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的想要去做一件事,基本上都能成,因為有一種信念

2022-03-10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當真的想要去做一件事,基本上都能成,因為有一種信念

當一個人真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是發自內心的那種,那麼這件事通常情況下就能成,因為信念很重要。

我們很多人為什麼不能成事?就是因為成事需要勇氣,需要膽量,需要執行力。我們對一件事的思考有時候沒有那麼深刻,就像我每天都要寫文字,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寫,我也不清楚,但覺得就是要寫,而且要一直寫下去。

有些事,就算不給錢,都願意干,因為幹事的過程中很快樂,很享受。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這是一個經歷,也是一個過程,更是生活的印記。

我們在很多時候是茫然的,是迷茫的,甚至不知道自己這一生的方向何處何從?就像我在單位上班一樣,每天正常上下班,然後到了每月領取工資。這種狀態在剛開始的階段挺不錯的,但是逐漸就變得麻木了,就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了。

其實生活的樂趣有很多很多,需要的是我們要有意識去改變自己的意識層面。比如此時此刻我可以不寫這文字,但是又感覺到不寫還真不行,必須要寫,而且要反覆寫。在反覆學習的過程中突破自己的能力局限,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當我堅持寫一天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我堅持寫一年的時候,那種感覺就來了。這就是複利的效果。

很多人看似是沒有堅持到最後,其實是因為沒有把當前的這件事給做好,或者從當前的這件事中沒有找到自我的成長。

一個人始終都在追求自己的成長,而且是反覆追求自己的成長。在反覆追求的過程中突顯出來的就是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勇氣。

我們為什麼要每天奔跑?每天奔跑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不奔跑行不行?其實也是可以的,可以直接躺平,可以什麼都不幹,可以直接睡覺打遊戲。

但是話又說回來,總感覺哪裡不對勁,總感覺哪裡讓自己不舒服了。就像那些有錢人,他們依然過得不快樂,依然還是有很多的不滿足,這時候怎麼辦呢?物質層面的慾望很容易滿足,但精神層面的就太難了。

因為精神層面的東西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摸索才能夠得到的。我們不清楚未來的自己會活成什麼樣?但是可以要求自己此時此刻活成什麼樣!

人要有倔強的精氣神,這種倔強的精氣神會帶給自己更多的果斷和勇氣。當和一個人相處不舒服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就會讓自己不舒服;當和一個人相處很舒服的時候,那麼這個人確實讓自己很舒服。

舒服是暫時的,舒服不是長久的。長久的舒服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陪伴。當我們在積累和陪伴的過程中去挖掘彼此的美好,那麼內心就是踏實的,內心就是實實在在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這其實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能有幾人可以做得到?其實挺難的。但是讓自己每天好好玩耍,這還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玩得比誰都開心。

幸福快樂的真實感受是通過自己的奮鬥來的。別人給自己1萬元,與自己奮鬥拼搏得來的1萬元,這兩種感受是不一樣的。第二種感受會更加強烈,而且會更加有回憶感。

人生匆匆,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積極去做,勇敢去做,不要後悔,不要害怕,就這麼義無反顧去做。過程做好了,結果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763cb79db107b4e9208afeff930b7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