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科技感解碼國安題材劇,《特工任務》打造反諜「新審美」

2023-09-25     影視前哨

原標題:以現代科技感解碼國安題材劇,《特工任務》打造反諜「新審美」

導讀:賽博諜戰,虛擬前線,《特工任務》突圍國安題材類型化。

文 | 丁丁

「按目前來說的話,一個貨幣可以兌換一美元左右。」當國安局情報人員吳熙帶著偵查科長高天陽第一次進入《特工任務》遊戲,這個被判斷和間諜組織有千絲萬縷關聯的特工遊戲,終於完全向觀眾揭開了神秘面紗。

實名註冊,綁定信用卡,遊戲貨幣可以直接兌換美元,但放棄任務會被扣信用卡額度;當遊戲的真實感讓玩家欲罷不能,背後的勢力也會通過玩家信息,選擇認為有用的人員發出線下邀請;而玩家興致勃勃地做起任務時,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參與了間諜活動,從而泥足深陷……

這是新國安反諜都市劇《特工任務》所描述的當代間諜活動。對於抱著傳統國安題材預期而來的觀眾,這樣的設定顯然是超出認知的,一款遊戲的虛實之間,居然能成為間諜的灰色地帶;而別具一格的諜戰「元宇宙」,也成為打開國安題材敘事的新空間。

國安題材近年來成為劇集行業發力的一個重點,如何把該題材拍得好看,形成獨有的類型化敘事,行業仍處於探索中。創新的《特工任務》,為此提供了參考。

類型化,從「新審美」開始

《特工任務》從片頭開始,就讓觀眾看到了差異,藍色數碼矩陣構成的數字空間,一般會讓觀眾聯想起科幻作品,卻被用在一部國安題材劇的開頭。

這種科技感,也成為全劇留給觀眾的第一個深刻印象。

該劇講述的是境外情報組織「夜霧」,開發了一款名為「特工任務」的遊戲,利用在未知情況下的玩家暗中開展間諜活動。以高天陽為代表的國安戰士們,除了要在線下應對「夜霧」開展的種種活動,也需要在線上查找神秘的「張老闆」,從根本上把該組織連根拔起。

這也讓全劇形成了線上線下兩個反諜戰場,虛實之間的較量,呈現了更豐富的鬥爭方式。一方面是真實世界的鬥智斗勇;另一方面,則是虛擬空間的技術較量。

比如吳熙為了在遊戲里跟蹤目標人物黃子誠和姚瑤,需要潛入非公開空間遊船,從破解遊船的身分外掛,到查找內部結構位置,再到緊張的追逃,整個過程中得到技術人員各種外掛支持,上演多重反轉。

兩條線的完成度,可以說都可圈可點。在虛實之間,大大拓展國安題材的敘事模式,是該劇打造該題材「新審美」的第一環。

而第二環,則是以更多科技感細節,打造現代反諜工作的內容豐富性。

作為全劇的關鍵詞,科技感可以說貫穿其間的各個橋段,而快節奏的敘事,讓這些科技的出現緊密地穿插在劇情里,不會讓觀眾覺得有動用高科技的刻意感,反而有一種日常感。

在調查生物樣本下落的過程中,高天陽和吳熙一路追蹤,咬死線索一路追查,調動天網監控和信息追蹤、圖像識別等各種現代化手段,行雲流水的過程,卻把科技感發揮到極致。

不但節奏嚴密,鬥爭細節環環相扣,輔以天網定位、種植病毒、信息獲取等各種乾貨,讓觀眾深刻感知到當代反諜工作與傳統諜戰的不同;也通過當代間諜手段和反諜難度的描繪,持續帶來信息衝擊。

構成「新審美」的最後一環,是全劇獨樹一幟的視聽語言,寫實的真實世界,與線上空間的設計,形成鮮明對比。

尤其是賽博風的線上空間,通過略顯遊戲質感的特效,營造了一個半失真的「2.5維世界」,各種璀璨的霓虹燈牌和美式都市建築,融合類似鉛黃電影的色調,進一步放大視覺刺激,形成經典的懸疑氣質,把神秘感與危險感拉滿,也讓追逐、打鬥等戲碼更具衝擊力。

