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悠久的酒類,如何破解新時代困境,古越龍山給出新解法

2023-05-05     財經無忌

原標題:歷史最悠久的酒類,如何破解新時代困境,古越龍山給出新解法

文 | 虛淵玄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酒類——黃酒,正在經歷最殘酷的競爭,但也在迎來最好的變革時機。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納入國家統計局範疇的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90家,其中虧損企業13家,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01.63億元,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66億元,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達0.58億元。

90家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的銷售額剛過百億——對比隔壁白酒行業,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963家,光利潤總額就達到了2201.72億元。

過於傳統的口味,與其他酒類相比更少的飲用場景,是長期限制黃酒規模向上發展的主要原因。 面對行業困境,作為黃酒行業的「一哥」,古越龍山(600059.SH)一直在尋找破局的解法。

4月13日,古越龍山披露了2022年財報。

財報顯示,2022年古越龍山實現營業收入16.20億元,同比增長2.75%;凈利潤為2.02億元,同比增長0.70%;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82億元,同比增長0.22%;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面對近年行業整體下探,屢受外部因素干擾的情況,古越龍山實現雙增,實屬不易。而作為黃酒行業的「頭牌」,如何走出江浙滬,走近年輕消費群體,古越龍山為黃酒行業實現真正破局在努力提供新的實踐。

做黃酒不掙錢?好在古越龍山底氣十足

黃酒的歷史有多久?

作為米酒的一種,黃酒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煮的就是黃酒。

黃酒是與啤酒、葡萄酒並稱的世界三大古老酒品,歷史悠久也成為了黃酒的「底色」。

而用大米、黍米、粟等為原料的黃酒口味甚是獨特,且飲用時需要溫酒的方式也在酒水中獨具一格。重點是,看似只有14-20度的黃酒,卻給人留下了「易醉」、「上頭」的印象,成為了黃酒的「特色」。

經過時間淘洗後的黃酒不僅保留住了「底色」與「特色」,也讓黃酒的飲用更聚焦於其誕生地江浙,同時束縛住了黃酒在新時代的市場擴張。

相比於黃酒古舊的口感和後勁,更傾向「微醺」的年輕人選擇口感清新的果酒或營銷得力的精釀。

這也讓黃酒的地位越來越尷尬。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酒類產業發展分析及2023年發展報告》也從側面再次證實了目前的困境。

《報告》顯示,2022年,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01.6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0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6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4.27%。

而中國黃酒行業的代表,非江浙流派的紹興黃酒莫屬。

除了古越龍山之外,黃酒行業另有兩家上市企業,金楓酒業(600616.SH)與會稽山(601579.SH)。

相比兩家同行,古越龍山的業績可以說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體現出的韌性更強。

2022年,古越龍山不僅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從收入結構來看,酒類營收實現營收15.61億元,同比增長3.41%。其中,中高檔酒實現營收11.05億元,同比增長0.83%;普通酒實現營收4.56億元,同比增長10.25%;附加產業玻璃製品也實現營收2524.86萬元。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表示,古越龍山的主要銷售市場集中在江浙滬地區,而去年江浙滬地區是疫情的重災區,由於疫情對於整個消費場景的封鎖,實際上嚴重影響了包括黃酒在內的酒類消費市場,對於古越龍山的業績增長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古越龍山能夠實現更好的業績預期。

對此,古越龍山也頗為自信,對2023年的業績提出了「2023年力爭酒類銷售增長12%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的業績新預期。

「走出去」,古越龍山勇氣可嘉

談到黃酒行業始終不能取得突破的原因,蔡學飛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黃酒的地域性太強,另外雖然度數不高,但黃酒的口味「藥感」更強,不能更好地貼近年輕消費者,導致其消費場景相對單一。

上文也提到,黃酒因產地和飲用習慣等原因,始終未能實現向外拓展。

財報顯示,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三家黃酒上市企業2022年總營收為23.552億元,其中古越龍山六成以上收入來自江浙滬, 金楓酒業超7成的收入來自大本營上海,會稽山更是9成以上的收入來自包郵區。

因為自古作為大眾飲品,黃酒本身的釀製門檻不高,黃酒售價始終「親民」,導致市場品牌林立,市場集中度較低。

剔除了疫情的「非自然影響」,黃酒企業呈現出的也是下行態勢:自2017年以來,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的產量和銷量雙雙下滑:近三年產量年均下降13.8%,銷量年均下降8.8%。

面對黃酒發展前景的危機,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黃酒企業要敢於「走出去」。

而這「走出去」的第一步,指的是物理意義上的走出江浙滬。

在這一點上,古越龍山的嘗試值得借鑑。

今年的春糖里,作為黃酒龍頭,古越龍山「帶頭」站出來。不僅率領旗下古越龍山、女兒紅、狀元紅、鑑湖、沈永和等五大品牌亮相,古越龍山和女兒紅還攜手舉辦「只此青玉」&「桂花林藏」成都雅集,致力於打造中國人的歡宴。

