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新聞傳播娛樂化,打開Z時代新聞解讀新視窗

2022-09-27   睿財經

原標題:視頻新聞傳播娛樂化,打開Z時代新聞解讀新視窗

睿財經訊(文/周鑫)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短視頻應運而生,改變了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與習慣,圖文方式的傳播性逐漸降低,充分反映媒介特質的短視頻仿佛在人們不經意間超越文字、圖片,成了海量用戶展現自我、聯絡交友、開心娛樂、記錄美好生活生產場景的主要表現形式,自然而然也成為機構平台流量變現、增強用戶黏性、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除了各商業媒體站在時代的風口,相繼推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短視頻平台如抖音、快手、火山、西瓜、梨視頻外,傳統大眾媒體也當仁不讓,精心打造的客戶端不僅上線了視頻頻道,而且生產出了不少吸引眼球的爆款作品。「Z世代」更是視頻新聞傳播娛樂化的主要受益者,為了解國家政策、關注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提升科學知識、普及生活常識打開了一扇新聞解讀新視窗。

社交媒體成為Z世代人群常用新聞資訊獲取渠道

Z世代( "Generation Z",1995- 2010年出生)是數位技術的原住民,網際網路和數碼產品是他們與生俱來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技術革命的推動下,Z世代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的性格也更加自我獨立,更加關注人生的體驗感,同時也更加懂得去挖掘最好的價值和服務。我國Z世代群體活躍用戶規模達到2.75億,占全國總人口比重超過1/8。

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布了一篇名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Z世代人群獲取新聞資訊習慣研究報告》的調查文章,深入調查了Z世代人群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方式,以及通過對獲取新聞資訊內容的分析,總結出Z世代人群獲取新聞資訊的習慣。《報告》中有七大關鍵發現,第一條就是在新聞客戶端、社交軟體、短視頻三大渠道用戶APP使用量統計中,社交媒體下載量最高,隨著社交媒體平台新聞資訊內容的不斷豐富,Z世代人群無需跳轉其他軟體即可關注到最新新聞資訊,大大減少Z世代用戶平台跳轉的煩擾,社交媒體成為Z世代人群最常使用的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

視頻新聞成本更低、「人民性」更強,符合主流意識形態需求

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小說、雜誌爆髮式增長,原因是在經濟下滑期低成本娛樂成為主流,現在短視頻同樣是低成本娛樂的一種方式,比電影、小說、雜誌的成本更低。更低的成本能夠帶來更廣泛的受眾,讓視頻新聞的人民性更強。

習近平總書記說,「受眾在哪裡、讀者在哪裡、用戶在哪裡,我們的工作重點就在哪裡」。伴隨媒介形態的平民化,時政新聞短視頻只有從人民的角度出發進行創作,堅持平民視角,才能贏得受眾的認可。《總書記來到俺們農場》就是通過採訪「當事人」來表達真摯情感的。和傳統的時政新聞相比,不管是政策說明,還是展示領導人的形象,時政新聞短視頻的語態都更富趣味化和平民化。

還有反映現實畫面的短視頻和《四分鐘帶你看「一帶一路」》,《手繪:中國「主場外交」有多燃!》,央廣網製作的《東風萬里繪宏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紀實》等一些動畫短視頻,對新聞事件尤其是政策性新聞進行了解讀和回顧,通過內容創意使新聞事件本身在用戶和讀者之間進行更廣泛的二次傳播,動畫的形式也讓新聞事件深入淺出、寓教於樂,深受Z世代人群喜愛。

另外,央視「V觀」是央視在融媒體視域下的一大創舉,主要布局在央視網與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傳播平台上。針對每個傳播平台的不同特點,時政新聞短視頻的形式也要不斷跟進,推陳出新。例如,會議報道類型的可以做成「第一現場」,特殊時期的時政重大新聞可以做成「特別策劃」,還可以把現場的視頻和圖文結合起來做成「輕剪輯」等。「V觀」的標題也很有民間色彩,如《總書記考察煙台中集來福士都關心了啥》《這座摔跤場很酷》等標題都讓人倍感親切, 產生點擊的慾望。

短視頻新聞呈現形式更受Z世代人群青睞

作為一種新型的新聞文體,短視頻新聞通過影像、圖片、文字、音樂以及特效等符號元素的非線性編輯技術,直觀、快速、簡練地傳遞信息,以其「短平快」的生產傳播模式,為媒體延展了話語空間,也成為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手段,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新聞報道工作中。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作為短視頻新聞的主要陣地,大大地滿足了用戶使用碎片化時間獲得資訊及娛樂的需求。

而短視頻新聞的最大魅力,就在於精確到秒的有限時間進行簡短有力的表達:新鮮的報道、簡潔的文本、精要的畫面極大減輕了新聞資訊閱讀的壓力。新聞現場視頻讓讀者可以更加直觀了解新聞現場,在短視頻平台上的新聞呈現也以高潮集中式的剪輯快速吸引用戶關注,並以極短的時間讓Z世代人群了解新聞內容。對於對傳統新聞播報本就沒有耐心、隨時都會「離開」的年輕用戶來說,短視頻新聞提供了一種更加高效、直觀的新聞呈現形式。

舉個例子,《躺在電線上的冰雪 原來是這樣除掉的》這則短視頻新聞發布於2022年1月29日農曆虎年春節前夕,引發1億多網友觀看。它講述的是隨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廣水市牛脊山啟用除冰融冰裝置,給110千伏牛蓮線路除冰的新聞。視頻僅僅有四幕,沒有背景音樂,只保留了現場音。在短短8秒鐘的時間裡,出現了4種聲音:彈落冰雪的聲音,工作人員的口號聲、笑聲,轟轟作響、讓人聽著不舒服的風聲……從形式到內容都將簡短做到了極致。標題和文字無一處在說供電工人的辛苦,但又讓人不由得從心底里為這些基層工作者愛崗敬業的精神點贊。

因為短,所以視頻新聞更加聚焦,也更加滿足Z世代人群的需要。碎片化傳播時代,信息來源多元化使得信息內容呈快餐式消費趨勢。短視頻的碎片化傳播特色一方面體現在短視頻的時長的短小精悍;另一方面反映在短視頻的製作門檻比較低,操作起來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短視頻平台開放的評論功能,激發許多網友對短視頻的補充。他們在評論區或是補充新聞背景,或是「提醒」大家找亮點,或是分享觀點和看法,或是對視頻的音樂、配圖點評,大大豐富了短視頻本身的內容;而部分新聞娛樂化更適合當下人們的需求,自媒體更是如此。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等都發生著重要變化。 短視頻新聞本質上還是新聞。簡短有力,用細節說話,捨得之間,換個視角……讓短視頻新聞堅硬有力的「密碼」,背後依靠的仍然是過硬的新聞綜合素養,新聞的敏感性、文字的表現力、較寬的知識面、基本的視頻剪輯技能等。因此,了解短視頻新聞特點和創作方法,掌握不同平台傳播的調性,利用短視頻新聞拓寬新聞報道視角,對於傳播者來說充滿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