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豬周期或現第4個「虧損底」,神農集團何祖訓:難也得干,難幹才有未來

2023-12-20   時代財經

原標題:本輪豬周期或現第4個「虧損底」,神農集團何祖訓:難也得干,難幹才有未來

進入12月,生豬均價(外三元)在短暫觸底13.78元/公斤後開啟漲勢,連續7天上漲後繼續波動走高。12月20日,生豬均價(外三元)微漲0.08元/公斤至15.03元/公斤。

豬價震盪走高,豬周期有望見底?

山西證券12月12日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預計2024年或出現本輪豬周期的第4個「虧損底」,是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4個「虧損底」的周期,且周期磨底有望逐漸進入尾聲。

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後,豬市的供不應求使得豬價經歷了兩年暴漲。不過,隨著養殖戶和豬企擴產,供需關係再次發生變化,豬價於2021年進入下行周期,雖然在2022年有短暫的反彈,但整體仍在下行趨勢中。

面對長達近兩年的虧損,不少高成本的、自繁自育的家庭農場加速退場,而規模化豬企則在資本加持下擴張產能。行業加速「內卷」,豬價長期下行也讓部分龍頭企業感到難熬,如*ST正邦(002157.SZ)巨虧後股票被「披星戴帽」;正大股份則撤回了A股IPO申請。

未來,豬企要如何度過豬周期「寒冬」?家庭農場會退出歷史舞台嗎?近日,時代財經採訪了神農集團(605296.SH)董事長何祖訓等高管及家庭農場養殖戶,了解他們如何把豬養好,在豬價下行周期中活得更久一點、更好一點。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周立/攝

家庭農場永遠不會退出市場

「家庭農場永遠不會退出市場。」近日,何祖訓在神農集團總部接受了包含時代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其表示,養豬企業一定要融合家庭農場來共建生豬產業鏈上下游的和諧生態。

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圖片來源:豬好多網

何祖訓表示,家庭農場是神農集團發展的資源,也是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家庭農場主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如責任心、工作精細度、工匠精神,他們來養豬甚至比企業做得更好。他們是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在時代財經走訪過程中,不少養殖戶表示,身邊越來越多農戶選擇跟豬企合作來轉移市場風險,而神農集團對於合作的養殖戶則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人品好、價值觀契合,同時建設的豬場要滿足生物安全化、規模化和設施現代化等條件。

自2018年以來,神農集團便開始在育肥階段發展「公司+現代化家庭農場」模式,並通過簽合同和設置透明的代養費,讓養殖戶在豬價下行時也能心無旁騖地養豬,從而奠定較好的市場基礎。

「神農集團承擔市場風險、養殖戶承擔生產風險。我們為養殖戶提供仔豬、飼料、獸藥、管理人員等,按時結算代養費,保證其有較為穩定的收益,主動融入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何祖訓表示。

在何祖訓看來,不論是養豬行業還是其他傳統農業,微利時代已經到來。面對豬價下行,何祖訓建議不要過度關注豬周期,「不要總想著豬價高企的風口,應該從最悲觀的角度出發來防控風險,但從最樂觀的角度想,降本增效將促進行業及公司高質量發展。」

「家庭農場經歷專業化後在未來仍有市場,企業與養殖戶要資源互補、優勢共享,聯合起來干,互相幫助成長,未來會成為一個好的養殖生態。」何祖訓說道。

行業「內卷」,50%的企業會虧本

在豬價下行的2023年,消費者在菜市場買到便宜豬肉的背後,是自繁自育家庭農場的加速退場,以及規模化豬企的大舉擴產,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對於行業「內卷」,何祖訓認為,這是逼著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通過降本增效來提升發展質量。「這個行業未來可能20%~30%(的企業)賺錢,20%~30%保本,50%都會虧本,我們努力變成前20%。」

神農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先天優勢在於完善的現代化建設。十多年來,神農集團一直堅持以健康為中心,以生物安全為核心,以現代化為手段的養殖理念。

