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2023-08-17     天山植保

原標題:棉花中後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8月上旬到9月中下旬機采之前是棉花產量形成的最後時期。7月中旬至下旬的高溫加速了棉花生育進程,博州棉田在7月底紅花到頂,7月28日-29日棉花田間調查顯示,全州棉田成鈴在3.47-5.26個,幼齡在1.5-1.8個,略高於常年成鈴。持續的高溫天氣,對棉花開花、坐鈴、以及棉葉蟎等病蟲害擴散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進入8月後,將在上旬、中旬有三場持續高溫,因此在生產上要以「加強水肥運籌、防治病蟲危害、適時脫葉採收」為關鍵技術,促早熟、提品質、防早衰,不斷提高機采脫葉質量及採摘質量,從而實現「降雜質、降三絲、提品質、增產量」目標要求。

一、分類管理,精準水肥運籌

針對當前持續高溫酷暑天氣過程,採用高頻次灌水,縮短輪灌周期,穩氮增磷補鉀原則,減少蕾鈴脫落、提高成鈴率。要適時滴水停水,防早衰、貪青晚熟。

1.輪灌周期從7-10天縮短到5-7天,一水一肥,每次滴水至棉株行濕潤即可,保證充足的磷鉀肥供應,降低棉田蕾鈴脫落率。

2.停水時間根據棉田旱情和生長情況而定,旺長或粘土地棉田早停水,建議8月20日左右停水;早衰或沙土地晚停水,停水時間在8月底-9月初;正常棉田8月25日前後停水。

3.針對早衰棉田加強追肥,建議再畝噴施100克氮磷鉀齊全的葉面肥或滴施500克磷酸二氫鉀,延緩衰老,提高棉桃的單鈴重和品質;長勢弱、早衰現象嚴重的棉田,建議最後一道水滴加2-4公斤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等。

二、清除雜草,減少棉花雜質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尤其是龍葵和旋花草等惡性雜草。田間雜草過多,不僅會影響棉花的生長發育和棉田通風透光,同時影響藥劑噴霧質量。此外,機采時雜草纏繞棉花不利於採收,且雜草汁液中的葉綠素會對棉花造成污染,降低機采棉花的品質。

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棉花病蟲害

1.持續高溫應特別監測棉葉蟎、棉蚜、棉薊馬、棉鈴蟲,定點定時調查,早發現,早防治,點片發生點片防治,達到防治指標時再進行綜合、綠色防治。

2.輪換交替用藥,以免產生害蟲抗性。棉蚜、棉花薊馬選用吡蟲啉、啶蟲脒、或採用烯啶·吡蚜酮、噻蟲嗪、藜蘆鹼及氟啶蟲胺腈等進行噴霧防治;棉葉蟎防治選用阿維.乙蟎唑、阿維、丁醚脲、四蟎嗪、炔蟎特等藥劑噴霧防治。近年來,棉花鈴病逐步發生,主要表現為鈴殼頂部顏色變褐結痂、鈴室開裂、發霉等,建議使用農用鏈黴素+多菌靈,或噻菌銅+多菌靈普防1~2次,以降低損失。

3.收穫後採取秋翻冬灌等綜合措施防控病蟲害,確保來年棉花優質豐產。

四、適時脫葉、催熟、機采,確保棉花採收質量

1.一般噴施脫葉劑的時間應在9月上旬,博樂市9月5日前,精河縣9月10日前,吐絮率達到30%以上(棉花上部棉鈴鈴期在45天以上時),適時脫葉,減少產量損失,最晚在9月15日前。

2.採收前清除棉田雜草、塑料袋、農藥廢棄包裝物、殘膜以及其他雜物等,壓實壓好地膜及滴灌帶,減少機采雜質,同時人工撿拾棉田橫頭棉花,以便於機車採收。當機采棉田脫葉率達到90%,吐絮率達到95%開始機采,嚴格控制機采籽棉的水分、雜質,要求采凈率大於93%、含雜率≤12%、含水率≤12%。

3.禁止夜采、露水采等嚴重影響棉花質量的採收行為,採收作業時間一般在11:00~21:00為宜,行走速度控制在3.5~4.0km/h。正采和復采的棉花應分開堆放,鼓勵使用打包式采棉機採收。機采落地棉堆放時,要提前做好地頭清理工作,硬化堆放場地,鋪好墊布,防止異性纖維混入造成二次污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ca4cb1626e7879fcd9a89341e98c6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