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我們該如何預防?

2023-12-22     新周刊

原標題: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我們該如何預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科普中國

(ID:Science_China)

作者:李侗曾

今年入冬以來,各地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都進入了高發期。此輪呼吸道傳染病呈現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態勢,感染高峰是以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這樣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為主。

針對這波呼吸道感染高峰,科普中國邀請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就當前網絡上常見的關於呼吸道疾病誤區進行詳解。

今年冬季為何會出現

呼吸道感染高峰?

今年冬季呼吸道感染人數超過前幾年同期水平,而且感染者以兒童和青壯年人群為主,老年人群相對較少,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情況。

因為過去幾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通過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外出等措施降低了各種呼吸道病原體的感染,從而導致群體對呼吸道病原體的免疫屏障下降,尤其是兒童群體這種免疫落差會更加明顯。

(圖/unsplash)

另外,感染性疾病自身有流行周期,通常 3~7 年會有一次流行高峰,今年多種病原體恰好到了流行高峰的年份。

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流行,

疊加感染會增加重症的發生率嗎?

由於多種病原體都在流行,確實存在疊加感染、混合感染、反覆感染的情況,這些都可能導致患者病程更長、症狀更複雜、重症風險更高,住院需求增加。

從社交媒體來看,

感覺肺炎支原體患者特別多,

今年真的是支原體大年嗎?

肺炎支原體的感染也有流行周期,確實每隔 3~7 年會有比較明顯的流行高峰。今年肺炎支原體的感染人數較前幾年明顯增加,其中主要原因是符合流行的客觀規律,當經過幾年流行低谷期,人群免疫屏障下降後,就會有一次流行高峰。

(圖/unsplash)

另外隨著檢測手段的進步,支原體的檢測率增加,檢出人數也會增加,確實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醫療機構的檢測採樣抗體檢測會導致假陽性率增加。因為支原體本身存在很多輕症和隱性感染者,一部分人的抗體陽性可能是既往感染,並不一定是最近感染的,這可能會導致支原體的假陽性率偏高,也會影響後續治療方案和治療效果。

當前流感感染率持續上升,

現在打疫苗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如果能接種,應儘快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流感發生率以及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機率。通常接種流感疫苗 2~4 周后,人體就會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

當前流感感染率比較高,尤其是流感重症病例的高風險人群,建議儘快接種,不僅能降低自己感染風險和重症風險,對家庭成員也有保護意義。

(圖/unsplash)

已經感染過流感病毒的人員,如果沒有接種過流感疫苗,也建議儘快接種。在同一個流感季節,可能同時有 2 種,甚至 3 種不同的流感病毒株流行,感染一種病毒不會使機體產生對其他病毒的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多種流感病毒感染。

比如,今年冬天流感以甲型 H3N2 流感毒株,但是也有少數流感病例是由乙型流感毒株引起的,因此即使感染過甲型流感病毒,接種疫苗還可以額外獲得針對乙型流感病毒的保護。

萬一中招

如何確認是哪種病原體感染?

知道是哪種病原體感染重要嗎?

如果出現症狀,需要儘量分析評估自己感染的是哪種病原體,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有意義。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病原體感染呢?

第一是根據接觸史判斷。

儘量了解自己接觸的人群中是否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是否有人已經確診流感或者肺炎支原體感染,這些接觸史對判斷自己感染的是哪種病原體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接觸流感病例後出現發熱和咳嗽、咽痛等症狀,很可能是被傳染了流感病毒。

(圖/unsplash)

第二是根據症狀判斷。

流感的典型表現是起病快,有高熱、咳嗽、咽痛和明顯的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症狀,而肺炎支原體感染起病相對慢一些,典型表現是反覆高熱,早起以乾咳為主,後期可以有咳痰,而普通感冒症狀比較輕,不發熱或者只有低熱,典型症狀通常是鼻塞、流涕、打噴嚏和咳嗽、咽痛,一般 3 到 5 天可以自愈。

患者了解自己是感染的哪種病原體,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有意義,尤其是流感,早診斷可以儘早抗病毒治療,降低重症風險,縮短病程,降低傳染風險,尤其是對重症病例高風險人群,儘早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危重症風險。

(圖/unsplash)

另外流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診斷後應該及時隔離,避免傳染給周圍人。對於肺炎支原體或者一些細菌感染,診斷後使用抗生素治療同樣可以降低重症風險,縮短病程。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

一感冒發燒,

就要立馬就診嗎?

或者達到什麼情況要就診?

普通感冒一般症狀比較輕,3~5 天左右可以自愈,通常不需要到醫院就診,主要是在家休息,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鎮咳祛痰藥物等緩解不適症狀。如果超過 3 天仍有反覆高熱、有呼吸急促、喘憋、吸氣費力、胸悶、胸痛、進食差、精神萎靡、嗜睡等嚴重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感冒發燒後,

如果在家護理要注意什麼?

出現感冒發熱症狀,應該及時休息,儘量與家人保持隔離,儘量選擇有單獨窗戶的房間隔離。如果無法避免接觸家人,雙方都要戴好口罩,儘量保持一定距離,減少家庭傳播風險,尤其是需要保護好家裡的老人、兒童、孕婦等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近距離接觸。

(圖/unsplash)

患者自己要保證充分休息、適當增加液體攝入、根據症狀情況選擇解熱鎮痛藥物、止咳化痰藥物。病情如果明顯加重,或者超過 5 天沒有緩解趨勢,需要及時就診。

這一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

如何做好預防?

首先是考慮疫苗接種,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儘量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各種疫苗的適應人群不同,如果沒有接種禁忌,應該儘量通過疫苗接種保護自己。

第二就是出現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應該及時自我隔離,作好防護,儘量避免傳染他人,不提倡帶病上班上學,生病期間不參加聚會和探親訪友活動。平時通過戴口罩、勤洗手、多開窗通風、注意咳嗽禮儀、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保護自己,外出儘量減少在人多空氣流通差的場所的停留時間。

您在這波呼吸道感染高峰中,

有印象比較深的病例嗎?

今年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些患者是重複感染和混合感染,有個同事的兩個孩子,第一次是 8 歲的哥哥流感,沒過 3 天,3 歲的弟弟也流感了。提醒孩子的媽媽,這種情況應該在哥哥診斷流感時候,及時隔離弟弟,並且可以考慮暴露後預防使用奧司他韋顆粒來。

(圖/unsplash)

結果哥哥流感康復後去上學,不到一周又感染了肺炎支原體感染,這次媽媽及時隔離弟弟,避免了弟弟被傳染,可是又是 2 周后哥哥再次發熱、咽痛,這次來了後醫生檢查發現是猩紅熱,是鏈球菌感染導致的,也是呼吸道傳染病。

一個兒童一個月內三次呼吸道感染,讓我印象深刻,這也提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預防是相對困難的,大家應該重視起來。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6b5c74e98708b53cdb76b9329fec0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