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王子文戀情翻車:這一次,終於看清他了……

2022-08-30   窈窕媽媽

原標題:35歲王子文戀情翻車:這一次,終於看清他了……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一年前,王子文和吳永恩相識於戀綜。在網友的見證下,開始了偶像劇般的甜甜戀愛。

人們怎麼也想不到,一年後,甜蜜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爭吵、冷戰和敷衍。

從前那個帥氣溫柔的理想型,突然成了不體貼不包容的下頭男。

無數網友直呼「真實」,像極了廣大情侶戀愛中的樣子。

王子文和吳永恩的戀情之始,堪比偶像劇。

第一次見面,就詮釋了什麼是一見鍾情。

背對著坐的兩個人,偷偷看了彼此一眼,電光火石之間,螢幕前的每個人,仿佛都聞到了愛情的味道。

而接下來吳永恩的溫柔體貼,更是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美男友」的樣本。

他事事考慮她的感受:

王子文手冷,他一把抓住幫她捂熱。

他告訴王子文,累了,可以隨時在他肩膀休息;難過時,也可以向他示弱。

他滿眼寵溺和包容,什麼都依她。

王子文說他穿得老氣,他笑笑讓她挑,穿什麼聽她的。

對視時,眼神拉絲,能把觀眾甜化。

她眼睛裡的星星,是被寵愛生出的光。

溫柔、細心、事事為她考慮,帥氣又有才華,這樣的男人,又有誰會拒絕呢?

節目最後,吳永恩問王子文:你願意成為我的女朋友嗎?

她回應「我希望你永遠不要放手」。

節目外,二人一起出席活動、逛街、旅遊……繼續書寫「神仙愛情」。

然而一年過去,近期兩人再次攜手上綜藝《牧野家族》,親手打碎了這「完美愛情」濾鏡。

綜藝《牧野家族》開播7期,王子文和吳永恩爭吵就沒斷過。

有個出圈名場面:

王子文對吳永恩說「我給你做個白糖番茄吧?那個很好吃的!」

吳永恩板著臉「我們一起吃,你不是給我做!」

王子文尷尬回應「哎呀,有這麼重要嗎這詞兒」。

隨後二人陷入沉默。

很多人說,吳永恩是因為不愛了,所以才挑刺。

我倒是覺得,問題沒那麼嚴重。矛盾的根源還是在於思維差異和生活方式不同。

王子文本身就不擅長做飯,她所說的「為你做飯」其實是想表達:雖然我不會做飯,但我可以為了你做。

這是她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而吳永恩非但沒有體會到這種愛,反而覺得這是一種自我感動,甚至是道德綁架。

海靈格曾經說過「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從小在美國長大、接受西式教育的吳永恩,聽到王子文要給他做飯,下意識覺得這是一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而他不得不被動接受。在他看來,是一種束縛。

這其實是源於兩個人成長環境不同而造成的思維差異,而這種差異,靠冷戰是永遠不可能解決掉的。

隨後,二人矛盾再次升級。

王子文想做洋蔥炒肉,但吳永恩則表示肉需要解凍,提議做雞湯泡飯。

兩個人因為一道菜產生了爭執,王子文留下一句「你不能因為你無所謂,就覺得我也應該無所謂」後摘掉耳麥,委屈落淚。

其實這次的矛盾說來也簡單:

王子文想的是,吃好點,別湊活。

吳永恩想的是,節目給的食材有限,隨便吃點。

也就是說,王子文更注重當下的生活體驗;吳永恩更注重長遠的計劃,這原本無可厚非。只是他們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沒有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發生矛盾後,二人選擇沉默,沒及時溝通,這是大忌。

看到這,不少人都發現這倆人溝通上問題還挺大的。

果然,二人再次爆發爭吵。

起因是節目組問他倆一天需要多少瓶水。

吳永恩得知其他嘉賓每天用6瓶或8瓶,決定跟節目組說他倆每人每天也只需要6瓶。

王子文表示她和吳永恩做飯比較多,兩個人加起來才12瓶肯定不夠。

吳永恩反問:沒有水會讓你這樣死在這裡嗎?

王子文:那沒譜。

吳永恩:那你也太……

王子文:我們要為這事開始產生分歧嗎?你有你跟他們相處的方式,我有我跟他們相處的方式,可以嗎?

吳永恩:我沒說了。

吳永恩拒絕溝通,然後擅自作主,跟節目組要了12瓶水。

或許他是為了節約用水,但這件事,他沒有尊重王子文的態度,也沒有做到認真溝通。

節目中,這樣的細節其實還有很多。

比如,明知王子文喜歡吃辣椒,他還執意把辣椒醬扔掉。

吳永恩:你沒有辣椒,你就不能活下去了是嗎?

沒辦法,王子文只能丟掉一瓶。

吳永恩步步緊逼,王子文遷就忍讓,這段我看的時候特別窒息。

兩個人出現矛盾,沒有一次能夠坐下來好好溝通,耐心聽聽對方的想法,然後去處理。

橫亘在他倆關係的矛盾,從來沒有被正視、更沒有被解決。所以每一次衝突,都是無效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架都白吵了」。

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因為同一類事情發生衝突、冷戰、稀里糊塗和好,然後再衝突、冷戰……進入無限循環,直到彼此把耐心耗盡,關係最終破裂。

在他倆身上,其實有很多戀人和夫妻的影子。

他近在咫尺,卻因為溝通造成的矛盾,仿佛天涯。

可以說,能不能正常溝通,是兩性關係是否健康的關鍵。

那麼在戀愛或在婚姻中,當雙方發生衝突,如何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呢?

