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12測評:「不將就」的Pro級數字旗艦回來了!

2023-12-05     機智貓

原標題:一加12測評:「不將就」的Pro級數字旗艦回來了!

誕生在2013年網際網路手機浪潮中的一加手機,如今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十周年成就。十年里,一加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就在一年前,一加回歸OPPO,正式開啟雙品牌戰略,隨後一加對產品線重新梳理,立足性能賽道,主打數字旗艦和Ace兩大系列。

在這一年裡,新的Ace系列可以說是同檔位性能手機中口碑和銷量雙豐收。十周年之際的一加12,也將產品力作為了第一目標——「超越所有Pro機型」,為一加未來數字旗艦定調、打板,能不能樹立起一加下一個十年的新標杆就看它的表現了。

滿足用戶對「一塊好屏」的苛刻要求

外觀上看,一加12延續了一加11的設計語言,這也是Ace系列相同的風格。背部圓形鏡頭模組採用非居中設計,高端腕錶工藝打造,精緻感在線,三段式靜音開關位於鏡頭模組右側,撥動的阻尼力度恰到好處。新的蒼綠配色加入了更多細節,既有種山水畫的感覺,又有點像木質紋理。

不過,220g的重量,9.15mm厚度,相比一加11厚重了不少,好在它維持了整機的圓潤感。正面依舊選擇了曲面屏,邊緣與金屬中框的過渡順滑,貼合掌心,無論怎樣握持都不用擔心硌手。

一加12的這塊螢幕,也就是之前專門開過一次發布會的東方屏,由一加和京東方共同研發,當時就讓很多人好奇這塊屏表現究竟怎麼樣。在點亮一加12螢幕的時候,其實很直觀,腦中就蹦出了四個字——一塊好屏!

一加7時代,一加引領了90Hz高刷屏普及,但如今對於好屏的定義有了多個維度的標準。拿行業卷的最厲害的亮度來說,與OLED發光基材緊密相關,一加12採用了全新的X1發光材料,配合OPPO第一代顯示晶片Display P1,以及定製算法,達到了4500nit峰值亮度,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在各種亮度環境下都不用擔心看不清螢幕。

同樣的,在護眼方面,除了防藍光、PWM高頻調光之外,OLED螢幕的類DC調光對於護眼重要性也越來越被大家看重,一個新的概念SVM(頻閃可視性)開始成為關注重點。SVM作為最核心的OLED螢幕頻閃護眼指標,在當前行業普遍採用的1 Pulse類DC調光上,一加把SVM值做到了8T電路的極限,還首發3 Pulse類DC調光。1 Pulse +3 Pulse類DC調光可以在不同亮度下更好的避免頻閃,從而做到更細緻的護眼效果。

聽起來或許有點抽象,用相機快門1/8000秒來看黑幀寬幅,對比友商旗艦可以看出一加12的黑幀寬幅更窄,意味著護眼表現更優。

左:友商旗艦;右:一加12

要知道在這塊6.82英寸還有著510PPI像素密度的大屏上觀看內容,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在色彩顯示方面,它也成為了國產首個DisplayMate A+ 2K屏。肉眼觀看,除了觀感的舒適性外,作為一塊曲面屏,它的可視角度也是目前為止控制得最好的之一,沒有邊緣泛綠,多角度觀看下也沒有亮度衰減、色彩偏離現象,色彩均一性做得很好。可以說當下對於一塊好屏的幾乎所有要求。

配置算法雙升級,影像長足進步

除了螢幕外,一加12影像部分也做了升級。聯合索尼開發光喻LYT-808主攝傳感器,配備6400萬潛望長焦,超廣角選擇了1/2英寸4800萬像素的IMX581,也是同檔比較強的配置。

當然,影像體驗不止有硬體,還有算法。OPPO「新一代超光影影像系統」也來到了一加12上。從實拍來看,在哈蘇自然色彩的加持下,從取景框里就可以看到三顆鏡頭色彩的一致性,就連自動切換到超廣角微距的時候,雖然能看出鏡頭跳轉了一下,色彩依然很統一。

這個影調也越來越趨於OPPO Find的統一性,整體畫面有很強的色彩表現力,但顏色又不會過度飽和、鮮艷,可以做到該亮的亮,該暗的暗,同時有著良好的高清晰度和細節保留。這種風格一方面來自哈蘇色彩,另一方面則是其對光影明暗的處理,讓畫面更具空間感和立體感。

上圖:一加12拍攝;下圖:iPhone 15 Pro拍攝

上圖:一加12拍攝;下圖:iPhone 15 Pro拍攝

潛望式長焦提供3X光學變焦,光影、細節、材質在樣片上都得到清晰、銳利地還原,這畫質也是主攝級。在3X基礎上它還額外提供了6X變焦,做法和Find X6一樣,儘管是通過物理裁切像素的方式來獲得6X的變焦效果,但在實際體驗中,除了畫質表現得以延續外,也帶來了更淺的景深,讓主體更突出。

