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2022-07-27     仲念念。

原標題: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一個家庭若有一個足夠睿智、足夠明事理的老人,那麼該家庭很容易就會成為被人羨慕的對象。因為這樣的老人,不僅能以主心骨的形象,穩住整個家庭,還能給予子女和後代足夠的人生經驗。

可以說,智慧老人一直都是寶藏一樣的存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老人都是三觀正的,明事理的。相反,有些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變成無德老人,凡事不講理,弄得整個家庭烏煙瘴氣。

自然,他們也很難得到子女的尊重與照顧,甚至還會有討人厭的嫌疑。

其實人老了,走不動了,真的要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好好做規劃,有些話不該說就不要說,有些事不該做就不要做。哪怕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子女,在相處時也要注意技巧和分寸。

有三件事,真正聰明的老人是會守口如瓶的。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說出口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

一:對子女的家事守口如瓶

年輕時,子女是你的孩子,對於他們,你完全處於主導地位。但是後來,子女長大了,成家了,你就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了。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強行把自己的思想加在他們身上,試圖控制他們,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反感。

當然,無論他們長多大,都依然是你的孩子。

但不一樣的是,他們也會當父母,也會有自己的孩子,而身為老人的你,一定要在相處時注意分寸。

關於子女的家事,最好是守口如瓶。一方面不要妄加評判,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決定;另一方面不要對外說,要懂得給他們留面子,懂得保護他們的隱私。

一個明事理的老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一時情緒而作出傷害子女的事來,這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

二:對於自己曾經的醜事守口如瓶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在這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難免會走彎路,做錯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老了,走不動了,就別把這些醜事拿出來說了。

說了,不僅對於當下的生活沒有任何好處,還會白白惹人笑話。更嚴重者,還會影響家庭的和諧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何必呢。

我身邊便有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

鄰居張大爺年輕時曾有過一段婚外的戀情,雖然最終保住了家庭,但是跟妻子的關係從此一落千丈。老了老了,張大爺不僅不珍惜現有的生活,還逢人便說自己年輕時的風流韻事,導致他跟妻子再一次決裂。

醜事,本身就是不光彩的,反覆拿出來說有什麼用呢?只會讓你現在的生活不安寧罷了,這實在不是聰明人的做法。

三:對自己與外人之間的仇恨守口如瓶

人生在世,有朋友就有仇人,真心朋友應該珍惜,仇人應該遠離。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鬧心,多一點喜樂和平靜。

老了,走不動了,有很多東西都要慢慢放下了。

尤其是跟外人之間的仇恨,一朝不放下,一朝不輕鬆。與其帶著如此沉重的包袱生活,何不化干戈為玉帛,放過自己呢。

如果你跟某個人之間有深仇大恨,不必急著原諒對方,但是一定要懂得放過自己。如果整日陰鬱纏身,只會影響心情,將日子越過越差。

逢人不說自己的不幸,不說與他人之間的仇恨,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高情商。畢竟沒有人理應當你是情緒的垃圾桶,很多事,終究是要自己慢慢看開的。

人,這個字雖然只有一撇,卻並不好做。

我們在人世間浩浩蕩蕩地走一遭,不能只圖自己享樂,既然這一生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就要儘可能地做到盡善盡美。多為別人考慮一點,人生就多一點圓滿。

老了,走不動了,以上提到的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聰明人的活法。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d1b61f78bef314c633fbdef8cad29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