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夜」越精彩!探尋台東步行街夜市、李村夜市巨大客流量背後的密碼

2023-07-12     青島市情

原標題:越「夜」越精彩!探尋台東步行街夜市、李村夜市巨大客流量背後的密碼

本網訊 城市煙火氣 越「夜」越精彩

記者探尋台東步行街夜市、李村夜市巨大客流量背後的密碼

人們常說,一座城市文化的靈魂都呈現在夜晚,而夜市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美食,為青島的夜生活增添了很多驚喜。華燈初上,霓虹閃爍,深夜的小吃攤上,藏著大家對「8小時」之外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散發著濃厚的人間煙火氣。近日,記者來到台東步行街與李村夜市,探訪巨大人流量背後的密碼。

地點

台東步行街

「夜美食」激發消費新動能

提到青島的夜市,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裡?「台東」一定是大多數人的答案。作為青島最早的華人貿易集散地和商業文化的發祥地以及省級示範步行街,台東商圈歷經120多年的蛻變與發展,始終展現著永不落幕的繁華。如今的台東步行街在經過多次疊代升級後,越「夜」越美麗、越「夜」越迷人。

恣兒街越吃越「恣」

夏日的傍晚,站在去年剛剛改造完成的台東三路景觀天橋上,台東步行街的熱鬧夜景一覽無餘,恣兒街、和興路夜市、台東三路步行街上人流如織。要說整個台東商圈中最為顯眼的存在,一定是恣兒街了。長興路小吃街在去年完成升級後華麗歸來,變身恣兒街。「恣兒」在青島話里是開心、舒心、放心的意思,這個新名字對於這條驚喜滿滿的寶藏美食街而言再合適不過。

台東恣兒街夜景。台東步行街管委會供圖

走在恣兒街上,店面鱗次櫛比,美食琳琅滿目,芝士肉餅、烤冷麵、鍋包肉、肥腸、爆漿豆腐、炒酸奶、爆肚……光聽名字都讓人食慾大開。夜幕降臨,恣兒街的門頭一個個亮起,閃爍的霓虹燈牌里打出萬和春、青島啤酒、燈塔醬油等青島老字號的招牌,把整條街裝飾得潮流又復古。

恣兒街上的霓虹燈牌時尚又復古。台東商會供圖

「去年,恣兒街進行了一次整體改造,主要圍繞食品安全品質的提升、街區亮化和設施的提升、周邊居民環境衛生的提升等重點進行。」台東商會管理人員李羿告訴記者,改造後的恣兒街人流量增加了60%以上,單日平均人流量超2萬人次,特定節假日高達5萬人次。「為了應對炎熱的夏季,恣兒街上目前正在架設室外空調系統,投入使用後,預計街區整體可以降低5—8攝氏度。此外,今年我們還在招商過程中有計劃地邀請一些外籍業主入駐街區,目前已經有一家印度籍店主的店鋪開門營業了。」

42家店鋪、24輛小推車、9輛街景車,如今的恣兒街上一共有大大小小75個店鋪攤位。「街區內的店鋪每季度都會進行更新,保證大家在恣兒街『常吃常新』,給市民遊客最新鮮的體驗。」李羿說。

新街景搭載新業態

與恣兒街一路之隔的和興路夜市,藏著無數青島人的童年記憶。下午兩三點鐘,一排排小吃車井然有序地在和興路上排列開來,伴隨著攤主們的忙碌,各種美食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這邊的小吃攤我幾乎吃了個遍,只要有空就會和家人來吃夜宵。」孫女士是台東夜市的常客,她說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逛吃」的樂趣,更能感受到青島獨特的人文氣息。

作為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標杆項目,台東步行街的升級改造一直在紮實推進中。今年6月底,台東步行街路面改造基本完工,呈現在人們視野中的街區煥然一新,搭載著全新場景的百年商業老街吸引了眾多新業態。經營了二三十年的燒烤店、火鍋店,風靡網絡的網紅小吃,獨具特色的服裝店、寵物小鋪、手工創意店……今天的台東,既有老字號的傳承,也有新業態的升騰,多元化業態的融合發展,激發了商圈消費新動能。

前不久,台東步行街創想藝術段全新亮相,給熱鬧的台東商圈又添上了一筆重彩,特色小吃、網紅爆品相繼入駐。「這邊的業態是以小吃、小商品為主,將來會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多的商品選擇和消費體驗,逐漸改變台東步行街西『熱』東『冷』的現象。」李羿說。

