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鮮美,入口滑嫩的梁山糟魚,吃過的都是好漢

2019-09-28     九門憶史

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歷史悠久,有「民以食為天」的名言流傳至今,食物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現在的人們總是忙於各種工作,被許多事情羈絆著 ,導致生活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然而當品嘗到驚艷的美食時,他們可以暫時忘記生活的壓力,像孩童一樣放聲大笑,心裡滿滿的歡愉。這可以說明美食有助於人們擁有美好的生活,讓人們變得樂觀與積極,生活中也充滿色彩。

水滸英雄相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對此有了解,甚至清晰的知道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名字和綽號。那麼位於山東省的水泊梁山也是被人們熟知的地方,這裡曾經是各位英雄好漢的聚居地,他們彙集於此,一起揚善除惡,伸張正義。現在的水泊梁山已經被稱為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這裡保留了水滸傳中的相關原貌,展現出了當初的水泊梁山。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地方,自然也會孕育出許多的美食。因為各位英雄的加入,讓梁山慢慢發展起來,有十分經典的水滸宴、慶賀筵和入伙筵。還有因為一些與英雄們相關的典故,從而命名的美食,包括武松滷牛肉、時遷醉雞、張順紅尾魚、武大郎炊餅等,這些菜品背後都有一個獨特的小故事。

今天要介紹的美食是梁山糟魚,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道美食吧。

一、梁山糟魚的傳說

梁山的英雄眾所周知,它產生的美食當然也值得一觀。糟魚是梁山當地獨特的餐桌美味,可以說是一道土特產了。糟魚的骨頭酥脆,刺的面積較小,味道也是十分鮮美,入口滑嫩,很是惹人喜愛。當地的人們很喜歡這道菜,來到這裡遊玩的人們,嘗過之後對於梁山糟魚也是讚不絕口。

梁山糟魚在歷史上與「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還有一段淵源。這位代表人物在清朝,是跨越三個皇帝的名人——鄭板橋,他在康熙年間獲得秀才,在雍正年間獲得舉人,然後再跨越到乾隆年間獲得了進士。他曾經寫過一首詩,裡面有「今日嘗得君家味,一包糟魚勝萬錢」的詩句,酷愛吃魚的鄭板橋都可以對梁山糟魚做出這麼高的評價,說明糟魚真的有其獨特的魅力。

在古代,糟魚一般都挑選個頭較小的魚類,所以價格也會比較低廉,有利於老百姓購買。這也讓糟魚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麼多年以來生生不息,被傳承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可以讓我們吃到如此美味的食物。

二、梁山糟魚的發展

梁山糟魚的最初就是出現於北宋年間,那是梁山英雄們慢慢集結在一起,他們開始發現梁山文化,其中就包括美食方面。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吃食十分上心,每一道菜品都是精心研製而成,既有風味又有美貌,看起來就很有食慾。梁山糟魚也是這樣的存在,只是看一眼就會喜歡上它。

到了清朝時期,喜愛吃魚的鄭板橋來到梁山做知縣,他有一天去普通的農戶家做客,有幸品嘗到了他家的糟魚。於是,他吃到了美味無比的糟魚,極度興奮的鄭板橋突然詩性大發,寫下了誇讚梁山糟魚的詩句,一直被傳誦到現代,大家都知道了梁山糟魚的美名。

梁山流傳著「心急吃不了好糟魚」的俗語,因為糟魚需要小火慢燉,讓魚慢慢在火的攻勢下,變得酥脆無比。糟魚發展到現在,它的製作工藝更加精細與複雜,只為做出傳統美食的韻味。梁山糟魚有兩大特色,其一是糟而不糟,其二是入鍋的必須為全魚。

繼承者們嚴格遵循先人們的指導,將糟魚的工藝不斷完善,並將糟魚帶給更多的人享用。

三、梁山糟魚的價值

糟魚的製作工藝適合於多種魚類,只要是大小教為勻稱的魚都可以利用特殊的製作技藝去做成糟魚,且味道都十分鮮美,口感上佳。魚生活在水中營養價值自然不會很低,還有其區別與其它肉類的營養。

魚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且人體還易於吸收,可以幫助人體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A以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還含有水溶性質的B6和B12,改善人體元素的含量,並且預防骨質疏鬆。魚的脂肪含量很低,對於怕胖星人真的是很好的選擇,還可以降低血糖和保護心臟。

魚的肉質滑嫩,可以保護皮膚細膩,性溫暖胃,增強記憶力和思維分析能力,含量較高的膠原蛋白還可以提高人體活力

四、結語

美食帶給人們的是愉悅的心情,歡歡樂樂的生活總是幸福感十足的,希望人們在忙碌的世界裡還可以擁有一份悠閒的時光。一份傳統的美食帶來的不僅是一場味覺的歡愉,還是一次感受古代人智慧的盛會,品嘗美食的同時還可以重溫傳統文化的內容。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是十分正確的,千百年來的中國人們也都在履行著這個承諾,歷朝歷代都有人研究著各種各樣的美食。

梁山糟魚是當地的代表美食之一,它依託於水泊梁山逐漸興起,走進大眾的視野里,讓很多人都記得了英雄輩出之地有糟魚。在這個曾經滿是英雄好漢的地方,品嘗著他們研究和製作過的美食,真切地感覺到英雄們的氣息。梁山糟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豐富,還含有多種補充元素,是人們可以去品嘗的傳統美食。

清朝時期的鄭板橋幾句小詩就讓梁山糟魚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中,它慢慢發展和不斷改進造就了現在的梁山糟魚。人們感恩於每一位傳承者,是他們將美味不斷的傳遞下來,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美食文化還需要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到美味

參考文獻:

《呂氏春秋》

《本經逢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SZhd20BJleJMoPMyy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