個目標相當糟糕。

我覺得應該宣揚的目標是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很成功的項目。

上面這句話出自於前阿里巴巴研究員「道哥」—吳翰清,提起他,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網際網路人也稱其為「大風」、「刺「、」小黑「。

外部知道比較多的他的作品和經歷,比如阿里云云盾、《白帽子講 Web 安全》、《道哥的黑板報》,設計了阿里巴巴 B2B、淘寶、支付寶早期的應用安全體系,曾任阿里雲首席安全科學家,安全寶副總裁,前阿里巴巴集團高級安全專家、資深總監,還曾在 2017 年在中國網際網路安全領域入選 TR35 第一人。

不過前陣子,大家應該都被道哥離職的新聞刷屏了,不少人還猜測說,道哥這次真的要摘掉「安全」的標籤了?畢竟這已經是道哥第二次從阿里離職了。

謎底直到這幾天才被揭開,道哥在極客時間接受了獨家採訪,內容匯總在《超級訪談:對話道哥》專欄中。道哥還專門寫了一篇採訪感受,具體可以看看下面。

以下部分轉發自公眾號《道哥的黑板報》:

有人幫我總結的了我的職業生涯感悟。「極客時間」在兩年前就找過我,希望我出一門課程,把我的一些經驗和感悟能夠分享出來。但由於當時在大廠任職,不適合出來講課,因此作罷。此番我離職後,「極客時間」又一次找到我,希望重啟兩年前的這個命題。這次就不再有任何障礙了,因此我欣然同意。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極客時間」的工作組採用了一種相當高強度的訪談,準備工作也做得非常細緻。他們首先閱讀我的所有公開材料,包括我公眾號所有的文章,我的書,許多公開的採訪和視頻,甚至連《計算講談社》的每一期視頻他們都看完了,然後準備了一份包含一百多個問題的採訪提綱發給了我,讓我大吃一驚。

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仔細的媒體,姑且把他們算作「媒體」的話。此後他們專程到杭州,對我進行了高密度的採訪和錄製。我對極客時間的工作組說「很高興有人來幫我總結我前半生的職業生涯」。我是一個有著「招黑體質」的人,除了埋頭做事外,愛說真話,這給我帶來了很多麻煩。所以欣賞我的人對我的認同到了極點,恨我的人也恨透了我。但我一般很少解釋,懶得解釋,不屑解釋,所以往往被黑的一塌糊塗。因此借著這次採訪的機會,我才有了本文標題中的感慨:「關於我的故事,還是聽我的版本比較好。」

這次訪談信息量很大,詳實的記錄了我這麼多年的工作感悟,我把它總結為「工程師精神」,其內核是「責任、勇氣、堅持、創新」。經過工作組剪輯完和諧掉了懟天懟地的大量素材後,居然還有長達十萬字的實錄,著實算得上一本書的分量了。鑒於工作組的巨大努力和付出,這門課程應該是對得起這個票價了,在此摘錄幾段於此,以供讀者們一窺究竟(由於是實錄,所以存在大量口語化語言,課程里同時還有錄音的原聲):

職業發展:

聚焦 CTO 和產品經理的路徑問題

成為 CTO 是個相當糟糕的目標。

不想做 CTO 的程式設計師不是好程式設計師,這個可能是大家普遍比較認可的目標。但我覺得這個目標相當糟糕。

我覺得應該宣揚的目標是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很成功的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 GitHub 上有一個自己的項目,或者做成了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或者是發明了一項什麼樣的技術,要有一個很成功的東西。每個人應該有一個很成功的作品,而不是說自己要去成為一個 CTO。

現在很多公司的 CTO 是不懂技術的。有些情況下 CTO 甚至變成了一個官僚的職位,不是一個幹活的職位。一旦這個 CTO 不寫代碼就很危險。如果 CTO 不寫代碼,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誰都能幹的崗位。

我的 CTO 是寫代碼的,她的夢想就是在一片海灘前面寫代碼,這是她的人生夢想。她端午假期的時候去外面玩了,給我發了一張照片說,她此刻正在對著大海寫代碼。當時還有一個我們的架構師也在對著大海寫代碼。他覺得同一時間干這麼有情懷的事情,他很開心,這是他的人生樂趣。

這是理想中的 CTO。CTO 不寫代碼,這個職位都沒必要存在了,或者說 CTO 本來就是不應該存在的職位,這個職位應該叫做研發負責人。

產品經理是不應該存在的崗位。

我認為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不應該存在的。一個產品經理首先得有個產品,這個產品得是自己能做決定的。

