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麥克阿瑟準備26枚原子彈對付志願軍,被杜魯門緊急撤職

2023-01-04     資深人士說文史

原標題:1951年,麥克阿瑟準備26枚原子彈對付志願軍,被杜魯門緊急撤職

1951年,麥克阿瑟叫囂著要給中國點顏色看看,26枚原子彈已經準備就緒了。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演講結束幾小時後,杜魯門直接下令: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麥克阿瑟會準備26枚原子彈?他的職務被解除與這次演講有著怎樣的關係?杜魯門又為何要解除他的職務呢?

事情還要從1950年6月25日說起,朝鮮和韓國在「三八線」附近不斷發生衝突,最終兩國打起來了。

朝鮮軍隊在戰爭初期節節勝利:6月28日拿下了漢城(首爾);7月20日把大田占領了;7月24日占領了木浦;7月31日又占領了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時的朝鮮軍隊所向披靡,已經占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

此時,麥克阿瑟一面強令美軍第25軍「不准再後退一步!」,一面又與其他高級軍官商量,準備實施仁川登陸計劃。

在麥克阿瑟的親自督戰下,在美英兩國百艘軍艦和數百架飛機的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順利登陸仁川,和釜山附近的部隊會合,將朝鮮軍隊打得節節敗退,甚至一度逼近鴨綠江。

10月,志願軍參戰,一上來就給美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麥克阿瑟依舊自信:世界上沒有哪支軍隊可以擊敗「聯合國軍」。他甚至在1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美軍即將發動一個可以一舉結束戰爭的行動。

單從這句話,不難看出麥克阿瑟的傲慢和對中國軍隊的輕視。不過很快,他就要為他的傲慢無禮付出代價了。

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1月8日,彭德懷連續發動了三次戰役,直接將「聯合國軍」打退到三七線南北地區。這下,麥克阿瑟就成為了全世界的笑話。

要知道麥克阿瑟過去可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盟軍最高統帥;而彭德懷過去只是西北野戰軍司令員、西北軍區司令員。眾所周知,美軍各方面比如人數、武器裝備、伙食等都優於志願軍,堂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居然干不過一個軍委副主席彭德懷,還被打回了「三八線」,這老臉肯定是掛不住的。

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決定使用原子彈,這才有了1951年4月11日的那段話。如此瘋狂的想法,杜魯門和華盛頓方面會同意嗎?

幾個小時後,答案就出來了——麥克阿瑟收到了杜魯門的解職通知。

但實際上,杜魯門也是支持使用原子彈的,甚至還將自己的想法付諸了實踐:1951年4月,他將配備有原子武器的B-29轟炸機部署到關島,並將消息傳到毛澤東那裡。還命令國內儘快完成原子炮的研究。

那為什麼杜魯門最後會轉變態度呢?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二戰剛結束不久,各國都元氣大傷。當初就是投放了兩枚原子彈,才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若在這個時候,對志願軍再次使用原子彈,無疑是向世界宣戰,也是把自己的野心公之於眾。杜魯門和華盛頓方面還不敢這麼做。

第二,不管怎麼說,韓國背後有美國撐腰,朝鮮和中國的背後可是有蘇聯。老毛子,美國暫時還不敢惹,只敢勾結其他國家進行「冷戰」。

第三,原子彈殺傷力極大,若是想把原子彈用在朝鮮戰場上,就必須得讓美軍撤出陣地,否則就會誤傷隊友。更何況現在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並非東亞。

事實上,即使美國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也並不意味著美國就停止了對中國的核威脅。他們因為各種因素不能使用原子彈,但卻一直在研究比原子彈威力小一些的「原子炮」等武器。甚至在放棄研究之後,遇到點事,就會對中國進行核威脅。這樣的威脅直到中國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才結束。事實證明:只有擁有足夠的武力,才能有話語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7adb34fae0b39630230020d704d6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