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粒番茄種子遨遊太空, 菏澤農民實現「飛天夢」

2023-06-01     中國菏澤網

原標題:7000粒番茄種子遨遊太空, 菏澤農民實現「飛天夢」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郭衛東

一粒種子紮根泥土,一個夢想飛向九天。

5月30日,單縣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番茄種子實驗材料搭乘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往太空,隨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空間搭載實驗。歷經多年拼搏,任思黨、任輝父子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5月31日,記者趕赴單縣對父子二人進行了採訪,了解這些番茄種子「飛天」背後的故事。

「菏澤籍」番茄種子成功「飛天」

5月31日7時,一縷陽光投向單縣綠豐種苗實驗示範基地,60歲的任思黨鑽進番茄育種大棚里,打杈、授粉。隨著大棚內氣溫升高,他不大會兒就熱得滿頭大汗。

「每一株番茄苗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粉色的標識牌代表的是粉色西紅柿,白色的標識牌代表的是雜交西紅柿,其他標識牌也都代表著不同的西紅柿。」任思黨介紹。在番茄育種大棚里,記者看到,每一株番茄苗都掛著一個標識牌,其中就包括5月30日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上太空的56-68、56-79。「我們的番茄種子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飛上太空的消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這兩天接到了不少祝賀電話。」任思黨微笑著說。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單縣番茄研究所培育的7000粒56-68、56-79番茄種子實驗材料搭乘飛船飛往太空,它們將隨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空間搭載實驗。

「這些『飛天』的番茄種子,是去年春天培育出來的。」任思黨的兒子、單縣番茄研究所所長任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單縣番茄研究所提供的56-68、56-79番茄種子實驗材料重約30g,共計7000粒(其中56-68實驗材料3000粒、56-79實驗材料4000粒)。這7000粒「菏澤籍」番茄種子,將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遨遊5個月。「通過太空失重輻射,56-68、56-79實驗材料誘發基因突變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們可以通過此次太空實驗獲得更多突變新材料,促進番茄育種事業快速發展。」任輝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以來,注重發揮工程綜合效益、服務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2023年3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於徵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育種實驗項目。「通過單縣科協的幫助,我們與航天部門取得聯繫,將56-68、56-79番茄種子實驗材料進行了提交。」任輝說。搭載實驗項目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遴選,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審核批准實施。

打破國外番茄品種市場壟斷

「我從1987年開始從事番茄育種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育出72個番茄品種,其中26個品種在農業農村部登記,獲得了兩項發明專利,一項科技進步三等獎。」點燃一根香煙,任思黨緩緩地說。

短短几句話,概括了任思黨、任輝父子二人近年來在番茄育種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1987年我高中畢業回到家中,當時我們這一帶是單縣傳統的蔬菜種植區,其中番茄的種植面積較大。」任思黨回憶,「我當時在家裡搞農技服務,慢慢發現鄉親們使用的很多種子都是外地的甚至是外國的,農民耗費了很多資金。我當時心想,如果能培育出我們自己的種子,該多好啊。培育出自己的種子,既利於在本地推廣,也可以讓農民得到實惠。」

這個念頭就像一粒種子紮根在任思黨的心田,此後的36年,歷經風風雨雨,遭遇挫折失敗,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育種是一項非常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工作,研發周期長、出成果慢,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前期還看不到收益。」任思黨回憶,「家人不住地抱怨,這種研發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什麼時候可以把投入的資金收回來。」

任思黨說,面對重重壓力,他也產生過放棄的念頭。「但是在我看來,育種這項工作非常有樂趣,讓人慾罷不能,慢慢地我取得科研成果了,與山東農科院、江蘇農科院、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家人也慢慢理解了。」

「十年磨一劍,這句話用到種子培育領域再貼切不過了。一個育種材料要培育8代,才能作為親本材料使用,原來需要8年的時間,現在通過大棚培育也要近三年的時間。兩個材料組合,通過多種實驗,歷經多年努力,才能篩選出一個新品種。」任思黨說。

1995年,第一個飽含任思黨心血的品種「綠豐雜交二號」投向市場,並擁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2008年,我們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手段,對120多個組合多點實驗篩選,成功育出抗TY病毒番茄新品種『粉歐克』等抗TY番茄新品種,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番茄品種中高端市場壟斷的歷史。」任思黨驕傲地說。

痴迷科研,為自己鼓掌

「育種的人有時候就像瘋子,看到一項項飽含心血和汗水的研發成果,會為自己著迷,為自己鼓掌。」任思黨說。

「2019年夏秋番茄TY、褪綠病毒在我國大面積暴發,全國受害面積近300萬畝,那段時間,我們研發團隊不斷查找資料、試驗,利用傳統育種手段與生物育種相結合,創新選育番茄抗病新材料,篩選出102份抗TY1、TY2、TY3、MI、SW5、TOM多基因聚合番茄育種新材料,成功選育出8個國際先進、國內領先適合多茬口種植的抗TY、褪綠病毒番茄新品種。」任思黨說。

「搞農業科研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恆才可能培育出好的番茄品種。」任輝說,一輩子培育出一個優良的番茄品種就很不容易,「我們一直堅持培育新品種,不斷改善番茄品質,讓中國人都能吃上口感好的番茄。」

子承父業,2004年,21歲的任輝成立了單縣番茄研究所,實驗、繁育、試種、推廣。功夫不負有心人,任輝培育的「綠豐雜交2號」番茄新品種,因其品質好、產量高,被單縣有關部門指定為「中國西紅柿之鄉」番茄生產專用品種。

2008年,任輝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手段,在番茄育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育出了抗TY病毒番茄新品種「粉歐克」等抗TY番茄新品種,打破了歐洲國家對我國抗TY病毒番茄品種中高端市場壟斷的歷史;2017年,他研發的抗TY品質番茄新品種「柿都1307」「柿都1318」「柿都14203」在農業農村部獲得品種登記。2020年申報了「紅之星」「1611」「1613」等10個番茄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一粒種子紮根泥土,一個夢想飛向九天。目前,任思黨、任輝父子二人培育的7000粒「菏澤籍」番茄種子已經成功「飛天」。任輝介紹,這7000粒「菏澤籍」番茄種子遨遊太空後,單縣番茄研究所專家團隊將與地面種子進行基因比對研究,進行各種實驗,探索豐產、抗病、優質番茄的有效推廣途徑,助力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db2f1dd27409c0ebdf105c7b26acb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