「台東一直是青島這座城市很重要的一張名片,也是來青旅遊必打卡的景點之一。伴隨著遊客增多所產生的各種需求,台東商會、台東步行街管委會以及台東街道辦事處等多個部門都在不斷地開發建設台東商圈,增設了更多像台東步行街創想藝術段這樣具有獨特風格的區域,增加了更多小商品、小吃的綜合業態。」在李羿看來,通過不斷改造、不斷創新去滿足大家的需求,是台東步行街越來越紅火的重要原因。

記者從台東步行街管委會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台東步行街的客流量達到了3731萬人次。

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眼光以及環境的不斷改變,台東商圈新場景搭載新業態,實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碰撞,擦出了全新商業形態疊代的火花。下一步,台東步行街將持續完善街區基礎設施升級,提升亮化,增添氛圍和煙火氣,做好商業資源、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的串聯開發,進一步挖掘啤酒文化、商業文化及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商業繁榮、文化濃厚、特色鮮明的高品質步行街。

/ 人物故事 /

夜市擺攤圓了創業夢

37歲的劉文濱(上圖)在和興路夜市上經營著兩個手打蝦滑小吃攤,下午3點多,他的攤位前就已經聚集了不少顧客。劉文濱原是一家飯店的廚師,2019年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將目光轉向小本經營的夜市攤位。2019年冬,他在台東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攤位,專做手打蝦滑。

劉文濱正在攤位上製作手打蝦滑。

從最初的「夫妻攤」發展到如今的兩個攤位、六七位員工,劉文濱用了4年的時間逐漸在台東夜市裡站穩了腳跟。他告訴記者:「到了旺季,平均一個攤位每天的營業額在一萬元左右,這種狀態基本能維持到8月下旬。」在劉文濱看來,夜市小吃攤客流量的季節差異很明顯,但無論夏季還是冬天,台東夜市的人氣在整個青島市都是首屈一指的。

劉文濱表示,相比其他地方,台東小吃的種類豐富、比較「潮」,而且運營方對同類小吃的攤位數量有著比較嚴格的把控,在減少惡性競爭、保證商戶利益的同時,營造了一種比較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我想,這也是台東夜市經久不衰的原因。」劉文濱說

地點

李村夜市

打造高質量「夜經濟」品牌

入夏之後,李滄區的李村夜市迎來了「煙火氣」最濃的時節。這裡有從攤位上、餐車中飄出的美食香氣,有滷煮泡麵、車輪餅等新潮的網紅小吃,也有每日為夢想奔波忙碌的創業者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李村夜市,感受川流不息的「煙火氣」。

每天客流量超過6萬人次

每天下午4點半,李滄區樂客城商場西北側的空地都會大變樣,一輛輛紅色餐車現身,有序地停放在規定的區域,連接電力設備、鋪設隔油地墊後,攤主便開張迎客。「樂客城夜市是青島夜市圈的『年輕力量』,成立於2020年8月,當時入駐商戶約有100家。得益於李村商圈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夜市很快就紅火起來,如今已有200多家商戶。」樂客城夜市經理高德照告訴記者,入夏以來,夜市每天的客流量都有五六萬人次。炒年糕、青島炸串、老北京爆肚、車輪餅等數不勝數的特色美食在此雲集,刺激著市民和遊客的味蕾。

李村夜市彙集了很多網紅小吃。通訊員 張鷹 攝

與樂客城夜市相距不遠的向陽路步行街同樣燈火通明,各色美食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和食慾。向陽路步行街夜市與樂客城夜市共同組成了「煙火氣」濃濃的李村夜市。「向陽路步行街夜市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有16年的時間,從最初的200多個攤位發展到目前已有500餘個攤位。」向陽路夜市經理叢大林介紹說,夜市的美食小吃有上百種,還經營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飾品、工藝品、電子配件等。最近一段時間,向陽路步行街夜市每天的客流量都超過1萬人次,周末和節假日更多。

小吃品類更新速度快

「李村夜市的特點是小吃種類多,這裡有很多網紅小吃,而且更新速度快。」「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流行小吃出現,在李村夜市能吃到一些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吃。」不少年輕消費者告訴記者,小吃品類不斷推陳出新是李村夜市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李村夜市遊人如織。通訊員 張鷹 攝