尊重思維差異

心理學家德博拉·坦嫩在著作《你誤會了我》中指出,男女交流時會因為思維和立場不同產生理解差異,導致隔閡,所以,很多夫妻往往無法很好理解對方的意思。

他在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伊芙即將進行胸部腫瘤切除術,她找到丈夫,想讓對方安慰幾句。

沒想到丈夫說「你還可以做胸部假體手術」。

伊芙大吼「你根本不理解我的心情」。

丈夫覺得很委屈,自己明明在安慰妻子,為什麼她反而更生氣了。

其實,妻子只是希望丈夫能安慰幾句,讓她不那麼緊張害怕。

但丈夫卻理解為,只要他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妻子就不會焦慮了。

前者,想要情感上的安慰;

後者,卻從理性的角度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就像我們對老公說身體不舒服,他問「要不要去醫院」一樣令人失望。

作家山本昭生在《換位溝通》有這樣一句話:會換位思考的人,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溝通更順暢。

女性更注重情感需要,而男性更偏向理性思考。所以,溝通的時候,儘量理解彼此思維差異,學會換位思考,減少誤會、避免衝突。

用溝通代替沉默

朋友經常抱怨,一吵架老公就沉默,要被氣死了。

不久前,倆人又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產生了爭執。

兩個人吵著吵著老公突然去洗手間冷靜,躲了半個多小時才出來。

「完全不敢想像,如果未來幾十年如果一點事就這樣冷暴力有多可怕」。

為什麼吵架時,男人容易沉默?

對此,我採訪了一位男性朋友,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吵架時,她都會說很多傷人的話,我不知道怎麼第一時間和她去溝通。我不是想沉默,我只是怕在她情緒爆發時溝通,會導致矛盾越來越大。

爭吵時,一個喋喋不休,一個沉默逃避。這樣的場景,很多夫妻都不陌生。

這種現象可以用格雷的「基本需求」理論來解釋——他認為男性和女性在情感需求的重點不同。男性更注重:接受、讚美、肯定。女性更注重:了解,尊重,忠誠,安慰。

人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需求,而忽視對方。

然而,愛是相互的,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需求,還要看到別人的需求。

解決方式也很簡單,男人可以在沉默之前說「我先冷靜一會,然後我們再談」這樣比什麼不說,把對方晾在一邊強。

女方也不要主觀判斷「對方不愛自己了」或者「不說話就是默認了」這樣只會讓關係更僵。

保持禮貌策略

有人會疑問:結了婚以後,都是自家人了,還禮貌什麼?

其實,不管是陌生人、朋友,甚至親子和夫妻之間都應該保持禮貌。

就像平時孩子主動給你拿東西,你肯定會說「謝謝寶寶」。

親子之間都要有禮貌,夫妻之間自然也不例外。

心理學家Brown和Levinson認為「禮貌策略」能提升交流質量,增進親密關係。

這兩天,有讀者告訴我,她和丈夫吵了一架。

起因是,丈夫生病了,她貼心地給丈夫煲了雞湯,結果吃飯的時候喊了幾聲都不來吃飯,她一下子就火了,衝著丈夫大吼「磨蹭什麼呢,病死你才好」。

丈夫說「你說話太惡毒了」。

她也委屈,明明是為對方好,結果人家還不領情。

其實,如果她能夠禮貌一點,對丈夫說:「雞湯喝了好得更快,記得早點喝」。

禮貌並不意味著關係的疏遠,反而會因為得體的語言表達,讓彼此在溝通時如沐春風。

不久前,一位丈夫給妻子拍下的一段視頻火了。

視頻里,妻子手拿水杯,溫柔地對著丈夫說「哥哥,你半夜給我把水接好,我真的特別感動,但是我能不能給你提個小小的意見呢?」

丈夫漫不經心地問「啥?」

妻子說「你以後能不能不要給我接85度的水,或者是100度的水,我喝60度的水」。

丈夫解釋說「我想著你半夜起來喝,溫度降了剛好嘛」。

妻子笑嘻嘻地指著手裡的杯子,悄聲說「可是它叫保溫杯,我半夜就喝了三口,實在是太燙咧」。

丈夫恍然大悟,連連道歉。

不少網友為她點贊,表示她說話有水平。

先表示感謝——詢問是否能提意見——委婉表達。

其實,這就是「禮貌策略」。

舉這兩個例子,也是想告訴大家:溝通時,言辭儘量別太尖銳,保持禮貌,會讓關係更好。

夫妻溝通的層次決定了婚姻的層次。

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然而,多少人真正把這句話刻進了心裡。

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是習慣把好的一面留給別人,把壞的一面留給了親近的人。

楊絳先生說過:

生活一半柴米油鹽,一半星辰大海。

放一點鹽,它就是鹹的,放一點糖,它就是甜的。

想調成什麼味,全憑自己。

希望更多人記住——最大的溫暖,是好好說話。

參考資料:

綜藝《牧野家族》

任芷瑩,張順生.男性和女性互相交流時的思維差異:讀《你誤會了我》[J]. 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6):52-55.

田櫻花.語言交流中的性別差異及其根源探究[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23(0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