區別於同類題材的「新審美」,突出科技感與當下感,讓這部國安題材劇在整體氣質和美學上形成了鮮明反差。獨樹一幟的風格,在國安題材劇的類型化探索方面頗為亮眼。

於人間煙火中,寫兒女英雄氣

失竊的B13生物樣本,即將由生鮮店老闆韓傑運往碼頭送出津海,國安方面一是要把樣本留下,二是不能打草驚蛇。最終的方案是,由吳熙在冷鏈車開出時藏在車裡,尋找冷凍保存的樣本,找到後由高天陽在車輛行進中從外面打開車門,救出吳熙。驚險的跳車之後,吳熙已經凍到全身顫抖。

在這場現代科技戰中,觀眾依然能看到屬於國安戰士的戰鬥精神。

不管是高天陽還是吳熙,他們身上既有屬於當代年輕人的一面,對各種技術手段了如指掌;但在很多科技無法替代的層面,人的能力和意志,仍然是工作得以執行的靈魂。

觀眾會看到,這些國安戰士最常吃的是桶面和漢堡快餐外賣,日常在車裡長期蹲守,更要遵守秘密戰線紀律,高天陽面對闖下大禍的表弟黃子誠,也要考慮能說什麼、能說多少。全劇沒有替他們訴苦,也沒有刻意煽情,但塑造群像的高完成度,讓這群戰士的形象頗為動人。

他們不是神,在追蹤樣本下落的過程中,也會被誤導跟蹤於瀟玥的去向,最終發現樣本已經被調包,但根本來不及沮喪,就開始重新梳理線索。在調查過程中,也沒有靈光一閃的推理,而是結合各種技術手段,穩紮穩打,靠著毅力和堅持,緊緊咬在線索後面。

這種真實感與日常感,是國安題材劇頗具魅力的部分,與觀眾生活的「零距離」,可以提升沉浸感和代入感,也讓潛在的危險顯得更加致命。

該劇的懸疑質感,讓這種題材優勢進一步放大,生鮮老闆、科技區主播、日料店老闆娘等看似普通人的身份,在日常感背後卻暗藏玄機。當觀眾發現,一個遊戲的線下任務,一次被誘導的學術造假,都可能是境外情報勢力預設的陷阱,極具帶入感的情節,會讓警惕和驚悚感油然而生。

國安題材的敘事魅力,也由此完成了類型化方向的探索。

一方面,「新審美」的創新保證了敘事層面的「好看」;另一方面,內在主旨與題材魅力的堅守,依然折射出屬於秘密戰線故事的獨特魅力,更表現出國安題材強當代性的突出優勢。在兩者融合中,《特工任務》為國安題材提供了一整套主旨、內容和審美的解決方案。

於人間煙火中,寫兒女英雄氣,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讓觀眾有了提供了新鮮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國安題材的敘事邊界,也在這種探索中進一步延展。

要演一齣好戲,

也要做一面「警示牌」

今年7月1日起,我國正式施行最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其中特別提到,新聞、廣播、電視、文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等單位,應當面向社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反間諜宣傳教育。拍攝國安題材影視劇,也因此具有了更強的現實價值。

正如《特工任務》一樣,國安題材劇超越年代諜戰劇的價值,一方面是刻畫秘密戰線戰士們的精神風貌,傳遞主流價值和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成為一面向普羅大眾科普反諜知識、強化反諜意識的「警示牌」。

而《特工任務》以高完成度的文本,向觀眾呈現了當前反諜工作的緊迫性與複雜性。更重要的是,觀眾會把反諜工作與切身安全利益結合起來,原來反諜工作並不遙遠,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也關乎每個普通人的安危。

黃子誠和姚瑤的經歷就非常典型,一個普通的遊戲玩家,居然會在遊戲里被人下套。如果不是陰差陽錯地與國安部門提前接觸,作為得知自己已經有過間諜行為的普通人,會是怎樣恐慌和無助?

而加入間諜勢力的下場又是什麼?於瀟玥和石磊的經歷足以讓人慨嘆,他們泥足深陷的原因都是因為有所圖,於瀟玥為了一個出國留學名額泄密,被人抓住了把柄,最終在走投無路中試圖自殺;而石磊反過來想要挾組織,勒索錢財,結果險些被滅口。

也是在這種對比中,黃子誠選擇積極配合調查,在紛繁複雜的反諜亂局中,提供了紓解焦慮的答案:懸崖勒馬,及時止損,相信我們的組織。這樣的答案,也為觀眾注入正能量。

在唱一齣好戲的基礎上,《特工任務》也成為一面「警示牌」、一封「倡導書」。

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其創新的類型化探索,也為國安題材打開了新的內容邊界,在內容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取得多贏,以新立意、新內容、新審美,讓更多好看的同類題材作品出現成為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01aeb83e752663c5c8be5ce6c7b3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