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不會停止,女人間的「戰鬥」自然也不會。與今天不少原配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相比,古代才女們在「護食」上,其實是相當高明的。
當年卓文君得知丈夫司馬相如有意納妾,寫了首《怨郎詩》,這就是著名的十三字詩,在詩中她共用了從一到萬13個數量詞,成功地挽回了丈夫的心。而到了元朝,著名才女管道昇也遇到同樣的情況,但她寫的是首詞,名叫《我儂詞》,詞中的「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當真是比瓊瑤阿姨還肉麻,她也成功了。
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位才女遇到的情敵,就更強大了。才女名叫薛媛,丈夫南楚材是當地有名的大才子,她的情敵是許昌一位大官的女兒。大官看中他的才華,非要將女兒嫁給他,而那位富家千金雖早知對方有妻室,卻還是將他強留在府中,並派人回他老家幫他取書畫行李,這無疑是在向薛媛宣戰了。
薛媛此時見不到丈夫,便揮筆畫了幅畫寫了首詩讓來者帶給丈夫,因為這首詩情敵落敗而去,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寫真寄夫》
晚唐.薛媛
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寒。
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為何要先畫幅畫,因為畫中人正是自己,所謂見面三分情,為的就是讓丈夫時時打開畫像,能念舊情。為何要寫首詩,因為詩中正是她要說的話。
詩的一、二句就是妙筆,意思是:我要提筆作畫,先拿起鏡子來照照自己,鏡中的人兒備覺清寒。詩人用一個「寒」字,一語雙關,竟是天氣陰冷,也是她的心寒,這10個字將一個委屈的婦人形容引入詩中。
詩的三、四句寫的是鏡中憔悴的人兒,她容顏衰老,兩鬢凋殘。正常女子為了挽回丈夫的心,自然是好好梳洗打扮,但詩人明白他們這對老夫老妻,早就不需要這些。真正能讓對方回心轉意的,是自己對他的一片真情,而為對方憔悴就是這份愛的最好證明。
五、六句寫自己畫肖像時的艱難,她想畫出自己的淚眼,這倒是不難,但是要將一腔愁腸畫出來,又該怎麼辦呢?這裡用一易一難相對,用淚眼與愁腸相對,在虛實和矛盾糾結中,一位相思入骨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
最後兩句是道了自己的目的,怕對方忘記自己,所以畫幅畫讓他時時看看。至此全詩落筆詞人沒有鬧也沒怨,只是希望對方不要忘記自己,試問世間哪位男子能捨得這麼痴心的妻。
全詩看似平淡,面對移情的丈夫,她不怨不恨,也絕口不提丈夫的過失,有人認為這是懦弱,但是我們在詩中並沒有看到卑躬屈膝,哀哀怨怨的懇求,我們看到是一片痴心。
據記載,南楚材讀完這首詩已是淚目,又天天拿著妻子的畫像出來端看,而富家千金見此狀知道自己比不過薛媛的地位,便認輸敗下陣來,南楚材最後也回到了妻子身邊,最後不得不說一句:才女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