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火爆全網的「劉畊宏女孩」,練廢了幾成?

2023-04-30     精讀君

原標題:1年前火爆全網的「劉畊宏女孩」,練廢了幾成?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27/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85天

01

不知不覺,劉畊宏帶大家跳操已經一年多了。

前幾天,「畊練一周年」的話題也上了熱搜。

這條熱搜,源於一個叫@關同學的「劉畊宏女孩」發的一個帖子。

她說,原本易胖體質的她,跟著劉畊宏跳了一年操之後,已經吃不胖了。

並且,她早已過了那個頻繁關注自己體重的階段,開始在意線條了。

目前,她的體重很穩定,不用擔心出去各種吃會胖,甚至懷疑自己已經練成了一個易瘦體質。

帖子底下的評論中,也有不少同道中人表示,跟著劉畊宏堅持跳了一段時間後,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人三個月瘦12斤,有人再也吃不胖,還有人甚至鼻炎和濕疹等身體上的小毛病都消失了……

當然,之前也看到有人說,自己跟著跳了一段時間後,不但沒瘦,反而長胖了。

這些人是怎麼練的呢?

第一天,雞血滿滿,練得上氣不接下氣,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

第二天,由於第一天用力過猛,全身酸痛跳不動,心有餘而力不足,剛跟了個開頭就趴下了,想著休息一天吧,於是心安理得地放棄。

第三天,身體似乎恢復了一些,但還是感覺肌肉酸痛,於是安慰自己明天一定認真練,今天少吃一點,再休息一天。

第四天,為了消除內心的愧疚感,毅然打開視頻開始跟練,但跟著跟著,那種酸痛感又回來了,跟到一半堅持不下去,遂放棄。

第五天,因為工作太忙,加班到很晚,回到家早已累癱,更別提打起精神跳操了。

……

N天過去後,想起自己幾天沒跳操,於是良心發現,又斷斷續續跟著練了幾天。

按照這樣的節奏堅持了兩個月,上秤一看,居然一點沒瘦,反而還胖了兩斤!

這,大概就是許多「畊練失敗者」的心路歷程。

很多人覺得,我雖然沒有天天練,但也已經很努力了,怎麼就沒有一點效果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只是很「努力」,但卻一點也不「勤快」

02

知乎上曾有人問:人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

答主@旅行者一號有句話我特別認同:

努力只是一種主觀感受,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是更加頻繁地做事。真正起作用的是勤快,是頻繁做能產生好結果的事,努不努力根本不重要。

就像你想讓自己長期保持乾淨清爽,不是努力地洗澡,而是勤洗澡。

你想讓家裡的空氣保持清新,你也不需要做什麼努力,而是勤開窗通風。

你想讓自己一直保持好身材,也不是很努力地鍛鍊一兩次,而是勤鍛鍊。

答主舉了個例子:

一個馬拉松小白,根本不知道跑42公里是什麼概念。

剛跑了5公里,他就已經氣喘吁吁,感覺肺都要炸了,完全上不來氣。

他給自己打氣說,努力,堅持就是勝利,於是又強撐了3公里。

這時候,他已經累得快翻白眼了。

他心想,我都這麼努力了,感覺命都快沒了,怎麼終點依然遙遙無期?怎麼身邊那些人好像都沒我這麼累?怎麼好幾個人輕鬆愉快超過我,然後離我遠去,越跑越遠?

他並不知道,來參賽的很多選手,都頻繁系統訓練了5年以上,而他只是「努力」地練了一周

這就是「努力」和「勤快」的區別。

人生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勤快。

「生活中,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

不知道自己所在領域,或者所做之事需要多少練習量,主觀感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依然做不好,然後就對努力產生了質疑。」

但其實,你需要檢查的是練習量,而不是「我的努力對不對」這件事

練習量夠了,就算不努力,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因為足夠的練習量擺在那,實力就不可能差

而如果練習量不夠,你再怎麼感覺自己努力也沒用。

「畊練一段時間」沒效果的網友也是如此,練的時候很努力,甚至勁使得還有些猛,總覺得對自己身上的贅肉越狠,越有可能甩掉它們。

但其實,你只練了區區兩個月,且練習量還遠遠不達標,怎麼能跟那些天天練且每一次都不那麼「努力」的人比呢?

沒有足夠的積累,就實現不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03

管理學上有個詞,叫經驗曲線,是關於單位生產成本與累計產量之間關係的圖解

經驗曲線最早由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布魯斯·亨得森於1960年提出,他發現,隨著生產量的增加,單位生產成本會下降

例如,某行業每件產品生產成本是1000元,當生產量擴大1倍後,每件產品生產成本可能只要800元,下降了20%。

之所以存在經驗曲線這種效果,就在於每一次的生產,並非和此前的生產完全一樣。

隨著生產任務執行次數的增加,人們對於這種生產任務,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相關經驗。

而這些經驗,又會反哺生產,持續改進生產的各個流程,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不僅生產如此,每一件事,每一個活動,只要增加執行的次數,持續行動,或多或少都存在經驗曲線

比如,你學電腦打字,一開始很笨拙,1分鐘打不了幾個字,錯誤率還很高。

但隨著練習次數、練習時長的增加,你有了經驗,就會越打越快,最後1分鐘甚至可以打幾百個字,錯誤率還極少。

到最後,你每正確打100個字所需的時長,會持續下降,形成一條經驗曲線。

也就是說,一項任務,你越是經常執行,所需的代價就越小

因為隨著執行次數的增加,你對於這個任務的認知越深,就越能找到儘可能多的改進因素,使任務的結果變得更好。

健身跳操也是如此,剛開始練的時候,你會覺得跟不上,或者很困難,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每天堅持,就會慢慢知道哪些動作需要怎麼調整,才能更好地鍛鍊到肌肉。

持續精進下去,你就能達到一開始想都不敢想的水平。

為什麼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因為如果一開始用力過猛,就很容易走入「努力」的惡性循環:

狀況不好——拚命努力——狀況改善——感覺努力的自己很棒,也很累——狀況已經改善,於是放鬆一段時間——狀況變糟——不行,我得開始努力了……

如此循環,狀況就不可能持續變好。

所以,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去努力。

比如,你想通過做伏地挺身鍛鍊身體,不要上來就逼自己做100個,一開始只要能做20個就好,後面再慢慢加量,就不會堅持不下去。

你想跟著劉畊宏跳操減肥,不要一開始就跳那些難度高的歌曲,而是從最容易上手的練起,再慢慢增加練習量。

這樣,既堅持得下去,也不會把自己練廢。

04

我在《格局》一書中看到一段話:

職業起步時,大部分人都是從小事做起的。而且因為不熟練,做事速度通常比較慢,甚至連一點兒小事的成功率都不高。
但是沒有關係,能夠帶來量級變化的函數並非一開始數值都很大,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變越大。
人也是如此。任何人腳踏實地做一件事,一段時間後,成功率會提高,效率也會提高,接下來就需要提高做每一件事的影響力。

深以為然。

人生不需要努力,只需要把你和你想要的目標之間,用練習量,或是用積累建設起通向目標的道路。

只要積累的量足夠,那條道路就會一定會通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e7540cd5f30303b2b2951c2f42d7e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