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湯唯了

2022-08-15     影探

原標題:別吹湯唯了

萬眾期待。

坎城最佳導演,送選奧斯卡,湯唯在坎城上的大放異彩......

盛名之下,究竟如何?

一起來聊聊這部大熱之作——

「分手的決心」

2022.6.29.韓國

寫在前面

對於這部電影的最大觀感,其實並非電影本身,而是——

某些字幕組的字幕,真!的!太!爛!了!

對於這種細微處見真章的電影來說,錯誤頻出的字幕已經嚴重影響了整體觀感。

我敬佩字幕組的無私與辛苦。

但,答應我,不會翻就別為了搶首發而亂翻,好嗎。

圖源水印

劇情簡介

好了,言歸正傳。

影片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

一個向來秉公執法的刑警,愛上一個沒什麼道德感的殺人犯的故事。

刑警名叫張海俊。

辦案時喜歡像《神探》一樣,主動代入受害者的經歷,揣摩受害者的想法。

簡單點說,他容易陷入幻想——

這是他後面淪陷的內在性格原因。

外在原因則是名存實亡的婚姻。

老婆整天把男同事假稱為女同事,整天掛在嘴邊。

和他床上辦事也像在交差,美其名曰「每周一炮,防止老年痴呆」

內外交困之下,宋瑞萊出現了。

一個美麗而神秘的中國女人,一起墜亡案的嫌疑犯。

墜亡的是她的丈夫,但她似乎完全不傷心,有時甚至還會笑出聲。

自然得調查。

但問題在於,相比於懷疑,海俊對瑞萊更多的是好奇。

而在跟蹤監視的過程中,這份好奇漸漸轉變成了愛上。

與此同時,瑞萊對海俊也漸漸產生了好感。

但這好感半真半假。

所以她的一些行為也具有著勾引的可能。

比如她主動跟蹤海俊去看他辦案,又比如露大腿給他看等等。

轉折發生在海俊查出真相之後。

此時的瑞萊對海俊依然存有戒備心。

所以意識到海俊知道真相後,她立馬開了錄音存證,留下後手。

可萬萬沒想到,海俊卻選擇替瑞萊掩蓋了案件真相。

這份錄音反倒成了海俊像瑞萊告白的證據。

瑞萊恍然大悟,卻也悔之晚矣。

違背了自己最引以為傲的職業精神,海俊已然如他自己所說,處於「崩塌」狀態。

在此之後,海俊選擇搬到妻子工作的城市,回歸家庭,如同行屍走肉。

瑞萊也是如此,和另一個男人結了婚,可是吃的還是海俊當年替她點過的壽司。

這便是所謂的分手的決心。

僅僅只是決心而已。

率先反悔的是瑞萊。

因為要跟著丈夫躲債,她假公濟私,搬來了海俊的城市。

她開始效仿曾經的海俊,偷偷觀察他,並且將感想記錄在語音備忘錄里。

她每天都反覆聽著那份告白錄音。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新任丈夫發現了這份告白錄音,並想將其公之於眾。

為了保護海俊,瑞萊只好又間接殺死了自己的新任丈夫。

歷史再一次重演,兩難的抉擇又再次擺在海俊面前。

他依然愛著瑞萊,但他也依然克服不了刑警的身份。

瑞萊替他破除了這個兩難的局面。

她無法擺脫嫌疑犯這個身份,所以無法和海俊在一起。

她也無法停止對於海俊的愛。

兩相疊加,便只剩下了自殺這一條路......

山海情

影片最值得誇獎的,自然是朴贊郁依舊頂級的導演能力。

視聽語言依舊華麗多變,各種意象的設置也依舊值得咂摸回味。

最關鍵的是,這些都並非毫無意義的炫技,而是緊緊與影片主題相扣。

相比以往,朴贊郁這次講的是一個更加微妙,暗流涌動的愛情故事。

雖然少了暴力和情色場面,但本質上其實還是朴贊郁一貫感興趣的題材——

即,主人公內心有強烈的慾望,或復仇或情慾。

但,這這種慾望又與主人公內心的道德感相違背,導致主人公有強烈的負罪感。

矛盾和戲劇衝突便在此處誕生。

在本片中,這兩者通過貫穿始終的兩個意象來體現:山和海。

山,代表著理性,可以看作是社會規則。

具體到這部片中,就是警察和嫌疑犯這層天然對立的關係,難以撼動。

海,代表著感性,可以看作是生命的激情。

具體到這部片中,就是警察和嫌疑犯之間產生的愛情。

這是一種源自人類內心最真切的渴望,是本能的,也是原始的。

影片中的重要道具《山海經》也有這層意味在裡面,因為它是原始神話。

兩人都是愛海之人,卻身處山中。

這實際上也是海俊除了看臉之外,愛上瑞萊的關鍵,因為他們是同類。

瑞萊非常規的反應和語言表達,讓海俊對她產生了好奇。

而讓這份好奇升級成好感的,正是瑞萊兩次關鍵的認同。

一次是瑞萊選擇了看照片而非聽轉述,海俊明顯由失望轉向高興。

一次是瑞萊說自己喜歡海,海俊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說了句「我也喜歡」。

此時導演將畫面焦點由境外的海俊,轉向了鏡中的海俊身上。

其背後的含義,便是鏡中海俊代表的是海,是海俊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境外的現實世界中的海俊,代表的則是山,是經過自我約束後的刑警海俊。

