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很簡單,「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2024-10-13     櫻花細雨話文字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信息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信息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信息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了凡先生請孔先生到他們家做客。 「余引之歸,告母。」他把這個情況,把他認識孔先生的因緣,稟告母親了解。 「母曰 :『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善待之」就是很熱情地、很盡力地招呼、照顧孔先生。我們受過傳統文化教育的婦女,對人都非常慷慨,對自己的孩子嚴格。對孩子嚴格,他生活有規矩,不會貪慾很重,容易知足。對人很慷慨,你所做的這些善事統統是給孩子積德。現在的人對人很吝嗇,沒有福,對自己的孩子很慷慨,從小他就很會花錢,這都倒過來了。

所以看古人怎麼當父母都是學問。「試其數」,家裡的一些情況讓他算一算,結果都算得很準。「纖悉」是指他們家庭裡面一些微細的事情,「驗」就是很準確。

「余遂啟讀書之念」,他受孔先生啟發,生起了要去讀書考功名的想法。「謀之表兄沈稱,言 :『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他找他的表哥,跟他一起商量。表哥就說了,教書先生郁海谷剛好在沈友夫家教學,開私塾。我送你到那裡學習非常方便,在那裡寄宿也沒問題。

以前私塾設在大戶人家的祠堂,這些大戶人家心量都很大,除了教自己的子孫,鄰里鄉黨的孩子願意學的一起來。所以了凡先生就禮拜郁海谷先生為老師,開始繼續他的學業了。我們讀到這一段,可以感覺得到,我們這個民族特別重視倫理、重視親人之間互相幫助,很有情義。他一去找他的表哥,表哥馬上盡力幫助他,這是很重要的民族精神,要傳下去,要有情義,要有人情味。現在的社會,連兄弟之間都不幫忙了,退得太厲害了。

我們再看下一段 :「孔為余起數 :『縣考童生,當十四名 ;府考七十一名 ;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童生」,「童」不是指年齡,還沒有考上秀才的都稱「童生」。孔先生推算他考試的整個名次,算他到縣裡考是十四名。「府考」是比縣更大的單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學」就是省,「提學考」第九名。孔先生算完,隔年他真的去考,三次考試的名次完全一樣,算得太准了。

「復為卜終身休咎」,再請孔先生幫他算終身,「休」是指吉祥,「咎」是指兇險,幫他算一生的吉凶禍福。「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算的是整輩子的吉凶禍福,連死的是哪一天哪一個時辰都算得出來,所以他很認真地記,一句都不敢落掉。

這本《皇極經世書》不得了,但算得准還不厲害,能改命才厲害。所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孔先生算他哪一年考試第幾名,哪一年可以補上廩生。秀才還分好幾個等級,領的公家俸祿都不一樣。廩生之後再提升到貢生,當了貢生之後還能當選四川一個大尹,大尹是指縣長。而且當了三年半以後,就可以告老還鄉了。他的壽命到五十三歲那一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時,丑時是凌辰一點到三點。

孔先生算他的壽命,連哪一個時辰都算出來了,「當終於正寢」,就是無疾而終。現在壽終正寢的人很少,在醫院斷氣的多。首先第一點就是生活不規律,身體這個機器都弄壞了,可能四十歲以後一大堆慢性病就都來了。所以,首先要身體健康,再來,要多積德行善,就能善終。違背良心的事情做太多了,可能三十歲就得吃安眠藥了,那就很難壽終正寢。

現在能多做事就是福氣,多付出就是福氣,多吃虧就是福氣。告訴大家,年輕的時候就很會計較、很會算的人,到最後上了年紀可能會得病。別算了,人算不如天算, 人生很簡單,「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多包容、有度量、多吃點虧是福氣。

這個時代我們都太精明了,從小就跟人家比賽、競爭分數,都太會算了。所以這幾年對我來講最重要的一個學習,就是學笨一點,學憨厚一點,學什麼都別計較,這很重要。學看什麼都順眼,學被人家罵還高興。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你沒有過錯被人家毀謗、侮辱,子孫就會發達了,是不是?你沒有過錯還被人家罵,人欠你天就還你,尤其被罵了之後還對人家笑一笑。所以什麼叫理得心安?這些道理都搞清楚了,你這一生沒有壞事了,哪一天你看到你的朋友,「哎,我今天真好,今天有人罵我,送福氣給我了。」被罵都是好事了,那你這一生還有什麼壞事呢?確實你真明理了,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你真有這樣的心境,《了凡四訓》是真的學進去了。

了凡先生又告訴我們,「謗毀之來如磨鍊玉成之地」,人家的侮辱、毀謗來了,就好像在磨鍊你,要成就你的道德學問。「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他來測試一下我的道德學問到哪裡,他來成就我的。以後人家再罵你,你就笑一笑,「來,放馬過來。」接受人家的考驗。這都是《了凡四訓》裡面教的。

改造人生命運,推薦使用《了凡四訓成長日記》(請點擊查看詳情)

- END -

點擊" 在看"

日行一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ef57f709b3550c38638ff18af69c524.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