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裝超清,特斯拉非搞成像素級

2023-10-16   張書樂

不知何時起,新能源汽車裡打遊戲、車內KTV也成為了「智能」的一部分。

比如理想汽車,在發布L9車型之前,便對外宣傳聯手Switch首創「全家遊戲空間」。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藉機」為L9造起了聲勢,並在微博上發聲表態:「這麼貴的車,我要玩那些真正的3A大作,我要能夠和老婆、孩子一起玩同一個遊戲,這是我這個奶爸夢寐以求的。」

事實上,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特斯拉。

為何要給汽車裝遊戲?

2018年8月,馬斯克發了個推文說想招募遊戲人才,並同步聲稱,隨著特斯拉的9.0更新,特斯拉系統中將加入經典的雅達利遊戲。

結果很快,一大批特斯拉車主就在系統升級後,見到了《飛彈司令部》、《小行星》和《月球著陸器》等經典遊戲,並在2019年3月,再次迎來《2048》和《Breakout》兩款遊戲的加盟。

這些遊戲,幾乎都是1980年代前後的老遊戲:

畫面簡單到粗線條,幾乎就是一個個色塊在高清螢幕上給你重演像素遊戲的別樣風味。

這和理想裝最新的任天堂遊戲,路數卻完全不同。

完全有空間、有算力在運行最新的3A大作的特斯拉汽車為何要這樣做?

當然,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對於那些電子遊戲最初時代的爆款來說,特斯拉的車載系統不過是加裝了一個非常小的模擬器就能達成完美還原。

但理想不也就是在車裡內置了一台Switch嗎?

復古的意義在哪裡呢?

一個為了召喚情懷或回憶濾鏡而進行的營銷嗎?

顯然,有鋼鐵俠稱號的馬斯克,並不會這麼無聊。

鋼鐵俠的小算盤!

讓黑科技承載物特斯拉汽車,和過氣老遊戲混搭,顯然口味就有點酸爽了。

還好,馬斯克也沒有昏頭,這些遊戲只有當車輛靜止時才能通過擋杆和方向盤操控。

饒有意味的是,馬斯克在推出遊戲功能後不久,也曾向任天堂伸出過橄欖枝,想要在車裡引入《馬里奧賽車》,結果被任天堂無情的拒絕。

說這個插曲,在於另一個場景:奔馳公司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曬出MBUX車載系統,並用得到授權的《馬里奧賽車》作為演示的時候,馬斯克的表情該是哪樣呢?

儘管早在2014年,任天堂就已經授權奔馳在部分車型上安裝這款遊戲了。

用來做演示,不過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鋼鐵俠」先生的內心,多少應該有點澎湃和無奈吧。

不過,如果說到奔馳在發布車載遊戲的另一個梗後,估計馬斯克的心結也容易打開些。

彼時,梅賽德斯·奔馳在展示現場丟出了一個場景腦洞,希望將上述創意不止應用於汽車上。

公交車乘客也可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在行程中玩一款合作挑戰的遊戲,其中的理念是,普通通勤可以變成「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旅程」。

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旅程,聽起來要多瘮的慌就有多瘮的慌。

儘管人家的本意還是能夠領會得到,只是如果放在中文語境里,就確實讓人感覺有點背後涼涼了。

或許,如果這種話語打在招攬客人的廣告上,會直接讓銷量降到冰點哦!

不過,奔馳和特斯拉確實不是閒的無聊,才想到往車上加裝遊戲。

畢竟現階段來說,不過是停車才能體驗的一些小功能,用手機也能實現。

車機所能帶來的體驗不過是螢幕更大一些罷了!

相對於雅達利的像素級遊戲,反而還有點螢幕過大的違和感。

意義何在呢?

其實就是一個布局,為下一階段必然到來的無人駕駛做準備。儘管無人駕駛,駕駛員可還得坐在位置上,後排娛樂早就已經很豐富了,前排無聊總是不好。

但這還是不足以解釋為什麼要裝過氣老遊戲這個問題。

從金瓶梅看特斯拉?

