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平板含黃暴內容,「小天才們」下架問題應用還遠遠不夠

2022-07-12     芥末堆看教育

原標題:兒童平板含黃暴內容,「小天才們」下架問題應用還遠遠不夠

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據《中國消費者報》日前報道,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用的小天才兒童平板能在應用商店下載多款含有血腥、暴力、犯罪內容的遊戲APP,且應用商店可供下載的多款漫畫APP均存在少兒不宜的內容。7月9日,小天才官方回應表示,將採取多項整改措施,立即下架有問題應用,並針對含有應用商店的全線產品進行全面嚴格排查工作。

隨著事件進一步發酵,掀起了對兒童教育安全的討論,矛頭直指教育智能硬體所存在的內容把關漏洞。有評論認為,亟需對教育智能硬體產品加強監管力度。

小天才兒童平板被指含暴力、色情內容

據報道,該款小天才兒童平板在對外銷售時,宣稱能為0~12歲孩子精選綠色健康的優質內容,並提供家長遠程管控功能。但該家長發現,孩子能通過在應用商店中搜索,下載大量應用商店頁面中沒有顯示的遊戲App。

這些遊戲App全部使用外文,沒有對兒童的遊戲時長進行限制,不需要登錄就能玩,且很多遊戲失敗後,看廣告後可以恢復繼續玩。其中,部分遊戲App及廣告涉及暴力、血腥、犯罪等內容,甚至無法通過平板電腦自帶的「家長管控功能」進行限制。

該家長發現,在國家新聞出版署遊戲審批系統中,小天才平板應用商店內很多遊戲App,包括這幾款遊戲App在內,都查詢不到信息。

另外,在該款兒童平板的應用商店內,年齡滿1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下載多款漫畫App。而在這些漫畫App中,均不同程度存在少兒不宜的涉黃畫面、言語等。

實際上,該家長所反映的問題已有違相關政策規定。去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同時,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帳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

現行的《未成年年保護法》也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絡遊戲連結,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

小天才兒童平板宣稱能為0~12歲孩子精選綠色健康的優質內容小天才回應:立即下架有問題應用

據了解,此次被捲入風波的小天才兒童平板型號為T1,是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於2021年1月發布的產品。

天眼查App顯示,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為東莞步步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零售市值或設備出貨量計算,步步高目前為國內最大智能設備商,占市場份額為28.9%。

7月9日,小天才官方發布整改公告表示,針對用戶反饋的第三方軟體問題高度重視,並採取多項整改措施。首先,針對反饋的問題應用立即進行下架處理,其中含有不良內容的應用軟體永不上架。

其次,針對含有應用商店的全線產品進行全面嚴格排查工作,加強上架前的第三方應用軟體多重審核機制,堅決抵制、拒絕、嚴加防範含有淫穢、色情、暴力、引導消費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軟體。

針對家長遠程管控功能形同虛設的問題,小天才將優化家長端對第三方應用程式的管控功能,在原來限時、限應用的基礎上使家長管理功能更加顯性、便捷。

另外,加嚴各年齡段適用應用軟體的分類標準,兒童平板應用商店中對應用軟體的推薦機制主要根據家長端設置的孩子年齡進行推薦。小天才將進一步從合規性、合適性等多方面,並參考行業慣例,進一步加嚴各年齡段適用應用軟體的審核標準。

教育智能硬體內容把關漏洞引關注

兒童平板、學習機等教育智能硬體,一向以優質內容為賣點,對內容的審核與把關是最為基礎的服務。此次小天才兒童平板被指含不良內容,揭示教育智能硬體在內容把關方面仍存不足。

此前,關於教育產品內容亂象的討論與關注,多與教育類App相關。2017年,多款教育類App曾被曝指摻雜色情或性暗示的圖文內容,引發輿論關注。

針對該亂象,相關政策頻出。2019年,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發布首個國家層面全面規範教育APP的政策文件《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以未成年人為主要用戶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限制使用時長、明確適齡範圍,對內容進行嚴格把關;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遊戲。

在此次小天才兒童平板引起的風波中,有觀點認為,嚴管教育App之下,兒童平板等教育智能硬體已成為兒童教育安全的「新漏洞」,亟需加強監管。

芥末堆向業內人士了解到,目前對於兒童平板的內容審核與把關尚未有統一的業內標準,攔截技術也不能100%確保萬無一失,但是能夠盡力去做到最大的保護。除了依靠大數據技術攔截與過濾不良內容,也有廠商通過設置App下載必須經家長同意的默認規則進一步規避內容風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撰文表示,「學生平板電腦允許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務,但服務的前提必須是『教育增值』,讓學生獲得更多有益的教育資源,而不是打擦邊球給學生提供遊戲服務,或是含有色情、暴力的內容。」

他認為,對於這樣的經營者,處理不能只是自糾自查,下架含有不良內容的App,還必須追究經營者的責任。對於嚴重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向未成年人提供影響身心健康發展服務內容的教育硬體生產商與教育類App運營商,應該實行黑名單制度,這樣才能壓實、強化經營者的責任。經營者除了嚴格按經營範圍經營外,還需要對提供的服務內容進行全過程審核、把關。

「雙減」後,教育智能硬體成為熱門轉型賽道,各大教育公司紛紛加入,並頻繁推出教育智能硬體新品。據多鯨教育研究院預估,隨著雙減政策落實、傳統培訓需求的轉入,預計2024年我國K12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規模達近千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8%。但在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下,教育智能硬體問題也漸顯,推動輿論及監管層面投來更多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bf13a3ee4a20b8f217457980e667e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