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1月二手房成交破半年記錄,中介:量增價降現「筍盤」;專家:談復甦尚早

2023-12-04     搜狐財經

原標題:深圳11月二手房成交破半年記錄,中介:量增價降現「筍盤」;專家:談復甦尚早

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迪

甩出取消750萬元豪宅線,和二套首付由7成降到4成兩大「王炸」政策一周後,深圳樓市有了鬆動。

據深圳市住建局披露,11月份深圳全市一手住宅成交2773套,環比漲4.5%、同比漲7%;全市二手住宅成交3133套,環比上漲12.9%,同比大幅攀升44.5%。深圳11月份的一手住宅成交量創近5個月新高,二手住宅成交量更是創下7個月以來新高。

另據樂有家研究中心監測,樂有家深圳門店成交環比新政前一周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對比2022年同期上漲51%。時隔6個月,深圳二手房過戶量再破3000套。

對於新政是否已經帶動深圳樓市走向復甦,中指研究院華南分院總經理楊紅俠對搜狐財經指出,作為樓市風向標之一,豪宅的動向對於觀察樓市具有重要意義。近兩年來,深圳樓市較為低迷,但豪宅價格相對堅挺。

在他看來,豪宅屬於稀缺資產,在政策調整後進入門檻降低,競爭有可能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意向客群爭取儘早鎖定目標房源。預計短期內新政效果仍將持續,帶動住房成交量回升,尤其是改善性需求的釋放。

一位常年深耕深圳樓市的地產高管則對搜狐財經表示,談復甦還早,深圳樓市還在築底階段,政策正在面對現實及持續性鬆綁,但核心問題是收入下降,工作崗位不穩定,企業負債率過高。

深圳樓市已見底?

「新房優惠力度較大,二手房有業主急賣筍盤」

量及價一直是樓市關注的兩端。在詢問市場是否還有降價空間時,多位深圳鏈家中介向搜狐財經表達了肯定。

「市場整體價格還在下調,成交量比之前增加。銀行利率和首付已經降低,深圳首套首付三成,深圳二套首付四成,首套利率4.1%,取消750萬豪宅線限制,市場回暖成交量和看房量增加,新房優惠力度比較大,二手房也有業主急賣的筍盤。」某位深圳鏈家經紀人如此向搜狐財經表示。

此外,搜狐財經從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處發現,新政前一周,800萬及以上房源的成交總占比為21%,新政後該占比小幅上漲為23.7%,說明改善型購房人群逐漸入市。

為了救市,深圳頻繁祭出樓市政策。今年8月底,深圳開始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無論購房者是否有貸款記錄,只要購房者名下沒有房產,就可以按照第一套房貸款的標準辦理。

11月底,深圳二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來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統一調整為40%,直接降低了居民購買二套住房的購房資金門檻。有業內人士指出,該政策的出台可能比「認房不認貸」的威力更大。

在楊紅俠看來,新政的出台,有效降低了144平方米以下高總價新房的交易稅費,減少交易成本。自九、十月份以來深圳對剛需房的政策力度不大,短暫的交易量提升後,很快又是一波反向下跌,目前11月出現回暖跡象。

年末「翹尾」行情有想像空間,不僅體現在二手房市場。更為重要的是,深圳法拍房走出了低迷,並呈現較高溢價空間。

11月30日,阿里法拍平台拍出了兩套深圳南山區半島城邦三期房源,與起拍價相比分別溢價34.19%和34.18%,成交價格分別為2378.4萬元和2434.1萬元。此前,深圳南山區紅樹西岸花園3套過2000萬房源分別溢價100.16%、152.44%和112.95%。其中,有一套房源最終成交單價超20萬元/平米,刷新近段時間該小區市場成交紀錄。

楊紅俠則強調,近期,深圳豪宅法拍房市場較為活躍,房源單價波動除市場因素外,受戶型、樓層、景觀乃至買家背景、心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超100%的價格漲幅中,不排除樓市新政對豪宅市場帶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更多的仍然是個案因素使然。

深圳人才房大量供應致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委縮

專家:即便限購取消,對深圳樓市作用或有限

即便市場已經出現了回暖跡象,搜狐財經所對話的多位專家都表達了悲觀的情緒。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搜狐財經指出,深圳樓市目前特別低迷,遠遠沒有走出低谷。因為二手房雖然連續兩個月反彈,但是11月的成交量也只有3100多套,依然是一個很低的數值。

