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男女比例失衡,班級45人沒一個女孩,「生男生女」不一樣?

2023-09-04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小學男女比例失衡,班級45人沒一個女孩,「生男生女」不一樣?

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嚴重。

前幾天,廣東揭陽有家長分享了一段送兒子開學報道的視頻。

這位家長發現,兒子全班一共45名學生,竟然沒有一名女同學,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小男孩。

等到家長們互相交流才知道,原來很多班級都是男孩偏多,女孩的數量明顯偏少。

對此有網友表示:

到時候這一屋子的「孫悟空」鬧起來,直接把房頂掀了,不知道班主任會不會崩潰。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可能都會發現這種情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男孩數量遠遠超出了女孩數量,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愈發嚴重。

雖然班上1個女孩都沒有這種情況比較極端,但男孩比女孩多這種情況卻並不罕見,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這是怎麼回事?明明現在「重男輕女」的父母越來越少,為什麼男孩還是比女孩多呢?

嘴上「生男生女都一樣」,心裡咋想的?

對於「重男輕女」現象,很多人可能會有一種感覺:

現在的年輕家長們對孩子性別似乎已經不再那麼執著了,甚至有些家庭還會更願意生一個女兒,顯得有些「重女輕男」。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重男輕女」依舊存在,那些年輕家長嘴上喊著「生男生女都一樣」,可能只是心口不一的假象。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0-9歲的性別比數據匯總,絕大多數地區都高於自然條件下的男女性別比例區間(105:100),男女比例失衡比較嚴重的省份,這個數字甚至高達127、130,整整比105高出了20幾個百分點。

顯而易見,這裡面勢必少不了人為因素干擾,為了能生出男孩,某些家長花了不少心思。

在下一代的性別問題上,很多人傳統觀念簡直根深蒂固地令人可怕:

男人才是家裡的頂樑柱,只有男人才能為家族延續香火,生女兒再好,嫁出去以後就是潑出去的水,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以後養老還得指望男孩,否則就抬不起頭來。

即便很多年輕家長明明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仍然是嘴上喊著「男女平等」,背後忙著努力生男娃,壓根就跟心裡想的就不一樣。

重男輕女,到底有多可怕?

隨便在網上搜索,「重男輕女」受害者的現身說法隨處可見,無數女孩在用自己的血淚經歷,控訴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不公待遇。

比如有些女孩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愛護,所以長大後也一直缺愛、自卑,失去了安全感,常常懷疑自己的價值。

擇偶時,由於小時候的痛苦經歷,常常在感情中患得患失,生怕自己哪裡表現得不夠好,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自己被拋棄;

職場上,因為價值感的缺失,無時無刻不在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哪怕因為這樣的性格吃盡苦頭,也在所不惜。

而最可怕的一點是,很多時候「屠龍者反成惡龍」,那些深受重男輕女之害的女孩們,在成為媽媽後又對重男輕女產生瘋狂的偏執。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掉老爺的稱呼的。」

但這卻造成了苦難的代際傳遞,讓女兒也重複自己當初充滿苦痛的遭遇,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生男生女都一樣」,要付諸行動里

對於性別平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

無論男女,都可以享有一樣的權益、資源、機會和保護,女孩應當擁有和男孩同等的權利。

因此,單單嘴上說著「生男生女都一樣」,根本沒什麼實際意義,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是保證孩子能夠獲得同等的關愛,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比如有些多子女家庭的家長,打心眼裡覺得女孩應該讓著男孩,家裡的資源就應該多分配給兒子,女兒只管養大,兒子則要養好。

殊不知,兒子女兒都與自己血脈相連,二者沒有親疏遠近之分,重男輕女只會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將「男女平等」觀念付諸到行動里。

比如陪伴孩子同樣的時間,給予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物質資源,孩子發生爭執時不偏袒任意一方等等,這些細節問題都要注意。

只有家長真正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生男生女都一樣」,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重男輕女」這種封建糟粕思想才能真正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歪媽結語:

有時候真的想不通:

大清都亡這麼久了,怎麼某些家長的心裡還留著辮子,男孩女孩有那麼重要嗎?

最後希望所有家長都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對待每一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千萬別厚此薄彼。

今日話題:你對重男輕女怎麼看?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2ffed060c71065800978bd55a49c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