實際上,這幾年,古越龍山一直在「向北」發展。

去年9月25日,古越龍山北方市場5家專賣店同時開業,而能夠實現這一舉措的基礎,是先期在北方市場設立的以14 個分公司、1個酒管家(線上)為核心的銷售網絡。

2020年8月,古越龍山通過「越酒行天下、中原更出彩」啟動儀式將旗下古越龍山、女兒紅、狀元紅、沈永和、鑑湖五大品牌經典產品展現給當地的消費者和意向經銷商夥伴。

早在2019年,古越龍山就實現了江浙滬外的營收占比超過28%,在全國化布局在三家黃酒上市公司中居首位。

最新財報顯示,古越龍山江浙滬的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近八成,降至2022年的60.37%。

黃酒復興的雙重考驗

完成物理上的「走出去」,對黃酒以及古越龍山而言僅僅是第一步。

對此,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愛保就認為,古越龍山要肩負黃酒復興的重任,圍繞「高端化、年輕化、全球化、數字化」戰略,重點打好「文化牌」與「健康牌」。

孫愛保表示,高端化就是不斷開發高品質、高顏值、高價值的產品,年輕化是主動接近年輕人、擁抱年輕人,全球化就是持續推進「越酒行天下」,數字化就是推進生產的數字化、管理的數字化、銷售的數字化。

「年輕人的集散地」豆瓣上有個小組,叫做「我們都愛低度酒」。

在這個「年輕酒鬼」聚集地,大家日常交流自己認為好喝好玩的低度酒,而尋求酒水的舒適口感和帶來的微醺狀態,是這個小組成員的核心訴求。

但,稍微翻閱一下小組內容後,財經無忌發現,95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對於低度酒的認識主要聚焦在梅酒、果酒、葡萄酒或者精釀啤酒這些產品中,黃酒的存在感極低。

除了酒水產品的交流外,美酒+美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吃什麼下酒菜配低度酒,能讓自己喝得更開心,或者哪種酒更適合睡前飲用,體現的不僅是年輕人對酒的愛好,更是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小紅書搜索「古越龍山」,顯示有3300篇左右的筆記,而該品牌最常參與是自製花雕雞、醉蟹相關的美食內容,與酒本身,關係不大。

而茅台冰淇淋,製造的不僅是雪糕刺客,更是給黃酒師傅們上了一課。

「黃酒歷史輝煌,特別在明清時期,越酒行天下,備受達官顯貴推崇,很可惜現在沒做好市場開拓。」在這位黃酒「掌門人」孫愛保眼裡,紹興黃酒或者說中國黃酒,需要做的是「復興!復興!復興!」

近年來,古越龍山也在積極向品牌年輕化轉型,從產品打造到品牌營銷,全程結合多個網絡社交平台,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

2022年,古越龍山攜手現象級舞蹈史詩劇《只此青綠》,推出聯名產品「只此青玉」。隨著與劇組到全國大規模巡演,古越龍山獲得10億+的全網閱讀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拓寬了黃酒的消費受眾,讓「只此青玉」全年銷售量突破2萬箱。

在紹興「古越龍山·慢酒館」里,年輕人看到了黃酒新生的可能性,從黃酒棒冰、黃酒冰淇淋,到黃酒巧克力、黃酒牛軋糖,想要撬開年輕人嘴的黃酒,費盡心思。

黃酒的復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既是一個文化考題,也是一個經濟考題——文化有時候最難賺錢,有時候又是最容易賺到錢的。

對於黃酒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孫愛保認為,要有強烈的自信,堅信黃酒一定會復興,但也不能盲目自信,黃酒企業應該從各自的實際出發,做強、做大黃酒產業,齊心協力、勇於前行。

為此,他提出五個努力的方向:

一是黃酒的發展要向前看 ,目前國內主要的黃酒產區政府都對黃酒產業的發展給予充分的重視,向前看任重道遠但前途光明;

二是黃酒的價值要向高走 ,黃酒也具有社交屬性,需要用高品質、高顏值引領市場;

三是黃酒的市場要向外拓 ,黃酒發展要向外走,走全國化乃至國際化路線,而且二者並不矛盾,可以同步拓展;

四是黃酒的營銷要向年輕人轉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要吸引和滿足新時代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如開發適合年輕人的產品、打造年輕喜歡的消費場景等等。

五是黃酒的故事要向健康養生講 ,低度養生的黃酒更適合中國人的體質。

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最古老的黃酒,終將再現榮光——而這或許取決於這一代的黃酒人,能否真正團結起來,上下產業鏈「力出一孔」,抓住市場新機會,實現行業的真正變革。

-參考資料-

古越龍山2022年財報

當代微醺青年:沉迷低度酒可以,酒桌文化不行-DT財經

黃酒行業真的「黃」了嗎?-星圖金融研究院

越觀察丨千年黃酒如何破局?從年輕化中找答案-《浙江日報》

古越龍山「四化」更多細節曝光:為什麼說黃酒「暖春」將至?-雲酒頭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9f803d38e2f47bde663e20987f8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