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們已經找到了當年大清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的殘骸,還撈上來了一些零件,可惜艦體已經損毀嚴重,不知道能否打撈上岸。其實自從甲午中日海戰之後,日本和中國的民間打撈行動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定遠艦的舵輪被日本人打撈回去做成了一個咖啡桌,山東日本甲午海戰紀念館的大門是用兩塊滿是彈孔的定遠艦鋼板做的。
甲午戰爭
一提起甲午海戰,所有人都捶胸頓足,扼腕嘆息,實在是太窩囊了!如果說打不過英法聯軍是情有可原(當時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打得過英國和法國),結果現在連同處亞洲,同時被洋槍洋炮打開國門的日本都打不贏。說句不要臉的話,以前雖然被英國欺負,但是清政府畢竟還是亞洲第一,然而原來的「第一」從甲午海戰之後地位就一落千丈。
那麼這場海戰清朝又為什麼會失敗呢?後世的學者和專家總結了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過有很多總結都是缺乏事實依據的空穴來風,其中有兩個故事流行甚廣,但卻沒有事實根據。
第一個故事我相信很多讀者朋友們都聽過,當年甲午海戰之前,後來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有一次來中國訪問北洋水師,看到軍艦的主炮上都是水兵晾的衣服,然後他摸了摸炮膛,發現裡面都是灰塵。由此得出結論,北洋水師外強中乾,戰鬥力根本不足為懼,所以日本才有底氣和清朝開戰。
我先不提這其中的漏洞,只要是去過威海劉公島的朋友就明白有多不靠譜,劉公島有一艘定遠艦1:1比例的複製品供遊客參觀,這艘複製品除了內部沒有發動機之外和真實的定遠艦別無二致,它的主炮炮管離甲板至少有三米高,而且炮管露在炮塔外面只有很短的一部分,根本就沒辦法晾衣服,東鄉平八郎更不可能摸到炮口。那麼這個不靠譜的故事又是怎麼流傳開來的呢?
東鄉平八郎
其實這個故事源於日本海軍中將小笠原長生的一本書《聖將東鄉平八郎全傳》,聽這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無腦胡吹的書,小笠原早年加入日本海軍,甲午戰爭時在高千穗號巡洋艦擔任隊長,後來還參加了日俄戰爭。這個人是東鄉的腦殘粉,所以寫這本書的時候就給東鄉平八郎憑空地加了很多故事,好讓偶像的形象更加高大上。後來這本書被翻譯到了中國,翻譯者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田漢學識淵博,精通日語,但他並不了解軍事,所以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沒有考證原樣照搬,如此一來這個故事就廣為流傳,直到近些年這個漏洞百出的故事才終於被推翻。
如果說上面這個故事只是繁枝末節的話,那麼另外一個故事的流傳範圍則更加廣了。
慈禧太后
話說當年慈禧太后為了修頤和園挪用了北洋水師三千萬兩白銀的軍費,導致水師經費短缺打了敗仗,我們第一次聽這個故事的時候都把慈禧恨到家了,但其實這個故事也有很大的問題,真實情況比這個故事還要複雜得多。
當時負責修建頤和園工程的是海軍衙門總理大臣,醇親王奕譞,他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身份,慈禧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而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光緒是慈禧的侄子。原本按照清朝祖制,皇帝大婚後就可以親自理政,但是慈禧太后不想輕易交出權力,就讓奕譞負責修繕頤和園,供她頤養天年,修好園子再退休。奕譞為了讓兒子快點掌權,自然不遺餘力地修園子,讓慈禧挑不出毛病來,趕緊退休。
奕譞
奕譞性格謹小慎微,由於自己的敏感身份,兒子一被立為皇帝就立刻上表請求辭職退休,儘管當時他才三十七歲。恭親王奕忻的下場歷歷在目,負責修繕頤和園的他更是如履薄冰。但是修園子又湊不出錢,沒辦法只能去找李鴻章,讓他召集各省份都督撫大員,以鞏固海防的名義籌款。一共籌來二百萬兩白銀,本來這筆錢奕譞一拿來就打算直接用來修園子,結果沒想到慈禧覺得既然這錢是以海軍建設名義籌來的,那就應該投資到外國銀行做投資理財,獲得的收益再拿來修頤和園,本金仍作為海軍經費。
這筆錢本身就沒有打算作為海軍經費,如果沒有慈禧攔著就真的作為修園子的工程款了,這裡並沒有任何給慈禧洗白的意思,只是單純地就事論事,慈禧並沒有直接挪用海軍軍費,那麼海軍經費又為什麼會出現短缺呢?
這就不得不提光緒的老師翁同龢,他當時就任戶部尚書,因為修頤和園花的錢太多而焦頭爛額,慈禧又不敢得罪,只能找北洋水師開刀。此人和李鴻章是不折不扣的死對頭,而北洋水師歸李鴻章管,於是就奏請暫停南北洋兩支海軍外購洋槍洋炮兩年,從此北洋艦隊的軍備就再也沒有得到過更新,不僅未購一艦,甚至未購一彈。
定遠艦
缺少經費對北洋水師的打擊是致命的,而且正好在停止更新裝備的那幾年,世界海軍軍艦的設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新的速射炮正全面取代老式的架退炮成為海戰利器。甲午海戰之前北洋水師屢次上奏請求添購二十一門速射炮,總共六十萬兩白銀卻一直沒有被批准,而整個頤和園和西苑三海(南海、中海、北海)的修繕工程耗資高達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那筆以海防名義籌措的二百萬兩白銀的支配權根本不在北洋水師手裡,沒有慈禧太后的允許沒人敢動那筆錢!
結果一直拖到1894年清政府才發了瘋一樣滿世界買武器,但這個時候中日已經開戰,西方國家都宣布中立,不賣武器。最後只能逼得北洋水師跑到南美洲向智利海軍買軍艦,甚至計劃用這些軍艦假扮成商船,從智利直接奇襲日本本土,後來消息走漏,日本從中作梗,計劃流產,最後甲午海戰只能以清政府的完敗而告終。
清日戰爭
雖然慈禧並沒有直接挪用海軍軍費,畢竟,當時慈禧是掌權者,沒有他發話,誰也不敢動動那些錢。在當時的滿清王朝,做重大的軍事決定,都是慈禧一人說了算,所以她卻對甲午海戰的戰敗,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晃過去百餘年,如今的中國海軍軍力至少可以躋身世界前五,那段屈辱的歷史更是時時刻刻鞭策著我們,勿忘國恥方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