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市,楊中傑準備拼到底,3次失敗後,要再搏一把。
2022年3月,一家總承包建築集團,從收入看有著湖南民企第五大「包工頭」之稱的中天建設(湖南)集團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2021年營收18.23億元)。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這也是自中天建設2019年從新三板摘牌退市後,第四次發起的對港交所的衝擊。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中天建設迫切上市的原因不難理解——受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控的波及影響,中天建設近年來應收帳款不斷增加至4.54億元,流動負債已高達15.89億,即期債務1.1億,而現金僅4300萬元左右,缺口達6000萬左右,企業運轉財務高度承壓。
然而舊疾未解,還有新傷。一方面中天建設股東結構複雜,僅個人股東就高達228位,另一方面企業還面臨頻頻違規、被起訴開庭就超百次等司法風險問題。
楊中傑
上市路波折坎坷卻屢敗屢戰,也能看出中天建設董事長楊中傑性格之倔強,與其求學歷程異曲同工,作為一路拿下西南交大碩士、中南大學博士及高級經濟師資格的掌舵人,卻一直不願公開大學是在哪就讀的,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
總之,中天建設這第四次闖關港交所,困難不少,結果依然難言樂觀。
【一】股權分散,個人股東高達228位
有逾40年經營歷史的中天建設,可謂是一家經歷頗豐的企業。早在1979年,中天建設就以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從事施工承包業務。直到2004年4月,中天建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5000.1萬元。到了2016年6月,為了掛牌新三板,中天建設又成功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而自摘牌新三板以來,中天建設再次經過一系列複雜重組。2020年3月,本次上市主體中天建設(湖南)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而湖南中天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成為其境內公司實體。
漫長歷史留下的複雜股東構成,也成了高懸在中天建設衝擊港交所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招股書顯示,目前境內實體中天建設由杭蕭材料持有99.5%,兆麟貿易則通過集采商貿控股杭蕭材料。此外,上市主體中天建設集團通過HeadSage、中天香港兩層關係100%持有兆麟貿易。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截至2022年初,中天建設員工總數不過332人,然而企業自然人股東卻高達228人,員工數與個人股東人數比例達到1:1.47,個人股東人數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天建設股權太過分散,且股東間就出售股份缺乏協議,若後續實控人持有公司比例降低,或引發控制權發生變化,進而給公司業務或經營管理等帶來負面影響。
在中天建設幾經騰挪的股權變化中,執行董事兼董事長楊中傑及其家人股本不斷增厚,成為了引領中天建設奔向IPO之路的關鍵人物。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楊中傑1968年出生於湖南南縣,按照中國傳統命理學,1968年屬戊申猴年,為人知書達理,敏銳觀察力讓其步步搶占先機,這也在楊中傑後續謀奪中天建設股份中得以印證。
楊中傑
1990年畢業的楊中傑,被分配到中天建設的前身——株洲市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工作,從基層預算員做起,一步步攀升至辦公室副主任、生產經營科科長、總經濟師。在這期間,機敏好學的楊中傑還利用工作間隙備考全國研究生入學統一招生考試,2001年被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專業錄取。
中天建設改製成有限責任公司,也是在研究生剛畢業的楊中傑主持下完成的,其家人也在中天建設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發揮作用。
2007年,中天建設於大本營株洲摘得135畝土地開發權,通過成立湖南中天恆基房地產開發公司,將該地塊開發為住宅萊茵小鎮;楊中傑的妻子甘映華,正是湖南中天恆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株洲恆基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高管兼董事。
中天恆基萊茵小鎮
2016年,中天建設二度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恆基地產也藉此合併到中天建設中。
彼時,楊中傑持股份額僅有約0.42%,而在此次IPO中,楊中傑持股份額已達到約21.59%。另外,楊中傑的妻子、姐姐、姐夫也都出現在了中天建設IPO股東名單中。妻子甘映華持股約3.69%,姐姐楊中華持股約0.02%,姐夫陳偉武持股約2.64%,即楊中傑及家人總計持股數可達到27.94%,但仍難以抵禦控制權旁落的風險。
招股書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以專業技術人員在業內成名的楊中傑,雖然頗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從西南交大的工商管理碩士到疫情後不久獲得的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博士,乃至赴美取得舊金山大學的訪問學者身份,唯獨對自己的本科學歷諱莫如深,未在招股書中提及。
