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啟示錄》是科波拉繼《教父》三部曲後最偉大的作品。
但最開始想拍《現代啟示錄》原著《黑暗之心》的導演並非科波拉,也不是盧卡斯,而是奧遜·威爾斯。
1939年,奧遜·威爾斯就開始著手將《黑暗之心》影視化,大部分準備工作都已經做了。
但製片方因投資過大擔心虧本,便叫停了這個項目,奧遜·威爾斯轉而去拍《公民凱恩》,以非線性敘事開啟了現代電影,讓電影起死回生。
等《黑暗之心》到了科波拉手裡,華納並未同意他的製片計劃。
彼時《黑暗之心》導演權在喬治·盧卡斯手裡,但那時的盧卡斯忙於拍攝他的《星球大戰》,便讓科波拉來執導,科波拉參考了奧遜·威爾斯當時的部分構思。
不過,在敘事結構上,科波拉沒有藉助《公民凱恩》的福音,而是延續了古典派傳統敘事,並在其中加入了哲學概念。
科波拉希望通過《現代啟示錄》探討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樣的?戰爭發展的根本規律又是如何的?人性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是怎麼聯繫的?
如戰爭的本質是不管上層說的多麼義正嚴辭,歸根結底都是人命換人命的屍山血海。
大炮一響,汽油彈一燒,不管你代表的是文明的一方,還是落後的一方,你的手上都沾滿了鮮血,這場戰爭也就沒有贏家。
這就是戰爭發展的根本規律,得利的永遠是站在高處的發言者,受害者從來都是普通人與士兵,老百姓興亡皆苦,士兵被戰爭荼毒。
就像越南戰場上的大多數美國大兵一樣,仗打到最後,他們都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指揮官犧牲,他們依舊待在基地或陣地。
因為他們已然對槍林彈雨的生活麻木,形成了固定思維,腦子裡裝的概念只有兩種,回家和回到戰場,不會去思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就是在喚醒人類的思考能力。
啟示錄是《聖經》新約最後一卷,邪惡當權者信奉撒旦,致使人間生靈塗炭。
先知讓前所未有的災難降臨,以懲處這些罪惡,並對他們進行審判,以求將信仰撥亂反正。
但在回歸正途之前,世間還是人間煉獄,而《現代啟示錄》所展現的就是這幅百鬼夜行的場景。
科波拉以威拉德為畫筆,將電影類型拍成公路+戰爭的形式,透過威拉德的所見所聞把真實的越南繪成一幅末日圖景。
而暗黃的色調,昏暗到看不清人臉輪廓的光線都是整幅畫的底色,所以科波拉才說這不是一部電影,也不是講述越南的電影,而是真實的越南。
在以往的越戰電影中,要麼是過於寫實,著重強調戰爭的殘酷。
要麼是放大細節,將人性在戰爭中的變化無限放大,落腳點都是基於戰爭本身,並對此進行審判,
科波拉則不同,他在真實之外,又加入了超現實主義,並對文明與野蠻,人和獸提出思考。
文明與野蠻
美國自以為自己是文明的國度,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對黑暗的越南實行改造,可卻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沼二十年。
美軍先對越南平民狂轟濫炸,讓雨林屍橫遍野,而後又散發自己的偽善,對受傷的婦女、小孩實施治療,魔鬼與天使一瞬間轉換。
同時,他們還在戰地之上舉行基督洗禮。
一面是硝煙瀰漫、血肉橫飛,一面是雙手合一,指天禱告,這種強烈的反差,讓美國所謂的文明變得虛浮。
若文明是飛機大炮,若文明是水深火熱,若文明是強權壓制,那有再多的祈禱,再先進的主義,也是原始落後的野蠻行徑,茹毛飲血的強盜邏輯。
科茨上校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導致他的信仰動搖,對自己文明國度的價值觀產生懷疑,才脫離美軍,被越南的所謂黑暗同化,在柬埔寨建立自己的王國,反抗美軍。
可在他退回到野蠻之後,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是難以與殺戮分割乾淨,乾得還是取人性命的勾當。
即使為此賦予多麼正義無比的說辭,還是難逃冠冕堂皇的本質,所以在威拉德到來時,科茨才會心甘情願地讓威拉德殺掉自己。
並與外面的殺牛儀式形成蒙太奇,為自己的行為贖罪,但不認為自己的信念有錯,因此才對威拉德說:「你可以殺我,但無權評判我。」
那麼美式文明和越式野蠻究竟哪一個是正義的?誰將會被誰同化?
科波拉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將答案交給世人去評價,就像片尾威拉德看向銀幕的雙眼一樣,答案在每個觀眾腦中。
人和獸
戰爭可以使人異化成什麼樣子?
人是由人性和動物性構成,在正常的環境下,動物性被壓制,人性占據上風,所以一般情況下,人都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
可在戰場上,即使有神性天天祈禱,動物性也會逐漸顯露出來,開始追求原始的慾望,而不是被規則所限。
如在戰火紛飛的戰場,本該逃命或堅守,可美軍卻拿著滑板衝浪,全然的利己主義,放棄了國家大義。
日刊女郎來美軍基地表演,美軍們的動物性徹底爆發。
一個個從現代人類退回到原始獸性,忘記了規則,一股腦地衝上台想要尋求魚水之歡,哪怕過過乾癮也在所不惜。
還有在坑道里成為戰爭機器,只知機械式的扣動扳機的美國大兵。
他們已經成了人不像人,兵不是兵的混沌狀態,是人是獸早已分不清,不止美軍,越南也是如此。
當自以為文明的一方,來到他們認為黑暗的地方。
究竟會為這裡帶來文明,還是被黑暗同化,那麼到底文明是罪惡的,還是黑暗是罪惡的?
人性的邊緣地帶如同一個國家的黑暗面一樣,處於極端環境下,被極端主義驅動時,人將不再是人。
所以戰爭到底給人和國家帶來了什麼?《現代啟示錄》就是人類未來的啟示錄,正是這種思辨哲學讓《現代啟示錄》未完成即獲金棕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