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 13 系列站穩高端市場,到小米 14 系列繼續高歌猛進,小米數字旗艦系列在銷量和口碑方面可以說都在不斷刷新自己。但與之相對的是,前兩代的成功也讓更多消費者對於小米 15 系列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6 月中旬,高通官宣將於 10 月 21 日-10 月 23 日舉行驍龍峰會 2024,預計發布下一代旗艦晶片驍龍 8 Gen 4。驍龍 8 Gen 4 快來了,小米 15 還會遠嗎?不難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小米 15 系列的相關消息明顯多了起來,尤其是小米 15 Pro。
知名爆料博主@數碼閒聊站最近就在微博暗示,小米 15 Pro 將配備 5400mAh 電池,並支持百瓦級有線和無線快充。作為對比,小米 14 Pro 配備的是 5000mAh 電池,支持 120W 有線和 50W 無線快充。
小米 14 Pro,圖/雷科技
不僅是電池容量和無線充電功率的大幅提升,根據目前流出的消息來看,小米 15 Pro 還將採用超聲波螢幕指紋,影像部分也將首次用上潛望長焦,很多小米 14 Pro 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似乎都在得到不足。
包括小米 15 標準版,除了電池、充電、螢幕指紋等方面,在影像方面也會有一定的改進。驍龍 8 Gen 4,更是小米 15 全系機型的題中應有之義。
首發驍龍 8 Gen 4,標準/Pro 全面升級
首先基本可以確定,小米 15 系列將繼續首發下一代安卓旗艦晶片——驍龍 8 Gen 4。
關於驍龍 8 Gen 4,目前已經有一些可靠信息流出。除了將採用台積電最新 3nm(N3E)工藝,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傳聞稱將用上驍龍 X Elite 同款的 Oryon CPU 核心,核心頻率也有所提升。
圖/雷科技
如果僅據此來看,驍龍 8 Gen 4 的性能和能效很可能會再次迎來一次大幅提升。
不過據稍早之前的消息,高通為了應對蘋果 M4、A18 Pro,今年還對晶片進行了重新設計。坦白講,很難講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畢竟「重新設計」往往意味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小米 15 系列上還會出現不少下一代旗艦的「標配」。
一是電池容量。正如雷科技之前報道中判斷的,矽碳負極電池將在今年下半年高端機型中全面鋪開,電池容量普遍都會有一個大幅的提升。
目前,小米 15 Pro 被曝電池容量將從 5000mAh 提高到 5400mAh,小米 15 標準版的電池容量預計相比前代的 4610mAh 也會有一個比較大提升,對於續航體驗的影響甚至可能比 Pro 版本還更大。
二是無線充電。去年 5 月底工信部一紙「規定」徹底將無線充電功率從 50W 放寬到了 80W,考慮到@數碼閒聊站透露的百瓦級別,小米 15 Pro 最後應該會用上 80W 的「封頂」無線充電。
不過,小米 15 標準版會不會也將無線充電功率提升到 80W,目前還沒有可靠消息指出,但基於小米之前的產品策略,小雷傾向於會。
三是超聲波指紋識別。基於驍龍 8 Gen 4,小米 15 全系都將用上單點超聲波螢幕指紋。相比過去的廣域超聲波指紋,單點超聲波雖然犧牲了超大的識別範圍,但也把成本打了下來,再加上國內供應鏈廠商匯頂的入局,終於是讓體驗更好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有了全面普及的可能。
而在影像上,小米 15 標準版和 Pro 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級。在標準版上,升級可能主要來自主攝,傳聞將採用 5000 萬像素大底大光圈;Pro 版在此基礎上還將引入 3 倍潛望長焦鏡頭。
小米 14,圖/雷科技
其他方面,小米 15 標準版還將繼續採用 1.5K 直屏設計,螢幕尺寸應該還是保持在 6.36 英寸左右;Pro 版則是配備 2K 等深微曲屏,螢幕支持也應該在 6.73 英寸左右。
另外還有爆料指出,小米 15 Pro 工程機的 Deco 設計從前兩代的正方形換為圓形,位置保持在左上角。作為參考,大家可以看下一加 Ace 3 Pro 的背面設計,這波如果是真的,只能說是「歡喜冤家」了。
一加 Ace 3 Pro,圖/一加
不過,在國產安卓旗艦「卷高端」的激烈競爭中,小米 15 系列,還會是國產安卓第一高端旗艦系列機型嗎?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可能需要我們先重新審視下小米從 13 系列以來的成功。
高端「突圍」,三年方成
高端化,可以說是最近兩三年所有主流手機品牌的共識和母題,從 OPPO 到 vivo,從小米到榮耀。
但毋庸置疑,小米是目前國產安卓陣營「高端化」最為成功的品牌。其中,小米 13 的成功更稱得上小米在高端手機戰略上的里程碑事件。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 的報告,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高端手機(售價 500 美元以上)出貨量 Top10 機型,基本都被蘋果和三星包攬,唯獨有兩款國產機型打入其中,它們分別是排名第八的小米 13 以及排名第九的華為 Mate 50。
正如雷軍在之前演講中所說,小米 13 是小米高端戰略的轉折點,也是小米正式站穩高端市場的起點。
但首先,小米高端化的成功是產品的成功。
與其他品牌的旗艦機型不同,小米並沒有一味跟隨大屏化的趨勢,而是跳出同質化競爭,將定位轉向「小屏旗艦」。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就連雷軍也承認必須要花很大力氣說服團隊相信。
雷軍,圖/小米
不過事實證明了兩點:
一是小米 13 在「小屏」和「旗艦」上都做得相當不錯。相對更小的螢幕尺寸讓小米擁有了更小的機身尺寸和重量,在握持體驗上與一眾旗艦拉開了差異;同時在驍龍 8 Gen 2 平台的基礎上,小米 13 在核心配置、ID 設計和體驗上都做到了旗艦級。
二是消費者用「錢」投票,說明了市場對於這類小屏旗艦的需求旺盛,也反襯了小米 13 定位之精準,還有決策之膽大。
包括在小米 14 中,小米也是繼續沿用了之前的定位,更多是優化和打磨出更好的「小屏旗艦」。
小米 13 和小米 14,圖/雷科技
其次,小米高端化的成功還是品牌的成功。
曾幾何時,小米受到「性價比」的標籤影響,高端化之路頻頻受阻。於是在 2019 年,小米選擇了將 Redmi 品牌獨立出來主打性價比,同時將小米品牌「剝離」出來,衝擊高端。
第二年,小米又正式開始了衝擊高端之路,推出了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核心就是塑造小米旗艦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體驗優勢認知。
不過,儘管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在發布之初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但用戶的認同需要一個過程,於是在此之後小米又推出小米 11、小米 12 系列。最終,連續三代產品積累的高端品牌認知勢能,配合小米 13 系列的產品實力,終於讓小米在高端市場上迎來一次爆發,徹底站穩高端手機市場。
到了小米 14 這一代,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形成了一種正向循環,品牌推動更多消費者了解和購買小米高端手機,過硬的產品實力和精準的產品定位則吸引更多消費者,並且強化市場的高端品牌認可度。
這些都讓小米 14 系列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高歌猛進。
小米 14,圖/雷科技
華爾街見聞援引供應鏈消息指出,小米 14 系列上市 10 天全渠道銷量就達到了 144.74 萬台。到今年 5 月初,還有博主曝出小米 14 系列激活量已經達到了 470 萬台左右,同時也是激活量最高的驍龍 8 Gen 3 系列機型。
不過具體到小米 14「超出預期」的成功,必須要說,除了產品自身和市場層面的成功因素,還離不開「首發驍龍 8 Gen 3」的絕對優勢。
經歷過上一輪「火龍」晶片的洗禮,最近幾年手機晶片的優勢再一次被很多消費者所重視。同時在最近兩代,高通也用驍龍 8 Gen 2、驍龍 8 Gen 3 再次證明了: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這也讓首發驍龍旗艦晶片變得更加重要了。2023 年 10 月 25 日,高通在夏威夷舉辦的驍龍峰會 2023 上正式發布了驍龍 8 Gen 3。緊接著的次日晚上,小米就在國內舉辦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首發搭載驍龍 8 Gen 3 的小米 14 系列。
兩款重磅級產品幾乎同時發布,在聲勢上就給小米 14 系列帶來了不小助力。不過更重要的是,小米 14 系列開售之前,驍龍 8 Gen 3 已經初步顯現了這一代旗艦晶片在性能和能效上的大幅提升,既給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也最大程度發揮了首發的價值,讓更多安卓旗艦的目標人群湧向小米 14 系列。
而在三個月後,該輪到小米 15 了,但相比小米 13 的時候,手機市場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小米 15 系列想要「復刻」甚至「擴大」小米高端手機的成功,絕非易事。
寫在最後:不能低估國產手機的卷
不久前,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借著 AI 熱潮推出了一份報告,針對 AI 手機(具備端側生成式 AI 能力)的全球銷量進行了統計和排名。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 S24 系列穩居前三,小米 14 位居第四名,市場占比達 7.7%。
圖/ Counterpoint
至少根據這份報告,小米 14 依然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範圍內賣得最好的國產 AI(高端)手機。同時小米 14 Pro 的市場占比也達到了 4%,稍微落後 vivo X100,位居第六。
但小米的優勢並不是難以跨越的,尤其是 vivo 過去兩代在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和口碑增長也有目共睹,當然也包括 OPPO 和榮耀。
說到底,一方面是在手機市場(尤其是國內)競爭到今天,頭部國產手機廠商沒有一家能夠被小瞧;另一方面則是相比於蘋果甚至華為,不管是小米還是哪家都沒有建立很深的護城河,產品層面的競爭依然最直接與最重要發力點。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我不看好小米 15 系列。恰恰相反,今天小米在高端手機用戶群體中早已站穩,只要延續之前的成功定位,不斷強化和補足產品力,我相信:
小米 15 系列的成功,仍然會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雲湧。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並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雲湧,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雲湧。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並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雲湧,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