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痘來襲!戰「痘」攻略快備好,一起科學戰「痘」

2024-11-01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秋風蕭瑟,天氣漸涼。

細菌病毒,摩拳擦掌。

尤其水痘,喜歡作妖!

厝邊朋友,切勿慌張~

01

水痘概覽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人體,可引發兩種疾病:水痘和帶狀皰疹。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人體引起的出疹性疾病。水痘多感染兒童,它的傳染性很強,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皰疹,形態如豆,色澤清亮,故而得名。

帶狀皰疹是在水痘痊癒後,部分病毒潛伏在人體的神經根內,待人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再次激活而引發的。帶狀皰疹多見於老年人,它好發於腰腹部、胸背部和頭面部,一旦發作,疼痛劇烈,俗稱「纏腰火丹」。

傳染源

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患者在發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結痂均有傳染性。

傳染途徑

主要經唾液飛沫和空氣傳播(如咳嗽、打噴嚏),也可通過接觸水痘患者(如皰疹液或粘膜分泌物)或被病毒污染的衣物、毛巾等,進行傳播,又稱「見面傳」。

易感人群

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

特別提醒

水痘不是兒童的「專屬傳染病」,成年人也會感染,特別是從未得過水痘又沒有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而且感染後的病情可能更為嚴重。因此,提倡大家積極接種水痘疫苗。

02

戰痘攻略

感染了水痘有哪些症狀表現

感染水痘,初期出現發熱、咽痛、頭痛、全身倦怠等不適。皮疹呈現「向心性分布」,可先見於軀幹、頭部,後延及面部和四肢。

皮疹形態多樣,先為紅斑疹,而後漸變為丘疹、皰疹、結痂,可伴有瘙癢。同一部位,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可同時存在,俗稱「四世同堂」。

兒童和成人都可感染水痘。兒童感染後,發病症狀多數較輕,病程較短。成人發病症狀多數較重,皮疹泛發全身,多數伴有高熱、頭痛。

得了水痘,該怎麼辦?

注意隔離

水痘傳染性強,無論大人、兒童均可感染。患病後,應儘快隔離,不要帶病上學上班!水痘患者需隔離至全部皮疹完全結痂乾燥。居家休養期間,水痘病例應注意,避免接觸兒童、老人和孕婦等人。

對症處理

水痘無特效治療藥物,感染後主要是對症處理,如出現發熱,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可用退熱貼、冰枕、敷濕毛巾進行物理降溫。抗病毒治療應遵從醫生指導。

特別提醒:如果出疹後持續高熱不退,或嘔吐、頭痛、煩躁不安,甚至出現驚厥,應及時送醫!

皮膚護理

水痘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塗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千萬不要用手抓撓,以免導致感染。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洗澡後要用輕柔毛巾擦凈身體。對於嬰幼兒患者,可穿著寬鬆、柔軟的衣物,修剪指甲,避免因皮疹瘙癢抓撓,造成皮疹破潰繼發感染。

注意飲食

患病期間,適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開水、綠豆湯等。如出現口腔皰疹疼痛,可進食軟、爛、易吸收的食物。忌食辣椒、韭菜等辛辣物以及炸雞、狗肉和羊肉等油膩食物。

通風消毒

家有水痘患者,更要注意定期打掃,保持居家環境乾淨整潔。定時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清新。對患者換洗的衣物、毛巾、被褥、玩具等可採取煮沸、暴曬等方法消毒。護理患兒的家長,也要勤洗手,注意預防傳染。

我們該如何預防水痘?

隔離傳染源:

水痘患者是唯一傳染源,從出疹開始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

切斷傳播途徑:

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去過醫院,一定要洗手;

勤晾曬: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手帕;患者的衣物、床單、被褥要多晾曬,毛巾、玩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

勤通風:流行季節,儘量少去空氣流通不暢、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居家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不接觸:注意避免接觸水痘患者。到醫院就診時,戴上口罩,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

保護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