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印度總理莫迪。兩國領導人積極評價近期雙方通過密集溝通就解決邊境地區有關問題取得重要進展,就改善和發展中印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雙方同意,發揮好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製作用,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
當地時間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24日的記者會上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同莫迪總理在會晤中一致認為,本次會見具有建設性和重要意義。中方願同印方共同努力,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印關係,加強溝通合作,增進戰略互信,妥善處理分歧,不讓具體的分歧影響兩國關係的大局,推動兩國關係早日重回穩定發展軌道。
中印兩國外交部也在兩國領導人會晤前證實,雙方圍繞邊境事務的磋商取得了重要進展。自2020年爆發的中印邊境西段軍事對峙局面出現轉機,為雙邊關係的改善創造了條件。
這是兩國領導人五年來的首次會晤。習近平主席與莫迪總理上一次會晤是2019年在印度金奈。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林民旺向澎湃新聞表示(www.thepaper.cn),「很明顯,中印兩國關係已經走出最低谷,但是從低谷往回攀升的程度有多大,有待觀察。」
國際環境變化促使印度外交方向大調整
在林民旺看來,中印關係出現緩和跡象,雙方就邊境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離不開國際環境的變化。他認為,美國的不確定性是促使印度對華姿態放軟的重要因素,「對印度而言,美國大選是不能忽視的考慮因素。美國大選結果未知,讓印度有必要做出戰略上的緩和。」
林民旺繼續補充道,「莫迪在俄烏衝突之後第一次訪問莫斯科、同中國改善關係,這些都是莫迪外交方向的大調整。」
在此次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前,中印已經展開幾輪密集的高層互動。
7月,中印外長在一個月內兩次會面,從兩國外交部聲明來看,雙方就兩國關係和邊境問題著墨頗多。王毅外長強調中印關係具有超越雙邊範疇的重要影響。印度外長蘇傑生強調,穩定兩國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應以「使命感和緊迫感」來處理當前問題。
9月,王毅在聖彼得堡會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雙方討論了近期邊境事務磋商取得的進展,一致同意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為雙邊關係改善創造條件。
若從中印更長遠的溝通時間線來看,近年來,雙方一線部隊已經在中印邊界的西段加勒萬河谷等4個地區實現了脫離接觸,中印邊境的局勢總體穩定可控。自2020年邊界衝突爆發以來,雙方舉行了21輪軍長級會談,兩國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則舉行了31次會議。雙方分歧不斷縮小,共識不斷擴大。
「中國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希望改善中印關係,但是印度一直給邊境問題設置門檻。今年印度方面態度鬆動,顯示出可能妥協的態度,因此我們能看到兩國高層的密集接觸。」林民旺分析表示。
外界普遍認為,此次中印兩國領導人會晤標誌著雙方持續四年的邊境緊張局勢得到降溫,這很可能成為改善中印關係的關鍵轉折點。
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印度和中國要建立互信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美媒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印度安全專家的話稱,「重新獲得信任並非易事」,但中印就邊境問題達成解決方案表明雙方修補關係的意願。
對此,林民旺特別指出,印度展現出的積極態度主要落實在邊界問題本身,是戰略層面的考量。而在雙邊問題比如經濟領域,這些對中國有很大現實意義的議題上,印度方面的政策目前還看不到轉變跡象,「因此我認為這次會晤的『後勁』有多足,還有待觀察。但至少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氛圍和表態是很積極的,足夠讓人樂觀。」
當地時間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邊境解決方案能否為其他問題鬆綁?
據環球時報10月23日援引新德里電視台(NDTV)和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21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上表示,中印雙方在邊境實控線問題上取得突破是「積極的進展」,這歸功於雙方「耐心和堅持不懈的外交」。他進一步說道,「如果沒有和平與安寧,雙邊合作的其他領域又如何能得到改善呢?」言下之意,阻礙中印其他領域合作的最大障礙已被移除。
林民旺認為,中印就邊境問題達成解決方案,為兩國其他領域的趨冷氛圍創造了改善的可能性,「比如印度能否在對中國企業的打壓、簽證政策等問題上鬆綁等」。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蘇傑生9月在德國柏林發表演講時,曾透露將放寬對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限制。
多家外媒認為,隨著印度推動製造業自力更生,全力以赴發展半導體等電子產業,印度經濟也變得更加依賴中國的進口。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2024財年,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1184億美元。印度外交部的數據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電信和智慧型手機零部件價值42億美元。《日本經濟新聞》23日刊文分析稱,印度國內企業由於技術上的局限性而不得不依賴中國製造。
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10月22日仍強調,印度將保留對周邊國家的投資限制。
對此,林民旺認為印度國內對中國經濟投資的依賴或許也是其政策調整的動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自2020年以來,印度政府一直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對中國企業諸多限制。但事實上,中印雙方經貿數據不斷攀升。限制中國人員簽證的做法,也導致印度企業在技術和生產上面臨困境。「所以印度不得不回到現實一點的政策,做出調整。」林民旺表示。
林民旺最後強調,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軍事對峙產生的高昂的防務支出,是推動印度在近期談判里做出妥協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