「如今的李村夜市已經是李滄商圈的一大特色,吃的喝的一應俱全,許多年輕人都經常來這裡,有的是來嘗鮮,有的是回頭客,主要目的都是來吃美食。」高德照坦言,夜市內的小吃品類不斷更新,是管理方努力的結果。「管理團隊經常去各地夜市考察,招募客流量大的小吃攤來我們這裡開店。」高德照表示,小吃攤位更新速度快,不僅能給市民和遊客提供豐富的嘗鮮體驗,還能促進夜市內攤主的良性競爭,讓夜市擁有長久的吸引力。

除了小吃品類更新快,李村夜市還經常舉辦各類活動,打造李村夜市的品牌價值。「向陽路步行街夜市今年舉辦了李村商圈元宵會、青島梅花節配套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夜市時尚活動等。」叢大林說,未來夜市還將舉辦與青島國際啤酒節等重大節慶相關的活動,豐富夜市的業態,提升李村夜市在島城的影響力,打造夜間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光顧。

守護好李村夜市「煙火氣」

「李村街道辦事處結合區域商業載體實際,協調配合樂客城、向陽路商業街區開展夜市活動,在保證市容秩序的基礎上,大力支持夜市經濟發展,提升李村商圈的『煙火氣』。」李村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李村街道辦事處著力在「激發夜間經濟活力、強化配套服務發展」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夜經濟」常態長效管理機制,讓「夜生活」火起來、「夜人氣」聚起來、「夜活力」提起來,打造更高質量的「夜經濟」品牌,守護好「煙火氣」。

李村街道辦事處結合周末、節假日的節慶活動,組織開展符合街區形象的戶外市集及外擺形式的相關活動,推動旅遊商品、文創產品與美食、娛樂、購物、休閒相結合,增加李村夜市活力,提升夜市知名度,拉動商圈人氣,豐富市民群眾的夜生活。

未來,李村街道辦事處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監督和檢查工作,規範夜市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增強經營主體的自治意識、攤位商販的自律意識,確保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被干擾,營造夜市良好的消費氛圍,創建文明、安全、舒適的消費環境。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夜間遊樂園、河道夜遊、夜間文體活動等新的夜間旅遊休閒場景在李滄區快速興起。今年,李滄區將繼續培育夜遊、夜娛、夜秀、夜購等夜間業態,依託李村商圈、李村河沿岸,打造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

/ 人物故事 /

每天銷售鴨貨四五百斤

走進向陽路步行街夜市,在靠近少山路路口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家名為「九九鴨脖」的鴨貨美食攤,攤主黃瑞艷(上圖)正忙著給顧客稱鴨腸與鴨鎖骨。「我從2009年就開始在這裡賣鴨貨,經營這個攤位已經14年了。」黃瑞艷今年47歲,2006年她從老家臨沂來到青島,在一家工廠里打工。「當時每個月掙兩三千塊錢,很難補貼家用,於是我就想做個小生意,到向陽路步行街夜市擺攤。」黃瑞艷告訴記者,她專門到武漢找師傅學做鴨貨,「學成後,我便回來開了這家鴨貨店。」

李村夜市攤主黃瑞艷。通訊員 張鷹 攝

「那時候人們逛夜市主要是為了買衣服和生活用品,順帶吃點小吃。而現在,吃美食成了許多人逛李村夜市的主要目的。」黃瑞艷說,隨著李村夜市的發展與壯大,她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如今我已經在青島買了兩套房子,還買了車,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黃瑞艷說。

黃瑞艷每天早上6點起床,選材、備貨、滷製,直到下午1點半,當天的鴨貨新鮮出鍋,黃瑞艷便開始準備出攤。「每天下午4點半,我準時出攤。晚上7點是一天中最忙的時候,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到了晚上10點半,夜市打烊,黃瑞艷整理攤位、打掃衛生,回到家時已是深夜12點。「雖然很辛苦,但是每天看著自己的『成績』,還是很欣慰的。」黃瑞艷說,最近她每天能銷售400單左右,賣出去的鴨貨有四五百斤。作為夜市的一分子,黃瑞艷期待著這條街的「煙火氣」越來越濃,讓她的生意越來越好。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邴書涵 責任編輯:張致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f58d128b92cb9c89ca20a9995ee66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