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 在發展研究中建構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2023-07-16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 在發展研究中建構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點擊 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整個社會系統的晴雨表和推進器的傳播系統與發展研究有著頗深的淵源。

原文 :《在發展研究中建構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作者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 楊琳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許楠

圖片 |網絡

傳播學自誕生伊始,就始終將發展議題置於傳播研究的核心地位。在傳播與發展的並軌而行中,以傳播與發展的關係為研究對象的發展傳播學興起,並逐漸成為傳播學研究的關鍵領域,同時也是社會科學關於發展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播學從傳播功能與效果研究的角度回應了發展命題,在媒介技術變革中找准學科定位,充分釋放數字公共媒介促進社會發展的強大效能。同時,反思數位技術發展背後的資本秩序與遮蔽的主體,堅持人本主義導向,為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理論智慧。

當下,在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必然離不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設與完善,而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則需要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之下發展研究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為「傳播與發展」這一研究課題植入中國特色,注入時代內涵。

首先,發展議題始終是貫穿傳播研究的一條主線。溯源傳播研究的發展歷程,傳播功能與傳播效果始終是傳播學研究的核心關切。無論是對傳播功能發揮機制的探討,還是對影響傳播效果要素的追問,其最終目的共同指向發展。傳播事業如何更好地促進發展?其內在機理與協同效應又是怎樣的?在對於這些問題的追問與反思之中,西方傳播學界給予了大眾傳播功能論的回應,並作出了強弱效果論、有限效果論的理論推進。中國傳播學界也聚焦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傳播事業與社會發展、行政力量主導的媒體融合工程、國際傳播中的中國形象建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新媒體的角色與功能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與發展議題,開展了實證研究,提煉了實踐經驗,作出了理論回應。這些研究對於科學認識傳播的社會功能和傳播與發展的互動邏輯,貢獻了來自中國的經驗與智慧。這種緊密圍繞發展的學科優勢和始終關注發展的主體自覺,正是推進傳播學研究理論創新的內在動力,也是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基底。

其次,在媒介技術發展與社會變革的研究之中傳播學的身影從未缺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始逐漸滲透於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提升生產效能與便捷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對社會結構進行著全方位的改造與重塑。傳播研究始終緊緊關注著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之間的深層關聯,VR、AR、雲計算、算法推薦等新興技術帶來了內容推送更加精確、信息傳播更加廣泛、傳播時效更加迅速、傳播場景更加逼真的全新傳播格局,並給經貿發展、文化交流、社會交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球村」的設想正在賽博空間中成為現實,元宇宙的全新生態正在重塑社會交往場景。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媒介景觀,傳播研究始終關注在技術發展過程中人的主體性能否彰顯。從傳播學視角對算法推薦技術的批判性審視,發現「信息繭房」的遮蔽效應阻礙了人們認知範圍的拓展,也對公共意見的共識達成增加了難度。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滿足人們進行意見表達和政治參與等訴求提供了眾多便利。與此同時,銀髮一族的「數字代溝」則需要通過「數字反哺」來嘗試彌合,繼而實現「數字化生存」。新興技術的發展及其衍生效應既不斷豐富了社會發展研究議題,又為傳播學視野下的發展研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和更為豐富的問題資源,對構建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進行了實踐探索和理論回應。

最後,在發展研究中探討中國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或許是一條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的突圍路徑。一方面,既往研究已經驗證大眾傳播與現代化進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眾傳播通過宣傳動員、文化傳承、社會化等功能的發揮,作用於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引起廣泛深刻的影響,進而推動社會結構的重組與變革,成為促進社會治理、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探索和界定傳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與功能,呈現和闡釋傳播系統同其他社會子系統的互動機制,有助於進一步豐富發展傳播學的理論資源,也將為傳播學的知識體系繁榮作出相應理論貢獻。另一方面,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特徵的發展實踐為包括傳播學在內的眾多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社會實驗室」。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技術與新發展業態等各種新現象層出不窮,為研究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提供了難得的實驗場域與豐富的實證材料,為提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學概念和標識提供了寶貴機遇。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契機,始終用傳播研究的視野觀照中國的發展實踐,在突破西方發展理論模式局限性的同時,以中國傳播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回應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以傳播研究的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深入。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鄉村振興視角下新媒體在鄉村治理中的角色與功能研究」(21&ZD320)階段性成果]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2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發揮學術期刊在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的作用 | 社會科學報

堅持創新,建構自主知識體系 | 社會科學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0ce44c96bf8376983d1a78c18a28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