楊紅旭認為,深圳這一政策出來之後有反彈,但是並不是特彆強烈,所以政策效果不是很明顯,也不會帶動整個一線城市往上走,還沒這個能量。「關於深圳的限購政策,我是建議應該學習廣州。」楊紅旭稱。

鏡鑒諮詢創始人張宏偉向搜狐財經坦言:「深圳樓市現在不叫回暖,只是集中釋放一波量而已,估計到一二月份市場又回落了。」

「只有把限制政策全部解除,或者有一部分定向寬鬆,市場才能夠有量的釋放機會。深圳市場到目前為止沒什麼太大變化。因為深圳市場制約因素太多了,法拍房和學區房只是有一點點的回暖而已。」

在張宏偉看來,深圳人才房的大量供應導致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嚴重委縮。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未來市場供應占比約35%左右;按照這樣的供應結構,其實,深圳已經在「二次房改」(按二次房改劃分標準,人才房是歸類保障房的)的道路上走在全國所有城市的前列。

「即使現在深圳取消二手指導價,甚至限購政策在郊區定向寬鬆等措施落地,由於深圳人才房對於整體市場的平抑作用,這些救市政策落地也不會對深圳樓市起到太大影響。」張宏偉稱。

搜狐財經發現,深圳二手房價格較高峰時期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據樂有家數據顯示,從價格上來說,現在的深圳二手房價部分已回到2018年。11月二手房成交價低於指導價占比已達到78%。

另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在新房市場的成交上,1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規模約30萬平米,環同比增長均約一成。供應方面,本月深圳商品住宅新批上市面積環比增長約15%,同比下降近五成。

對於後續深圳樓市政策,楊紅俠指出,政府對於政策是分批逐步推出,此次政策出台,大家對於後續政策的期待提升,預計未來仍有望進一步優化政策,也會刺激部分對於市場預期轉變的剛需、改善客戶入市,短期成交量會有提升。

張宏偉則認為,深圳的樓市救市政策有必要再進一步鬆動,深圳的救市空間比較大。比如,取消二手指導價、本地人取消限購可購房2套、郊區的限購針對人才定向寬鬆、人才房和限價房適度減少供應等措施,讓合理的需求入市,去化一下郊區高庫存,讓市場活躍起來。

當然,亦有相關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從歷史的經驗看,深圳市場大機率會逐步企穩,但不會迅速轉熱,未來絕對是屬於改善性市場。

深圳能否帶動一線城市樓市調整與復甦?

降購房成本與門檻仍是政策發力方向

深圳樓市連發兩條「王炸」新政,除了對自身有影響之外,業內更為關注的是,其是否會對其他一線城市樓市帶來連鎖反應。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對搜狐財經指出,即使深圳樓市政策放寬,短期也有回暖,但要帶動一線城市全面上漲,可能性不大。因為城市分化非常嚴重,特別是一線城市一手房與二手房的市場都不太一樣。

張宏偉則對搜狐財經表示,深圳購房首付占比下降,有可能導致北京和上海跟進,後續也會有一小波成交量的釋放。

對於一線城市樓市如何復甦,謝逸楓對搜狐財經坦言:首先,限購城市必須再次調整,再次放寬。普通住宅的標準必須要再次調整,像二套房貸政策落實要在北京、上海同時放開,同時落實到位。最後,一手房與二手房的限價政策,要麼調整,要麼取消。只要這四個政策全面調整好,才有可能帶動一線城市上揚的可能性。

「目前,限購政策對樓市意義不大。即使全部購房需求取消,短期可能會有爆發,但是持續性估計不會很強。此外,從目前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包括全國樓市,還需要落實「金融16條」、「三支箭」、50個房企白名單等相關政策,這樣樓市才有可能實現回暖。」謝逸楓如此表示。

事實上,為了穩樓市,各地政策大招不斷。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全國已有超200省市(縣)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出台調控措施超600次。據初步統計,11月已有43省市(縣)出台政策49條。

「樓市利好政策確能帶動部分購房需求釋放,不過未來持續性仍有待觀察,繼續降低購房成本、降低購房門檻仍是政策發力方向。」楊紅俠如此對搜狐財經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f1dad87914f802088a43e2f2c3b72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