只有 CEO 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就是 CEO 自己來擔當,親自抓產品。其他的生產部隊配合好 CEO 工作就好了。CEO 只是比較忙,所以找一個小兄弟,讓他幫忙打打雜、寫寫周報,收集用戶需求,調研競爭對手,這哪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是想清楚產品的定位,然後把產品定義出來,把產品的邊界、功能,包括用戶的交互的使用過程,全部要定義清楚,甚至深入到內部的一些邏輯和流程。

現在我們要求一個技術的同學走到高層級的時候,必須要了解業務,可能很多高 P 就是這樣上去的。我覺得是因為這樣容易加分。你看,這個篩選機制是一群評委來評,如果技術拿不出世界級的成就,當然就要說你還得懂業務了,這裡面的邏輯就很清晰了。

如果技術有世界級的成就,那就沒爭議了,對不對?如果他去頂會發一篇論文,所有人認可,拿一個世界級大獎,還有什麼爭議?

因為做到那個級別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又想往上走走。這就類似一件事情做不到 100 分,那就兩件事情做到 90 分。這是一個誤解,是一種投機取巧。我們以為這樣能成功,其實不會的,這樣可能只會讓我們的人生沒有任何卓越的機會了。

技術認知:什麼是安全?

什麼是計算?它們是什麼關係?

再談安全:網際網路安全的終局是什麼?

安全可以做得很大,只是看怎麼去做。有的同學可能不相信這個事情。甚至很多做安全很多年的、很權威的人最後都很沮喪,對整個行業的未來感到沮喪,一些在安全領域的同學會質疑是不是安全沒什麼前途,或者說安全做不了很大,但我覺得不是的。

我認為網絡安全的終局應該是把網絡兩個字去掉,或者說網際網路安全的終局是把「網際網路」三個字去掉,就是變成安全。因為網際網路對全社會的滲透率是極高的,它是個基礎設施。而當它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它本身就應該無所不在。

這種時候我們再單獨去談網際網路安全就沒道理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安全本身,之後再去看最大的機會是在什麼地方呢?那就是社會安全、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這些東西是安全的終局,這才是安全的真正的空間。

安全和計算是什麼樣的關係?

我認為安全是計算的另外一面。換句話說,安全和計算是硬幣的正反面,它們本質是一件事情。安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計算有複雜性,計算的複雜性保證了這個世界是安全的,所以安全問題才會存在。

比如一些網上電信詐騙的案例,一下就被騙了幾十萬。這類問題為什麼屢禁不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是符合計算複雜性的,這個世界是存在單向函數的。這意味著這些犯罪分子設計一個騙局很容易,因為這是正向運算。如果我們要破案,要逆向運算,就要找到他在哪裡,找到他是誰,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乾的這件事情,代價非常大,這件事情就確保了犯罪的成本是遠遠低於破案成本的。

安全是一個對抗的過程,本質來講它就是尋找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肯定會用到世界上所有能用的技術,不管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我們都得用。我以前做安全的時候也在用人工智慧技術。

同樣的技術手段,我們以前用在保護資產和對抗敵人上面就是安全,用在別的地方,比如說用在商業領域,好像就是別的事情了,但其實我們用的都是同樣的技術。

安全跟計算本質是一件事,只不過描述了不同維度的東西。計算相關的技術是一個手段、一個工具,安全是狀態和結果。

訪談的大綱如下,以供參考。

因為該專欄是對談的形式,閱讀時仿佛正在和道哥面對面。這 100 多個問題,除了能讓我們看到道哥高密度人生背後的故事,還包含了不少他對於新時代變局下,技術人成長的關鍵,比如:如何通過「計算主義」理解世界的底層規律、如何修煉獨立拆解技術熱點的能力等

就像雷軍說的「只有認知的突破,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建議你花兩個小時仔細閱讀這個專欄,去感悟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極致的工程師、計算主義者的全新世界觀,相信能給你帶來有趣且有深度的觀點,還有機會打破認知慣性,收穫更多啟發。

目前上新可享專屬優惠:

原價 ¥99,限時特惠 ¥69

今日新用戶僅 ¥59

僅限「前 50 人」有效

道哥曾說過:「這個世界是相對公平的,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付出的一樣多,只是人們往往只看得到你得到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你所付出的。」所以,加油吧,一起努力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人!

點擊「閱讀原文

免費試讀,對話道哥,一起提升你的技術洞察和認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3d8adb68163ab0786803d4def5b46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