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有障礙?掌握這六種溝通方法,親子感情會更親密

2023-08-24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和孩子溝通有障礙?掌握這六種溝通方法,親子感情會更親密

隨著小傢伙慢慢長大,具備了一定表達能力的他們,開始變得不再那麼願意乖乖聽話,而這自然也意味著,父母們需要在親子溝通上花費更多的心思。不過想要和孩子保持高效的溝通方式,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家長們僅僅通過打罵、訓斥、威脅的方式來逼迫孩子乖乖「就範」的話,那麼,這無異於為親子關係埋下了隱雷。

同事張姐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不錯,這多少讓家裡有孩子的其他同事們感到羨慕。可是最近張姐卻很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煩惱,有不少和張姐相熟的同事對此感到意外,「你家孩子成績那麼好,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張姐聽後卻搖搖頭說,「我兒子雖然學習成績不錯,可是他的性格大有問題!整天跟吃了火藥似的,我和他爸爸的話一句也不聽!」

聽到張姐這番吐槽後,大家紛紛表示自家孩子也這樣,「別看我家孩子才剛上小學三年級,但是和大人頂嘴的本事可不小!真是分分鐘就能把我和他爸爸氣的炸毛了!」

有同事感慨說,「現在的孩子就是被慣的太矯情了,像我們小時候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不過雖然說歸說,但是真正捨得動手打孩子的家長還是少數。」

當然,有同事開玩笑地揶揄張姐道,「您家的那位不是初中老師嗎?怎麼連個孩子也搞不定?管得了全班的學生,卻管不了自家娃!」聽到同事這樣說後張姐十分無奈,「可說不是呢!人家還是專業搞教育的呢,可惜家裡孩子最不願意與之溝通的就是他爸爸!」

為什麼在大多數家庭中都存在著親子溝通障礙的情況?

時下孩子們身上的個性特質更加鮮明,更加多元的信息獲得方式也使得他們在思維方式上更加早熟。如果父母們的想法和認知不能夠跟得上孩子的成長腳步的話,那麼這很有可能會造成教育的偏差。

父母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以想當然的方式來與孩子進行溝通,全然不顧孩子的內心所想。時間長了,孩子們內心的表達慾望會因為長期受到壓抑而慢慢消散。屆時即便父母願意與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孩子卻選擇閉上了嘴。

掌握這六種溝通方法,親子溝通障礙輕鬆掃除

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們延續著自己兒時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不善於表達愛的他們對待孩子常常會失去耐心。不願意俯下身來和孩子平等溝通的父母,自然無法得到子女及時的情感反饋

第一:重點內容言簡意賅

有研究表明,在溝通交談中,孩子能夠保持專注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如果父母們不能夠言簡意賅的表達重點內容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對於整場溝通失去耐心。簡潔明了的內容表達更加容易幫助孩子抓住重點

第二: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溝通應該是一種有來有往的交流方式,所以在進行親自溝通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交流對象的位置之上。聽聽孩子怎麼說,這樣更有助於家長們把握接下來的溝通方向。

第三:儘量保持情緒平穩理智

如果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不能夠保持平穩的情緒狀態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把這種過激的情緒表達傳染給孩子,這也就會導致親子溝通氛圍變得緊張起來。理智的表達才能夠避免把孩子當成父母情緒的發泄對象。

第四:允許孩子提出不同見解

大人眼中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所以當有問題出現時,孩子極有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見解。家長們應該對此給予一定的理解和包容,更加大度的接受孩子提出的不同意見,這更有助於激發他們的表達熱情

第五:找到更多不同的交流方式

親子溝通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們並非要拘泥於一種非常正式的交流模式。

與孩子進行交談的機會,可以是在上學的路上也可以晚上臨睡前的半小時,根據不同的場景調整交流方式的進行,這更加能夠帶動孩子的談話熱情。

第六:注重對孩子的每一次許諾

對於孩子而言,大人的承諾是具有一定的信服力的,所以家長們不要輕易地消耗孩子對於父母承諾的信任感。

注重承諾的力量,做到言出必行,這不僅有助於家長權威的樹立,同時,也能夠激發孩子想要與之交流的慾望

好的溝通方式可以幫助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更加及時的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困惑。相反地,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也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所以,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應該是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課

枕邊育兒寄語:

當親子溝通障礙成為大多數家庭中的教育難題時,父母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引導孩子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這樣的教育才最有可能成功。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5160d0c13e47e189b4a0873349fb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