「養豬就是抗病,生物安全就是養豬聖典。」何祖訓表示,在神農集團,生物安全是每個豬場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之時,「閒著虧、養著更虧」的落後產能必然會被淘汰,而先進產能將有更好的發展。

何為先進產能?何祖訓認為,先進產能需要達到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生物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全進全出」;二是設施化程度高,在豬場的保暖、通風、凈水各方面實現智能化;三是豬只品種先進。同時,還需要整個產業鏈協同作業,不讓飼料、養殖、屠宰等任何一個環節閒下來。

時代財經走訪部分與神農集團合作的家庭農場發現,不少養殖戶的豬場安裝了自動喂食的飼料塔,以及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通風、保暖設備,通過嚴格的消殺、防疫等措施,使得豬只的死淘率控制在5%以內。

神農集團養殖事業部生產中心運營副總監、雲南戰區一總經理朱俊智表示,面對非洲豬瘟、豬藍耳病、豬流行性腹瀉(PED)等疾病對生產造成的損失,企業應堅持生物安全防控常態化、高度有效化,以達到增效,「在非洲豬瘟和降本增效雙重壓力下,不要恐慌地看待生物安全,而是要判斷農場設施條件的風險點,通過最優的生物安全設計理念針對性地防控。」

神農集團養殖事業部生產中心運營副總監、雲南戰區一總經理朱俊智。圖片來源:豬好多網

未來,神農集團將在雲南圍繞昆明、曲靖兩大城市來構建產業鏈,並在廣東、廣西各布局100萬頭的產能,以達到「2025年300萬頭」的產能目標,同時通過產業地域高度集中化來控制物流、飼料等成本。

朱俊智表示,2024年將繼續實施董事長提倡的「降本增效一塊錢」,從原料和生產效率兩方面進行降本,目標是生產成本做到14元/公斤以內,完全成本做到15元/公斤以內。

原料方面,2024年出欄豬只的原料成本整體或呈下降趨勢,預計有3毛錢左右的下降空間。生產效率方面則將抓住三個核心點。一是通過生物安全防控保證滿負荷生產,防止攤銷費用過高;二是通過體系品種的調整使得料肉比降低0.15個百分點,從而使單公斤成本下降6毛錢;三是抓住細節,減少浪費,如車間節水、節電等。

未來三年加大對食品深加工的投入

今年以來,神農集團不斷布局產業鏈下游,並且開啟食品深加工業務。

「今年可能是虧錢,明年我們爭取保本。」對於深加工業務,何祖訓表示,低溫冷鏈產品是未來食品安全的一個方向,目前神農集團在雲南省澄江市相關的業務有接近30噸/日的銷量,但需要做到40多噸/日才能保本。

儘管如此,神農集團依舊堅持高標準。「我就跟他們說三點,第一點是質量,第二點是規模,第三點才是利潤。」何祖訓說道。

神農集團的食品深加工業務同時面向B端和C端客戶,副總裁何昕陽認為,品質穩定是B端產品的思路,開拓C端市場更應該看重產品設計。

神農集團副總裁何昕陽。圖片來源:豬好多網

「從原料到生產,再到C端消費者,公司能自己把控全產業鏈、全渠道,但目前公司的深加工產品並不急於快速上線,而是想打造出具備神農集團自身文化特點的C端產品,甚至是打造出符合雲南本地特色的業務、能代表雲南的品牌。快速、短期的暴利模式並不符合我們的文化和理念。」何昕陽表示。

慢工出細活,想要研發出爆款產品也需要時間,在產品不夠成熟之時,為了提高產線使用效率,神農集團提出「多產品策略」來提升食品深加工工廠運營能力。

在11月下旬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神農集團提到,其深加工板塊目前產能為2.4萬噸,分為豬肉和魔芋兩條產品生產線,公司計劃未來兩到三年達到滿產實現盈利。

在保證質量和提升運營能力的同時,神農集團也將在未來三年加大對食品深加工的投入。

「我們現在也在征地,準備做一個級別更高的肉食深加工工廠,未來(深加工產品)可能不僅有豬,還有牛、雞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很難,但是難也得干,難才有未來。」何祖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