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準備打4場戰爭,中俄伊朝4個國家的成色,英軍都想試一試

2024-01-22     科羅廖夫

原標題:英國準備打4場戰爭,中俄伊朝4個國家的成色,英軍都想試一試

英國國防大臣沙普斯日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冷戰後的「和平紅利」已經終結,未來五年內,英國可能要同時面對涉及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多個戰場。

【英國國防大臣格蘭特·沙普斯】

他強調,當下的烏克蘭危機和巴以危機是未來衝突的徵兆,冷戰後的「和平紅利時代」已經真正結束了。他還表示,「一些敵對國家很可能與西方國家發生衝突,目前的情況是,俄羅斯的坦克已經開到了烏克蘭;朝鮮正在向俄羅斯提供飛彈;伊朗通過胡塞武裝在紅海開展敵對行動;至於中國則在跟俄羅斯發展愈加緊密的關係。」

在這一長篇大論的講話中,沙普斯強調,英國正在努力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總量的2.5%,在保持強大國防能力的同時,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他還進一步呼籲北約成員國也要這麼做,共同防止「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遭到破壞。

沙普斯發出這番表態,最直接的原因,還是想讓國會同意增加軍費,通過誇大中俄朝等非西方國家的「威脅」,來突出英國增加軍費的「必要性」。

【英國首相蘇納克訪問基輔】

另外,動不動就誇大中俄等國的威脅,也是英國人給自己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的常用手段:總給美國人幹活,自己沒點「表現」可不行。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英國在俄烏衝突中非常高調,不論是詹森,還是蘇納克,動不動就跑去基輔,親自為烏克蘭「送溫暖」。對於最近的紅海局勢,英國人也是非常「積極」。不久前,英國就跟著美國對胡塞武裝發動了聯合空襲,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

只不過,不管英國怎麼刷存在感,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目前英國在國際上的存在,基本都依賴美國——別看它還是一個常任理事國,但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跟澳大利亞沒什麼區別。

【無論是在外交,還是安全事務方面,英國始終都緊跟美國步伐】

二戰的勝利,既給英國帶來了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也意味著英國的衰落,開始逐漸淪為一個二流強國。為了恢復自己的大國地位,195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麥克米倫提出一個主張,認為英國應該通過成為美國「最好的朋友」來發揮影響力。

同時他也強調,若想對美國發揮影響力,英國就必須在歐洲做出一番成就。他啟動了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的進程,將英國的角色設定為美國和歐洲之間的橋樑,致力於同美國和歐洲大陸都保持密切聯繫。

受價值觀和歷史慣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在外交,還是安全事務方面,英國始終都緊跟美國步伐,可以說是美國最忠實的「跟班」。為了迎合美國,英國有時甚至扮演「為虎作倀」的角色,無論是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都有英國的影子,雙方經常組成美英聯軍,共同參與打擊行動。

【無論是伊拉克戰爭,還是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有英國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時候,英國為了跟隨美國的腳步,曾把自己唯一一艘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部署到千里之外的西太平洋,展示所謂「自由航行」。結果尷尬的是,儘管英國方面大肆吹噓自家航母的「事跡」,但卻因為其裝備的不足,不得不借用美國艦載戰鬥機填充航母甲板。

然而,儘管英國把英美關係視作外交的絕對重心,但美國卻沒有特別重視美英關係的發展。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將英國與歐盟同等對待,對英國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給英國經濟造成巨大壓力。另外,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顯示了英國無法通過遊說影響美國的決策,其帶來的結果是「要麼跟著美國走,要麼被美國拋棄」。

【2021年,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宣布組建「奧庫斯」軍事同盟】

或許是意識到光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恢復昔日的大國地位,最近幾年來,英國對自己的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儘量避免單打獨鬥,開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盟友組成政治和安全聯盟。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拉上美國和澳大利亞,組建了一個名叫「奧庫斯」(AUKUS)的軍事同盟,進一步強化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

要跟中俄為敵,英國人顯然是搞錯了對手。英國的政治精英誇大中俄朝等國家的威脅,本質上還是沒有擺脫「拉幫結派」的思維,試圖通過將中俄朝等國家擺在對立面,呼籲盟友共同進行遏制和對抗。在此背景下,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英國還一直沉迷於這種冷戰思維和零和遊戲,那麼他們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將越來越低,最終淪為一個國際社會上的邊緣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187592db7a9a10bb7cfcf4651668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