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親戚說養女兒是養賠錢貨,我當場發瘋嚇壞眾人」:結局太爽了

2023-09-15     精讀君

原標題:「被親戚說養女兒是養賠錢貨,我當場發瘋嚇壞眾人」:結局太爽了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623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47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1

前幾天,看到一位網友吐槽自家親戚。

這位親戚是稿主的大舅兒子的老婆,也就是表嫂,平時少有往來。

某天,因為要商量一些事情,幾家親戚便都到大舅舅家。

稿主和媽媽坐在一起,身邊也都是一群女性親戚,一群人講各種八卦,稿主默不作聲在一旁玩手機,順道聽聽八卦。

說著說著,稿主隱隱約約聽到她們說女孩、錢什麼什麼的,便豎起耳朵認真聽了起來。

接著稿主就聽到表嫂說:「哎呀,你家是女兒,也沒結婚,現在養女兒就是養個賠錢貨啊,對吧某某!哈哈,對不對啊某某你說!」

某某是稿主的名字,表嫂一邊說著這話,一邊笑著看向稿主和媽媽。

看到稿主沒有理睬她的發言,她又一次叫了一遍稿主的名字。

稿主頓時來氣,心想這不就是純粹要找她的事兒嗎,火氣上來,她立馬陰陽怪氣道:

「嫂子你也知道你是個賠錢貨啊,從小一定被你媽媽說慘了吧,怪不得連生兩個兒子,真的是好福氣呢!」

表嫂斷然不會想到稿主有這樣的反應,她一下子愣住了,晃過神來立馬生氣了。

周圍的其他親戚見狀,就勸表嫂別生氣。

表嫂明顯破防了,開始嗔怪稿主怎麼對長輩這樣說話,沒有教養、不懂尊重長輩之類的。

稿主立馬反擊:

「你自己都知道賠錢貨是不好聽的話為什麼用它來形容我?

怎麼不想想你也是女性呢?

你說我說得,我說你就說不得了?」

表嫂也沒想到稿主會接著頂嘴,更加生氣了。

她直接拍桌子站起來,大叫怒罵稿主沒教養,自己就是開個玩笑,稿主一個女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沒規矩。

接下來,更多的人加入了「戰局」。

2

更多的親戚發現這邊的吵鬧也都來了。

表哥和大舅進來,了解了一下事情經過,便端起長輩的架子,先假模假樣地說了幾句表嫂,轉頭就來教訓稿主。

他們同樣用「不就是個玩笑、不懂事、怎麼能頂撞長輩」之類的話術,甚至後面還拿稿主不找對象來教訓。

稿主更加不能忍了,她開始懟表哥:

「別人說我賠錢貨了我就得忍著,那好,哥你真是個窩囊廢,我只是開玩笑。」

這下表哥也破防了。

場面一度混亂,屋裡的親戚有的在勸少說兩句,有的責怪稿主這麼大了也不懂事,因為一點小事搞得大家不開心。

稿主此刻已經「殺瘋」了,她點名反問一位親戚:

「這件事明明是我嫂子說錯話,我要說你家女兒是賠錢貨你這個當爹的會怎麼想,你女兒怎麼想?」

沒人接話,這位被點名的長輩也破防了,罵她沒教養。

周圍的人拉走他,勸他不要跟小孩子計較。

隨後,房間裡的眾親戚都在兩頭和稀泥,把這件事情糊弄過去,稿主也不再發言了。

不得不說,這一場景,畫面感太強了。

嘴碎的親戚,非要在嘴巴上占點便宜,對方不讓了,分明是自己先沒了教養,又要責怪對方開不起玩笑,沒教養;

和稀泥的親戚,事不關己就能慷他人之慨,真扯到自己身上,那是寬宥也沒有了,教養也沒有了。

稿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過是用同樣的說給對方,就讓對方上躥下跳。

就像不少網友說的,這結局太爽了,乾得漂亮。

面對這樣的親戚,就不應該過於忍讓,否則對方還以為你好欺負,任人拿捏。

3

很多人感嘆,親戚有時候比陌生人更難相處,因為你可以選擇朋友,卻不能選擇親戚。

確實如此,正如上述稿主的親戚們。

除了始作俑者表嫂的不知分寸、毫無教養,其他的親戚也是沆瀣一氣。

他們是非不分,只想找出一個犧牲者來維護親戚之間的體面與表面和氣,於是心照不宣地選出了一個自以為好對付的晚輩,也就是稿主進行道德綁架。

他們以為只要搬出「不懂事、沒教養」就能站在道德的最頂端肆意指責一個人,但卻沒有真正去辨別誰才真的沒教養、不懂事

他們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在這套體系里,無論物質還是精神,你都要弱於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達到凌駕於他人之上的「快感」。

在這樣的一群親戚之間,稿主的「發瘋」正是戳破了他們想維護的體面

於是他們氣急敗壞,對表嫂的話不以為意,卻認定稿主才是破壞親戚感情的壞人。

真是太典型了。

4

心理學專家李雪曾說:「界線,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這在上述親戚們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以親戚之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還要戴上「我是為你好」的帽子。

殊不知,親戚再「親」,也是個「外人」。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話,想必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如果遇到嘴碎甚至嘴賤的親戚,進行反擊,不是為了宣洩情緒,也不是鼓勵大家和親戚撕破臉。

只是藉由這種方式,告訴對方: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熟。

只有讓對方明確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你的底線,才有機會清楚你們之間的邊界,說話做事都得有點分寸。

任何良好關係的背後,都有著不用明說卻原則分明的界限,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24085cfc692b5a196e8b83e79bf8b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