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都應該好好讀讀《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史蒂芬·金曾透露:我花在這本書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書都多。
也正因如此,這本書每讀一次,都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悟。
最開始我看這本書,看到的是肖申克監獄裡的掙扎、麻木、信念與希望……
直到後來踏入職場,我才發現,職場也是一座無形的肖申克。
多少人被囚禁其中,像老布一樣按部就班地活著;多少人被職場體制化,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書中有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任何一個你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任何一種你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就是監獄。
肖申克的監獄,無處不在。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都要好好看看這本書。
讀懂了它,你才能掙脫工作的枷鎖,找到生活的信念與希望。
1
- 無論選擇什麼工作,都要做好隨時離開的準備。
在雜誌上看到一個「駱駝效應」。
沙漠中,人們為了馴服駱駝幼崽,通常會將它拴在一個矮小的木樁上。
一開始,駱駝會拚命掙扎,哪怕四蹄磨出血,也不會停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駱駝發現再怎麼左突右沖也掙脫不出木樁,就會逐漸接受被囚的命運。
此後,哪怕主人隨便把小木棍往地上一插,駱駝也會停靠在木棍附近,再也不會逃離。
看完這個故事,很多人會覺得這隻駱駝傻。
但你仔細想一想,這隻被禁錮在方寸之地的駱駝,是不是像極了身邊的你我。
明明被困在不喜歡的工作里,寧願忍受,也不願去改變;
明明不想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又無法克制自己的惰性,整日整日地蹉跎光陰。
可人生的苦難是守恆的,你在工作中享受了多少安逸,日後在生活中就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肖申克監獄裡有一個圖書管理員叫老布,他在這裡服刑了五十多年。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推著書去監獄裡走幾圈,然後記錄下借書人的名字。
輕鬆安逸的日子,讓老布很滿足。
他把這份工作當成了自己的專職,從沒想過會離開肖申克。
直到有一天他被假釋出獄,老布才發現自己根本應對不了外面的快節奏和競爭。
滿大街來來往往的汽車,讓他覺得害怕;在超市工作因為慢吞吞的動作被罵,更是讓他覺得毫無尊嚴。
最終,在無所適從中,老布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肖申克的救贖》有句話說得很對: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
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
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人這輩子最可怕的,就是在惰性和依賴中,逐漸「被體制化」。
可現實中的很多人,都心甘情願地給自己的心靈套上這種無形枷鎖。
他們每天穿梭於工作和家庭之間,幹著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享受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
要知道,這個時代是瞬息萬變的,沒有永遠上升的行業,更沒有能端一輩子的鐵飯碗。
拒絕破圈,拒絕成長,最後的結局一定是被職場淘汰。
在變化到來之時,努力深耕自己,做好隨時離開的準備,我們才能在單位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2
- 無論你做什麼,最終能給你撐腰的,是你的能力。
作家@辣筆小尖椒說,職場中一般有兩類人:
一類是充滿著慌亂、焦慮的人。
一類是「任世事變遷,我自巋然不動」。
對比後你會發現,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實力不同。
實力不足的人,無論跳槽多少家公司,都只能混成個小透明。
而能力出眾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贏得同事和上司的青睞。
《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就是後者。
安迪蒙冤入獄前,是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銀行家。
他不但精通財務知識,在雕刻、地質、音樂等領域也都造詣非凡。
在他入獄之後,恰恰也是這些能力,讓他的人生有了破局的可能。
安迪剛進監獄的前兩年,曾被監獄裡的變態囚犯欺負,日子過得相當灰暗。
直到有一次,他聽到獄警哈德利抱怨繼承遺產稅收入過多時,他立刻意識到,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獲取獄警的信任。
於是他冒著被射殺的風險,壯著膽子告訴哈德利:
「每個人一生中可以饋贈配偶一次禮物,金額最高可達六萬元,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哈德利知道後欣喜不已,不僅對安迪另眼相看,還順手幫安迪解決了一直侵犯他的囚犯。
此事過後,安迪的能力被眾人所知。
他一下子成了監獄裡的紅人,就連典獄長也對他青眼有加。
典獄長把他從洗衣房調到圖書館工作,讓他幫忙洗黑錢;
獄警們開始找安迪報稅理財,安迪因此不用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在肖申克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監獄裡,只有安迪一人,憑藉著稀缺又重要的技能,獲得了獄警們的尊重,換來了許多特權。
所以說,監獄也好,職場也罷,規則都是相通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就是:能力才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職場不同情弱者,工作不相信眼淚。
無論在哪個崗位,你有多強大,就有多特殊;你有多有用,就有多公平。
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這份底氣,才能讓你在弱肉強食的職場中,行走得遊刃有餘。
3
- 無論工作多苦,也不能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的書評里,有一句很精湛的評論:
它能讓悲觀者繼續前進,讓無助者得到力量,讓絕望者看到希望,讓迷茫者開始思考。
它之所以如此經典,是因為它給了人們一種掙扎向上的精神力量。
這種精神力量,就叫做希望。
安迪被囚獄中二十載,被其他囚犯侵犯,被典獄長威脅,被獄警毒打。
漫長的光陰,數次非人的折磨,讓安迪苦過、痛過,卻沒有讓他變得麻木,喪失自我。
在操場放風的時候,獄友瑞德形容他就像在公園裡散步一樣無憂無慮地活著;
因為私放音樂,他被關禁閉兩周,他卻說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因為有莫扎特先生陪著他;
在獄友打擊他不可能逃出去時,安迪沒有放棄,用了20年的時間就挖通了瑞德說要600年才可以挖通的地道;
在其他人都渾渾噩噩度日時,安迪從未放棄過努力和抗爭,始終都活得像一個自由人。
他就像是那種關不住的鳥,每一片羽毛上,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這背後保護安迪的,就是一種叫「希望」的東西。
尼采說:「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安迪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也只有他,掙脫了命運的束縛,最後越獄成功,重獲新生。
在現實生活中,在無數成年人為生活奔忙的日子裡,也會有很多很苦很累的時刻。
那些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那些無人傾訴的委屈和心酸,那些無法分擔的家庭重擔,都會在很多瞬間,讓你想大哭一場。
但哭過之後,還是要擦乾眼淚,努力工作,繼續生活。
沒有一份工作不委屈,沒有一種人生不辛苦。
雖是為了碎銀幾兩奔忙,但也是那碎銀幾兩,給了家人溫暖,給了我們對抗生活的底氣。
無論工作多苦,都請再熬一熬,永遠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要相信,黑夜終將過去,黎明總會到來,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肖申克的救贖》被改編搬上熒幕後,在電影史上占據首位長達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間,它陪著無數人度過了生命中難熬甚至絕望的日子。
如果此刻,你覺得工作太苦,生活太難,前路一片灰暗,那就再次打開這本書吧。
書里的智慧,定能點亮你暗淡無光的日子,給予你最好的救贖。
最後,給大家分享書中的一句鼓舞了我好久的話: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點個贊吧 ,懷揣希望去努力,去生活,美好終將與你不期而遇。
作者:洞見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