楊中傑(右一)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股權過於分散,很容易帶來治理結構不清晰和決策效率低等問題,還可能導致控制權發生變化讓企業出現重大權屬糾紛。對於中天建設來說,若想成功上市,除了要有恰當的治理結構來提高管理效率,還需合適的條款防止控制權旁落,保證其穩定發展。
【二】債務高壓,流動負債15億
去年底,房企的頻頻暴雷不僅讓地產行業進入寒冬,也讓相關上下遊行業,比如建築行業感受到了涼意。
一方面,房地產宏觀調控大背景下,「房住不炒」、「集中供地」等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產投資需求,影響房地產項目開發速度和規模,進而影響建築企業的業務規模。
另一方面,隨著政策趨嚴、融資趨緊,房企資金周轉壓力加大之下,不少選擇延長付款周期,繼而影響其建築企業業績增長及銷售回款進度。
1. 應收帳款高達4.54億
事實上,招股書就顯示,中天建設應收帳款常年居高不下,公司財務狀況有惡化趨勢。
近3年來,中天建設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總額)均在4.5億以上,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也從26.2%上升至30.6%。
此外,與2019財年相比,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由2019財年的76.9天增加至2020財年的103.9天。
這是因為作為建築承包商,中天建設需要在建造項目時先行對項目的工程款項、原材料費用等進行墊付。作為上游建築商不得不受下游的項目商「牽制」,在項目建設完畢之後,中天建設才能從項目方取得回款。
比如公司承接的株洲朗廷·覽江項目,據樓市資本論了解,這個公寓住宅項目開發商為株洲朗廷房地產,2018年就已開盤銷售,去年7月完成交付。但中天建設僅在2019年收到了15.9%的工程款,截至遞交IPO,仍未收回的尾款高達約1.15億元。要知道,2021年中天建設的毛利也才約1.96億元。
隨著應收帳款規模擴大,中天建設營運資金也受到影響,為了彌補營運資金的缺口,中天建設債務規模不斷增長。
據招股書披露,中天建設的流動負債從2018年的12.0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5.89億元。截至2021年5月末,中天建設的即期債務規模已經達到1.1億元,而其在同一時期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價值卻僅有4300萬元左右,不足以覆蓋公司當前的債務規模。
2.區域客戶集中度高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中天建設的應收帳款規模居高不下,或與其區域集中度高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儘管成立已有40餘年,但中天建設一直深耕湖南,準確的說是其總部所在的湖南株洲市。
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中天建設湖南業務營收占比一直在70%以上,並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其他省份的業務卻呈大幅收縮狀態。
這意味著,中天建設業務在全國範圍內競爭力不強,布局全國的效果也不明顯。
而對於本地的業務,中天建設也依賴於幾大客戶,這導致大客戶話語權較強,議價能力高,帳期難免會持續的長。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中天建設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8.42億元、7.97億元及8.46億元,占比為46.2%、45.0%及46.4%。
可以看到,過去三年公司對大客戶的依賴度有增無減;因此,公司的平均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周轉天數持續提升也不令人意外了。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行業繁榮時,相對集中的大客戶給中天建設帶來很多資源,也讓中天得到快速發展;但如今地產行業下行,集中的客戶或成一道致命傷,讓中天建設遭受巨大衝擊。
【三】頻頻違規司法風險高
除持續增長的帳務規模帶來的財務壓力外,中天建設在還其招股書中指出,於最後可行日期,集團捲入若干重大持續訴訟,主要包括有關建築服務費及建築材料採購的合同糾紛。
天眼查顯示,湖南中天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僅被起訴的開庭公告就有108條,自身風險483,風險等級為黃色中等。
此外,中天建設還上過「誠信黑榜」。2019年8月,湖南中天建設因常德市住建局認定存在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不良行為,將其列入2019年第一期「誠信黑榜「並予以公布。
招股書中也顯示,中天建設有5個項目在未獲得施工許可證時就開始了工程建設,包括海南政府補貼住房開發建設項目、株洲汽車交易中心建設項目等。
除了屢遭環保處罰、消防處罰及違建處罰外,中天建設還曾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2017年,中天建設向一家私人公司抵押了兩張承兌匯票,總共獲得借款200萬元,雖然該筆借款已於2018年還清,但該私人公司的業務範圍不涉及貸款融資業務,因此其行為違反了《貸款通則》的有關規定。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自2020年以來中天建設四次遞表港交所,充分傳遞出財務壓力下公司想要藉助上市融資的強烈願望。
然而業績不佳,加之股東結構分散諸多問題,舊疾未解又添新傷的中天建設,想要叩開融資大門,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187bc7488fee70de909f6e3281c9a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