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俄烏衝突還在持續,美國也介入了,射了幾波飛彈後,又沉寂了。因為舊金山要開會,拜登又要準備大選,哪有時間打。與中國緩和,既合理,又蹊蹺,看不懂,就接著看吧,在這個大變局時代,誰也別想置身事外,包括我們普通人。
雖然我們沒有處在戰爭狀態,並不代表我們就沒有危險。近段時間一些事件,總感覺對勁,又不對勁。這話並不是矛盾和繞嘴,因為從正常態勢看,符合當前形勢,不過總感覺有一股暗流悄悄逼近。
1.中美緩和了?王、何二政委相繼訪美,舊金山中美會晤,網絡既有緩和聲,也有質疑聲。其實既緩和,又沒緩和。
2.G7外長會議後的聲明,沒有上次赤裸地干涉中國主權強硬說法,在台海問題上,又再次重申「和平解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政策本身就是底線,還用重複表述嗎?以此向中國示好?
3.馮德萊恩沒少說反華的話,但近日口氣有所緩和,聲稱要訪華,不過口氣中依然帶著「美國女人」的傲慢。除了馮女士,其他歐洲領導人也要來華。也不難理解,主子主動緩和了,當狗的必然跟著。
4.一度「安靜」的日本,岸田文雄對外稱,想與中國最高層見面。舊金山會議實現了。但第三輪核污排海也悄無聲息排完了。日本與菲律賓簽協議,賣給菲國雷達、船艇,與中國緩和?會咬人的狗不叫。
5.中國進口美國60萬噸大豆,外界認為中美貿易交流正常了。多看看耶倫講話,1300多家企業被制裁,「脫鉤斷鏈」未停止,而且只是「意向」購買,還沒簽合同。
把這些事放在當前形勢下,以及中國實力來看,感覺很正常,但又感覺不對勁。因為變臉之快,難道西方就這樣快屈服了?這不是盎撒人本意,其嗜血本性根本沒改,所以要小心謹慎。
(一)
對美西方突然出現對華緩和跡象並不奇怪。從大環境來考慮,俄烏、巴以衝突,美國顧不上了。美國現在缺錢,不斷加息效果不佳,沒回流多少資本,再加自己先崩了。美國這麼難,主動緩和,西方當然跟進。
美國現在很難,在中東用兵,被敘利亞、真主黨、胡塞及伊朗偷襲了多次,美國捂著信息不敢報。
巴以衝突,美以輿論戰翻車,面對全球反以的聲浪,美國內部反以也很強烈,美國還想接著打?
阿爾巴尼斯來華訪問,歐洲一些國家也會陸續來。來的是朋友,我們歡迎。中日在舊金山會晤後,日本小動作還會做,援助菲國的雷達、艦艇等還會賣,更要小心背後在台灣搞事。
中美會晤前,美國頻繁挑釁並沒有中斷,所以沒什麼「緩和」之說,這是大國博弈。
美國這種打法,只是暫時性戰術策略。
對美國策略,我們當然早就預測到。現在美國有求於我們,美國最著急,主動權在我們,可以順其自然往前走。此次中美會晤能看出,沒什麼套話虛話,全是乾貨,再次亮明底線。這已經對拜登第二次亮明底線了。事不過三,沒有第三次了。
所以,暫時性的緩和,時間並不多,美國還會挑釁,接下來發生「黑天鵝」機率越來越大。
(二)
我們之前把中美關係比喻成「熬」「憋氣」,看誰繃不住,誰就可能先輸了。但現在看,「憋氣」到了另一個階段。看似雙方緩和一下,甚至主動示好,但很可能是下一個「黑天鵝」到來的前奏。
不要忘了,老美已經把中國當成最大的戰略目標,不可能就這樣與中國緩和,讓中國得以順利發展。
西方國家幾乎同時表示與中國緩和,就很不正常。要記住,「笑裡藏刀」「咬人的狗不叫」,如果認為西方有求於我們,要與我們和好交流,就容易陷入西方預設的套里,到時它們猛咬我們一口,對我們將是重大損失。
如今,我們雖然處於相對「風平浪靜」時候,但整個全球局勢並不穩定。看看巴以衝突,以色列對我們發起輿論戰與認知戰,就會明白,西方會想辦法裹挾我們。
越是緩和,出現相對「安靜」之態,越能感覺到一些事的不合理,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測的事件。
關於「緩和」原因,我們也分析過,網上有很多關於中美關係的分析。但大部分認為,美國不會與我們真的緩和,也不可能真緩和。那美國會做什麼呢?
會做我們看不到,而且讓我們損失慘重的事。
(三)
不能用中國傳統觀念看盎撒人,否則將容易陷入誤區。盎撒人嗜血如命,靠殖民殺戮起家,在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交情,更沒有信用之說。
短暫的「緩和」只是為了利益,包括老美內部,以及外部綜合因素導致他們戰術性與中國緩和。如果想緩和,還會在南海、台海挑釁?還會在半島開軍事會議?這種「精神分裂打法」,其實都看慣了,最擔心憋著壞招。
從我們角度看,我們不著急,既然談, 我們就奉陪;如果挑釁,我們就反擊。但如果使出陰招,我們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至於菲律賓挑釁,統一之戰,我們都不怕,也能預測到,也沒什麼可怕的。即中印衝突、半島危機都可以遊刃有餘。緬北衝突也接近尾聲,也在我們掌控之下,沒什麼可擔心的。
但如果出現類似於2020年的突發疫情,我們能預測到嗎?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