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堅持「項目為王」,傾力打造中試載體

2023-04-21     光明要聞

原標題: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堅持「項目為王」,傾力打造中試載體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路毓 丁巧玲

作為全國最大的煤化工園區,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獲評2022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第5名。其中,在經濟總量、利潤總額、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單位面積產值等單項評比中,該基地累計固定資產投資排名位列第一。

4月1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了解到,該基地又一中試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寧東現代煤化工中試基地(以下簡稱寧東中試基地),寧夏希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聯合開展的傳感器用固體電解質材料研發項目,實現了室溫高電導率固體電解質材料的產業化生產,進一步豐富了傳感器使用材料種類,提升了傳感器使用性能。

作為全國最大的煤化工園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獲評2022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第5名。其中,在經濟總量、利潤總額、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單位面積產值等單項評比中,該基地累計固定資產投資排名位列第一。

上海東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項目在寧東中試基地進行試驗。王迎霞攝

系統謀劃 引育優質項目

4月初,記者來到寧東中試基地,被這裡的勃勃生機所感染。

寧東中試基地一期占地120畝的土地上,庫房、研發樓、變電站、循環水池及6個標準的中試車間,一應俱全,井然有序;二期占地近80畝的工地,4個生產車間和污水處理裝置建設現場,塔吊高聳,熱火朝天。

「目前,我們具備了年產60噸傳感器用固體電解質材料的能力。」寧夏希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靳曉健說。

近年來,隨著固體電解質材料在新型固體電池、高溫氧化物燃料電池、電致變色器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市場亟須高性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供給。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本級科技項目的支持下,靳曉健決定聯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展相關研究、進行中試開發,最終生產出相關產品並投入使用。

類似的「明星項目」還有不少。

北京海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有機液體儲氫項目,創造了3個月落地寧東中試基地的「寧東速度」,其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遠洋氫能運輸、機車載氫、輪船載氫、加氫站供氫、精細化工用氫等場景,預計將帶動新型加氫站、有機液體儲氫催化劑和儲氫載體3個中試項目和產業化招商項目落地。

在寧東中試基地進行試驗的上海東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項目,很好地解決了目前可降解塑料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脫水不徹底、裂解反應溫度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預計實現產業化後將拉動投資40億元以上。

堅持「項目為王」,這是寧東中試基地自2019年以來不變的初心。寧東中試基地聚焦工業催化、微反應技術、功能新材料和循環經濟四大領域,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開展服務 強化創新驅動

「最好的項目不是招來的,而是育來的。」寧東中試基地負責人王育如是說。

拿什麼育?答案只有兩個字——創新。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作為寧夏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不僅是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更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近年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優化創新生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科技創新正成為推動寧東「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與此同時,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科技和信息化局強化「店小二」服務,助力科技企業跑出發展「加速度」。為了便於企業創新,該局所有業務實現「不見面、線上辦」,常年受理、分季度評審企業研發立項項目,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團隊,鼓勵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落戶寧東並開展服務。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這裡初具雛形。

「得益於科技的浸潤,寧東中試基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長易靜華說。預計2023年,寧東中試基地將實現「保六爭十」,即爭取申請6—10個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在已完成科研投入6000餘萬元的基礎上,預計兩年內完成科研項目投入2億元以上,同時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億元。

堅持自主創新研發,這裡蓄勢待發。

寧東中試基地自主研發的水處理臭氧催化劑,已完成200小時小試試驗;低溫脫硝催化劑,已完成1000小時小試試驗,正在進一步優化。這兩個項目實現產業化後,保守預計明後年年度利潤在200—500萬元和500—1500萬元。

協同開展結對幫扶,這裡盡心竭力。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寧東中試基地努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產教融合和東西部協同創新,先後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寧夏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進行了深度合作。

目前,寧東中試基地累計完成裝置建設項目8個、試車項目5個、出產品項目3個、產業化項目1個,開局良好。

激發活力 推動協同發展

在王育看來,寧東中試基地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先後獲批各類榮譽14項以上,但是距離「建設國內一流中試基地」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寧東中試基地發展後勁不足,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和挑戰。」王育告訴記者,首先,寧東中試基地作為「科技創新型+化工生產型+公益服務型」的復合平台,在科研管理、人才引用育留和薪酬激勵等創新生態體系建設方面,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實現有效破局。其次,寧東中試基地涉及安全、環保、消防、節能、職業健康等領域的專業工作人員以及成果轉化所需要的資金、新工藝新設備、自動化及信息化系統等,都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雙碳」「雙控」背景下,煤化工產業大有可為。未來已來,寧東中試基地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易靜華表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將持續營造最優創新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不斷壯大創新發展隊伍;布局建設創新載體平台,厚植企業創新發展「沃土」;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增強企業高質量發展後勁,緊緊圍繞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王育表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引入央企研究院等一流機構,用足用好新型研發機構政策,開展委託運營管理,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引入大院大所一流人才團隊聯合科研攻關,提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企業科技水平;不斷夯實自身技術力量,大力開展股權投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今,作為國家標準發起者和參與者的寧東中試基地,其項目類別已由引入項目為主逐漸發展為以聯合研發與自主研發項目為主。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東西部開放合作,建設完整創新生態系統,使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以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氫能、高端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工等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並以寧東中試基地為載體,推進創新體系、創新能力、創新平台的建設。」王育說。

[ 責編:邱曉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3327025756c36cf176148e2c38dbb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