或許和情懷有點關係。

先跳過馬斯克,聊下《金瓶梅》。

被人詬病多年、但文學價值也很高的世情小說《金瓶梅》,西門慶娶孟玉樓的時候,提了一句有2張拔步床做嫁妝。

到曲終人散之時,還給孟玉樓的財物里,特意說道將死去李瓶兒的一張拔步床給她……

注此寫彼,手揮目送。

一個完全不刻意的埋伏,就這樣彈幕了出來,真正讀書深的就會有一種特別的回想。

而常規的小說呢,要麼伏筆的刻意,要麼情結隨心所欲,想到哪寫到哪,也就和名著看似差之毫厘、實際失之千里了。

其實,很多領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比如馬斯克給特斯拉裝遊戲這檔事。

很多人迷惑不解,為何裝雅達利遊戲,這可是老古董。

伏筆來了,馬斯克毫無疑問是個神童,你知道他的第一桶金是多大時賺來的嗎?

答案是12歲,1984年馬斯克自學了編程,然後做了一個名叫《Blastar》的電視遊戲,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500美元。

這個本質上是精簡版的《太空入侵者》的遊戲。

據公開資料顯示,是被《PC and Office Technology》雜誌賣下,至於是否發行,就不得而知。

不過,彼時正是雅達利極度輝煌的年代。

馬斯克製作遊戲時,心中或許更希望能夠被雅達利收編到遊戲機里,讓世人玩耍吧。

於是,在特斯拉的系統里第一批入駐的遊戲,是雅達利的經典。

而馬斯克另一個令人矚目的壯舉,創造Space X公司,想要把更多人送上太空,或許也來自於太空遊戲這個少年時代的情懷。

但這絕不僅僅是一個情懷梗。馬斯克要埋的伏筆還有很多。

馬斯克和誰搭訕?

遠景的伏筆,自然是在無人駕駛來臨前夜,為駕駛員準備好更多的娛樂。

但近景的伏筆則更實在。

比如說精準營銷,精準的搭訕,並還要搭上話。

本來,特斯拉裡面可以安裝和它本身的跨時代氣質相配合的時髦新遊戲,比如《絕地求生》。

在馬斯克第一次發文要裝遊戲進車子時,《絕地求生》的官微主動來撩:我覺得卡牌遊戲加到特斯拉系統中會顯得很cool!

結果,馬斯克硬是沒怎麼搭理。

為啥呢?

因為不搭調。

僅以中國市場為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特斯拉的「意向型用戶」以青年人為主, 半數以上為25-34歲的年輕人;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35-49歲中年人群占比31.6%。

這一部分人群的年齡架構,有一個很核心的特點:

在歐美正好是經歷了70年代末雅達利遊戲風暴洗禮的一群人。

而在中國,則大多數是任天堂紅白機陪伴下長大的。

於是,情懷的影子就鎖定下來,也就無外乎馬斯克最先裝進去的是雅達利,而之後有想要任天堂的《馬里奧賽車》前來「駕臨」了。

本來就不是一個「最貴遊戲主機」或「外設」,本身特斯拉就是一個希望在用戶形成一種科幻風味的車系,而懷舊風格的遊戲。

儘管現代感缺缺,卻正好擊中了這部分潛在用戶群體的關注點。

談不上癢點、痛點和剛需,畢竟對於車子而言,性能才是最大的賣點。

而近景的營銷伏筆,則只要刺激性強就好。

至於玩不玩,不重要。

畢竟,真沒啥好玩的。關鍵是勾搭一下對應時段出生的這波人,告訴他們,特斯拉真的和他們是一個年代、一個想法和一個體驗的,就得了。

其實一切都只是告訴這些潛在的購買者們三個字——我懂你。

這才是用戶內心真正柔軟的地方。

畢竟,懂字之下,人與車之間的羈絆,也就粘稠了。

十年後,再搭訕絕地求生!

至於,《絕地求生》的玩家,有沒有車還都不好說,有沒有錢,也不好說。

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地求生》這一系的玩家群體,大多是兩代以後特斯拉的潛在用戶,現在進來太違和,和中青年精英們之間有「代溝」。

或許,再等十年,就可以搭訕了……

還有一個問題,明明車機多裝幾款遊戲,也不是問題。

所以,和新款熱門遊戲連個機,就當是和未來的潛在消費者們先埋個伏筆,似乎也沒啥不好。

這種營銷思維,放在其他車企身上都沒有問題。只是特斯拉確實自己「有病」,因為產量一直有瓶頸,搭訕太多太廣,自己也陪不了,乾脆放棄得了。

先把目標用戶伺候好,才對得起自己真正「限量版」名頭吧。

至於Switch遊戲,中青年車主們真的沒時間玩。

一個營銷思維的差異,也就讓特斯拉和理想之間的銷量,不太一樣了。

刊載於《創意世界》雜誌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