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說不過一個北京人,永遠!

2022-04-11     走吧自駕游

原標題:你永遠說不過一個北京人,永遠!

世界上的城市無一不是複雜多面的,但是北京格外複雜。

它很新。

也很舊。

它很高端。

也很市井。

它很開放。

也很保守。

說起北京,很多人映入腦海里的第一畫面都不一樣。

有人是故宮,有人是天安門,有人是天壇,有人是長城,可我覺得北京的代表該是北京人

不過在聊北京人之前,咱先來看看北京這座城。

人稱古都文化為「胡同文化」,此話實不為過。

胡同,記下了北京的變遷,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場所,更是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高樓大廈哪國都有,但唯獨胡同、四合院除了北京沒二份兒。

一棵棵棗樹、槐樹、香椿樹下,一座座灰牆灰瓦,幾千條胡同啊,就像毛細血管,將城市和歷史緊密相連。

01

北京胡同

胡同原為蒙古語,即小街巷,北京的胡同大都形成於元,在明、清進一步發展。

從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詞的寫法從元朝到清朝就有:弄通、火弄、火疃、火巷、火弄、胡洞、衙同、胡同、忽洞、湖洞等十多種。

北京城,就像一塊方方方正正的豆腐,而胡同則把這塊大豆腐切分成一塊塊小豆腐(四合院),北京人就在這兒生活著。

錢鍾書、汪曾祺、周作人、徐悲鴻、郁達夫、齊白石等就曾當過初代「胡同北漂」,在這裡寫下各種深愛的北京的秋,以及眷戀著的,故都的春。

在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

上世紀末,曾經有人做了一個統計,北京的胡同巷子一共有6209條。

別看這胡同從外表上看模樣都差不多,但它們的特色卻各不相同。

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

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長十來米,在琉璃廠東街東口東南,桐梓胡同東口至櫻桃胡同北口。

圖片來源:微博-花到謝時恨秋風

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最寬處32·18米,位於北京市西單地區,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

最短的胡同——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位於宣武區東南部,西起大喇叭胡同,南至永安路。

最狹窄的胡同——高筱胡同,位於崇文區西北部,此街中間經過五個拐彎,南段最窄處僅能容一人行走。

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位於宣武區東部,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

最古老的胡同——磚塔胡同,建於元朝,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

此外,北京的胡同名還十分有意思,不像「廣州路」、「南京路」那麼正規官方,北京的胡同名生活得你無法想像。

柴、米、油、鹽、醬、醋、茶,金、銀、銅、鐵是應有盡有,衣、食、住、行五行八作是全之又全。

吃的: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大院、醬坊胡同、醋兒胡同、茶兒胡同、乾麵胡同、細米胡同、燒酒胡同、豆腐池胡同;

用的:筆管胡同、手帕胡同、取燈胡同、錐把胡同、劈柴胡同、寶鈔胡同、金果胡同、銀閘胡同、銅光胡同,胭脂胡同、翠花胡同、香串胡同;

穿的:褲子胡同、帽兒胡同、李紗帽胡同、方巾巷、草帽胡同,氈子胡同;

木的:柳樹胡同,棗林胡同、椿樹胡同、柳蔭街。

還有的胡同如果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那這條胡同就會以這個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胡同。

圖片來源:微博-李文強LWQ

胡同,承載了北京的變遷,也記錄了北京人的喜、怒、哀、樂、憂、愁、歡、悲。

02

北京人

北京人特別好辨認。

因為他們一開口,根本就藏不住——太貧了。

——我長得帥麼?

——嗯,把臉擋上,跟演員似的。

——爸爸,我餓。

——你去年沒吃飯嗎?

就算你罵他,他都能接住,而且你還不知道怎麼還嘴。

——你就是一二混子!

——您怎麼知道我筆名!

北京人損人損得特別有藝術感、特別一針見血。

梁實秋老先生就曾說過:「讓他的面孔由白而紅,由紅而紫,由紫而灰,這才是罵人的上乘!」

《我愛我家》里,劉大媽形容和平口吐白沫,說的是:「志國,你見過那剛上岸的河螃蟹嗎?」

北京人說話還喜歡添佐料。

「嘿」「喲」「嗬」「嗨」「嚯」是常規操作。

「嘿呦喂」「好傢夥」「媽爺賊」是加重語氣。

哪怕就是忘詞了,北京人也能強行把中間的沉默填滿。

「就那那誰...內小子叫什麼來著,就你認識內個..」

「就那哪兒,咱以前常去內個,就那..」

「就內個內個內個是吧,你明白我意思吧...」

北京人還很懶,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對話塞得更滿,話說得飛快還愛吞字。

比如:

「尿尿尿」——您好。

「裂裂裂」——厲害。

「冰冰冰」——不行。

可以說,跟北京人聊天就是在做閱讀理解。

一句話總結:跟北京人聊天很難。

可您要是問他們為什麼還跟北京人聊

「因為北京人說話實在是太逗樂了!」

跟北京人呆在一塊,再小的事情,也能被他們侃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聽了就覺得生活特別有勁兒。

北京人還有一大本事,就是講大道理。

他們總能把特別大的道理,說的特別通俗,有的時候甚至有點粗俗。

比如: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兒」

「人生就是個褲衩,什麼屁都得兜著」

「跟狗搶路,讓狗先過,不丟人」

······

乍一看,怎麼能說得這麼「粗俗」呢?

但仔細一品,誒說的還真是那麼回事兒!

北京人,總是能用嘻嘻哈哈的玩笑話開解別人,開解自己。

中國是個最世俗的國家,一眼望過去,烏泱泱滿是功名利祿與衣食住行。北京的世俗卻別有一番滋味,雄心壯志、挫折打擊、家長里短,還有種種無可奈何,全部消解於插科打諢之中。

在北京,每一句「對不起」不一定換得來「沒關係」,但每一句「你大爺」一定能換來「你大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73484f40a24fbf2084b687d9df22f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