而說出「我也喜歡」的這一刻,是由鏡中海俊主導的結果。

影片的整個故事,其實就是兩人由山(禮)走向海(情)的過程。

不論是在結構上、視聽上還是內涵上,都是如此。

所以影片開始於高山墜崖案,結束于山海交接處;

所以影片後半段,大海開始頻繁出現在鏡頭裡。

起初,背景里的大海看似平靜,洶湧的波濤聲卻赤裸裸地泄露了兩人之間的感情。

而到了結尾的時候,聽聲音,看畫面,你便知道,這感情已是驚濤駭浪。

然而,這場愛情註定是一場悲劇。

因為相比于海俊,瑞萊對海的嚮往更甚。

換言之,對待這份愛情,她更加遵從自己的本能和慾望。

所以,當她真正愛上海俊之後——

她會做出因擔心海俊聞到血腥味而清洗兇案現場這種看起來很奇怪的事情。

最後為了成全海俊作為刑警的尊嚴,她甚至願意放棄生命。

海俊則不然。

即便他會不知不覺模仿瑞萊第二任丈夫的動作;

即便他能脫口而出兩人分開的日子是四百零二天;

即便他還是會在瑞萊旁邊睡著。

即便他已經做好了被瑞萊推下山崖的準備。

他還是難以克服警察與嫌疑犯這層天然的山之屏障。

這便是海俊這個角色的悲劇性和荒誕性。

他的全身心都已經倒向海,作為道德感存在的山卻不允許他承認。

影片最後,並沒有明確交代海俊是否終於突破山之屏障,走向大海。

有個海浪擊潰小沙堆的鏡頭,以及海俊扯下領帶的鏡頭,似乎做了肯定性的暗示。

不過,這樣的結果反而讓人覺得更加絕望與悲傷。

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掙脫一切束縛,擁抱自己內心最真切的渴望。

然而這份渴望的對象,他卻永遠也找不到了。

湯唯真的不太行

眼尖的老鐵可能發現了。

文中我是以海俊的覺醒作為主線,沒怎麼談到瑞萊。

因為我覺得這個角色並沒有塑造好,不論是角色本身,還是表演。

角色本身的話,瑞萊對於海俊的愛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從夾雜著利用到願意為之犧牲,其轉變之大,過於突兀。

如果硬要摳線索,瑞萊的轉變當然也有邏輯——

瑞萊本身是個偷渡者,活得非常艱辛。

所以當有人對她示好時,她就很容易感動。

這是為什麼她會嫁給第一任丈夫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她在明白海俊愛意後,如獲至寶的原因。

但這些信息的鋪墊實在是太少,並不足以撐起後面巨大的轉變。

舉個例子的話,瑞萊的這個角色,其實和《蝙蝠》里的女主差不多。

一個是偷渡者,一個是孤兒,一個被家暴,一個被當奴隸使喚。

兩個都過得很艱苦,兩個的愛欲都被壓抑著,只不過後者更偏情慾。

但前者的艱苦幾乎都是由台詞給出,而後者則安排了相應的具體情節來直觀展示。

《蝙蝠》

而更重要的是,湯唯的演技也沒能作為補充,撐起瑞來這個角色。

相比於《蝙蝠》女主,湯唯的表演任務要重得多,因為沒有情節作為幫襯。

但她連《蝙蝠》女主的水平都沒能達到。

從頭至尾,湯唯更多地只是在展現個人特質,而沒有進入瑞萊這個角色。

打個比方,那場由瑞萊直接訴說偷渡經歷的戲。

這是能讓觀眾理解她嫁給第一任丈夫背後原因的關鍵戲份。

但湯唯最後的表演,只能說是字正腔圓地朗讀出了信息,不帶任何感情。

其餘好幾處說中文的戲份也是同理,反倒是韓文部分,湯唯處理得更帶感情。

無法理解為什麼導演能夠接受這樣的表演方式。

或許原因正如導演和編劇所說,他們只是實在太喜歡湯唯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151dc902c991f3bbc3e2c677af305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