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內丘有種風味油炸食品,不是雞頭卻稱「雞頭」外脆里軟很爽口

2020-02-15     聲宏紫閣

吃貨圈裡有一句話叫美食在民間。有些吃貨專門到農村的廟會上探尋別具特色的風味小吃,他們認為,廟會商賈雲集,飲食文化南北薈萃,東西交融,是風味小吃的集散地。像今天咱們說到的雞頭,就是內丘縣廟會上一種獨特的風味小吃。內丘當地的神頭村,有個在北方很有名氣的廟會,是祭祀神醫扁鵲的。廟會期間,各種傳統小吃紛紛粉墨登場,雞頭即屬地方傳統小吃,因為除了內丘,別的地方几乎沒有。


雞頭,其實是用油炸出來的特色小吃,和家裡養的雞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它在油鍋里炸出來後,看上起就像雞頭一樣,所以當地人就給它取名炸雞頭。內丘人說,這種食物已經流傳很久了,根本就說不清是什麼猴年馬月時興的。



雞頭的原料是小米麵。用當年新谷碾成細小米,小米用清水撈過再在笸籮里悶兩個時辰後碾成面,俗稱「粉米麵」。



撈米也有講究,將小米倒入清水中攪一下,即撈出不可浸泡,悶米分季節,夏秋天溫度高米進水快,悶的時間短點;冬春天溫度低米進水慢,悶的時間長點,且要用布蓋上防止水分散失。小米的含水量高了無法碾軋,含水量低了碾出面粗影響雞頭的口感。



將「粉米麵」用半開水沖成稠糊,邊沖邊用木棍攪拌均勻。然後蓋嚴,使其自然發酵,散發出有酸甜味時,加水調入適量鹼面,用勺掏起往滾油鍋里倒,邊倒邊用鐵筷子將麵糊夾為一小團一小團,輕甩入鍋,幾個滾後,就膨脹飽滿,浮於油麵,自然形成雞頭狀。另有人拿著笊籬,把雞頭撈到乾淨的盆子中。



內丘人對雞頭情有獨鍾。婚宴必有雞頭,取雞頭諧音「吉頭」之意以求吉利。當地小吃攤點上也有現炸現賣雞頭的。內丘鄉村的婚宴吃起來最有滋味,菜一道地道上,碟子一摞摞地收,似流水席,豐盛之極。涼菜過後是熱菜,熱菜過後,炸雞頭就在期待中登場了可以算菜的一種,它不用盤,用碗盛,一碗炸雞頭撒一層白糖,吃起來外脆里軟,鮮,香,很是爽口。



在內丘,雞頭有這樣一個傳說。扁鵲治好了黑山城匪首劉棗棍的急病,救其一命,匪首敬佩扁鵲,棄惡從善,歸還了所搶村民的牛、羊、豬、雞。為答謝扁鵲救命之恩,以油炸面蛋蛋替代雞頭為見面禮,扁鵲喜收。從此,民間留下過喜事吃炸雞頭的習俗,「吃炸雞頭」也成辦喜事的代名詞,取吉利之意。

風味小吃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小吃,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可以作為早點、夜宵。其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往往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特色表現。想了解哪些美不勝收的風味小吃嗎?打開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風味小吃,各地的風味小吃會一網打盡,趕快試試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dsUTXABgx9BqZZIZ0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