3X變焦

6X變焦

在人像模式上,一加12提供了哈蘇23mm、46mm以及70mm三顆經典人像鏡頭焦段,23mm、46mm由主攝拍攝,注意看摳像的邊緣以及背景的邊緣,界限是分明的。

46mm人像模式

70mm人像模式

70mm人像則由3X潛望拍攝,畢竟是光學焦段,皮膚更能呈現出真實質感,背景的虛化過渡也更自然,層次感更強。和iPhone 15 Pro摳像準確性也是不分伯仲,再加上適當的美顏和對膚色的真實呈現,是當前非常討喜的氛圍感人像。

上圖:一加12拍攝;下圖:iPhone 15 Pro拍攝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拍攝模式,一加12的成像速度都很快。這種快不只是指按下快門,而且成片後回看照片,不會像有些手機那樣有一個較長的等待後期優化的過程。從實時取景到最後的成片,看到的畫面都是一致的,這也是新一代超光影影像系統的作用。總體來看,得益於影像配置和算法升級,這一代一加12彌補了之前的遺憾,影像有了長足的進步。

性能釋放穩定,續航有驚喜

相比影像和螢幕上的提升,性能反而成了最沒有懸念的。第三代驍龍8、滿血版LPDDR5X、UFS 4.0構成的鐵三角是基操,再搭配天工散熱系統 Pro,都是好材料,就看調校功力了。

來看跑分,安兔兔室溫跑分穩定在219萬左右,是目前我跑出的第二好成績,僅次於電競手機紅魔9 Pro+。Geekbench6單核跑分2196分,多核跑分6564分,也是第三代驍龍8機型的第一梯隊。

在3D Mark極限壓力測試環節,一加12性能釋放激進,最佳循環分數達到了5126分。從分數曲線變化可以看到,前5輪下降過程比較平緩,隨後便保持在3500分左右,近乎一條直線,應該是觸發溫度牆後鎖頻。因而穩定性67.8%,比較中庸。

不過從中也可看出一加選擇了較為穩妥的溫控策略,一方面在擁有9140mm²「萬級單 VC」超豪華散熱的基礎上,積極釋放峰值性能,同時又追求穩定的持續性輸出。正是這樣的溫控策略,讓20分鐘的3D Mark極限壓力測試後,機身最高溫度居然只有41℃,不得不說一句「Vocal」。

這樣的性能策略和散熱表現,也為遊戲體驗定下了基調。《原神》開啟最高畫質+60幀模式進行楓丹城和海底跑圖30分鐘,在這個高負載的地圖下,一加12平均幀數59.6幀。我又測試了《星穹鐵道》最高畫質+60幀,以跑圖為主,連續運行30分鐘,平均幀數為58.9幀。整體運行流暢,最高溫度也只有40℃左右。

《原神》

《星穹鐵道》

交互體驗上,一加12還塞入了一顆比一加11更強的振動馬達,說實話就開機那瞬間我還以為是筋膜槍呢,絕對沒誇張。如果喜歡玩《和平精英》這類射擊遊戲,除了開槍時的振感反饋外,像載具經過、附近腳步等都可以設置振動效果,實現快人一步的振動辨位。

引起注意的還有續航,在8小時的跑分、遊戲高強度使用後,手機剩餘電量還有30%,這還是在全程高性能模式,並開啟了50個後台應用的情況下。即便這次第三代驍龍8的功耗控制確實不錯,一加12這樣的續航表現也有些超出預期,如果是非重度使用,一加12的5400mAh電池堅持一天半都沒問題。

查看後台應用駐留情況,我這台是16+512GB版本,在默認開啟4GB內存擴展的情況下,72小時後,50個後台應用最後有44個保活,再度打開依舊留在此前打開的頁面,僅6個App需要重新加載,主要是占用資源較多的地圖、應用商城、主題、WPS等。《原神》《星穹鐵道》仍在後台運行,只是需要重新連接網絡。《和平精英》《王者榮耀》都是直接進入大廳。B站、優酷都停留在視頻播放的頁面。後台保活和續航上,一加12也都得到了提升。

寫在最後:

更大的電池,超大振動馬達,還有大面積VC散熱,回歸的無線充電,再加上鏡頭模組的升級……到這兒也解釋了為什麼一加12的機身厚重了不少,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有多輕薄。這種不計成本的堆料,也正說明,相比一加11,一加12沒有了瞻前顧後與取捨。

實際上,回望一加的十年,無論是巔峰或低谷,終歸是要落到「產品力」三個字上。毫無疑問,一加12將產品力放到了最高的位置,性能、螢幕、影像...全面加強。更加清晰的雙品牌戰略,則讓一加有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在軟硬體上將一加12做到了足夠Pro級的體驗。

以這樣的產品力迎接十周年的一加12,也將是眾多加油心目中又一部各方面都沒有短板,不將就的一加數字旗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d08aff799f48d0dbde979f966fbfb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