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四川人怎麼泡茶館,已經在查機票了

2022-06-26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看完四川人怎麼泡茶館,已經在查機票了

一把瓜子,一杯三花茶,再佐以「龍門陣」(四川方言,指聊天),川渝地區一直都有泡茶館的習慣,這種慵懶安逸的日常,在如今內捲成風的時代中,顯得尤其珍貴與難得。

相比於江南地區的精緻,川渝地區的茶館要顯得「接地氣」許多。有些老茶館不僅保留了傳統的竹編椅和土灶,價格也低廉,花10元錢就能買一杯茶,舒舒服服坐一下午

泡茶館是川渝安逸生活的一部分

茶泡起,下午的休閒生活才算是正式拉開帷幕。

營業前,店家早早就給空杯子放上茶葉,碼放整齊,只等客人一來,就能迅速安座泡茶,每桌還會配一個開水壺,方便茶客喝完後自己續水。退休的中老年是主要客戶,曬著太陽眯個瞌睡,或者約上老同事老同學,擺會兒龍門陣,沖一會兒殼子,打幾圈撲克牌,把下午時光緩緩消磨掉。四川的不少茶館,也提供麻將作為消遣,麻友們湊齊,很多人一坐就是一下午,一手端茶一手拿牌,娛樂品茶兩不誤。

這樣的生活羨慕哭了

如今規格稍微高一點的茶館裡,消遣則更多樣,花個幾十塊采耳,就能在師傅各種工具的觸碰下,享受一盤顱內高潮;如果預算充足,還可以看一場精彩的川劇表演,這也是不少高檔茶館招徠顧客的賣點。

01

四川茶館裡的茶

/ 茉莉花茶最受歡迎 /

四川本地產綠茶較多,峨眉竹葉青、蒙頂甘露、青城山雪芽,雅安毛峰……都是茶館中的常見茶葉,一些茶館也提供非川渝地區的茶葉,比如西湖龍井、祁門紅茶、鐵觀音等等。

但在老茶館中最受歡迎、點得最多的,還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輕巧可愛,帶著清雅的香氣,和綠茶搭配在一起十分清新。茉莉花茶從特種、特級、一級、二級到五級,一共有七個等級,其中三級茉莉花茶,因為性價比最高,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風靡各大老式茶館。

一杯三花幾把椅子龍門陣很鮮」,這句歌謠中唱到的「三花」,指的就是三級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老式茶館裡的人氣擔當

蓋碗茶,則是川渝老茶館中的另一個特點。

茶拖穩穩噹噹地「抱住」茶碗,不會燙手。蓋子保溫,喝的時候還可以用蓋子輕輕划動茶湯,讓茶水濃淡更均勻,同時也可以撇去浮在茶湯上的茶葉。

四川的蓋碗茶

現在很多茶館,大多用帶手柄的白瓷青花杯,或者直接用玻璃杯,想喝一杯蓋碗泡的茶,要到有些年份的老茶館裡才見得到。

用白瓷青花杯和玻璃杯的也很多

四川很多茶館還有「白開水」這個選項,茶客可以自帶茶葉,到茶館只出錢買店家的開水,營業時間內可享受無限續杯。

除了傳統茶水,很多茶館也提供檸檬茶、菊花茶這種「不正式」的花草茶,再放上兩顆冰糖,喝不慣茶水的小朋友,或者平時不愛喝茶的人,也能在茶館中找到合適的飲品。

菊花茶和綠茶

02

四川茶館裡的「吃」

/ 吃吃喝喝的快樂搭檔 /

社交媒體上的新式茶館,喝茶時有豐富的西式、中式甜點小食搭配,而生活化的茶館中,吃食也各有千秋。

嬢嬢們約著在茶館小聚會,很喜歡從家裡自帶小零食、瓜子、花生、水果,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巴適得板。

自帶零食美滋滋

有些茶館會提供簡單的麵條和餃子,下午喝茶要是餓了,可以喊老闆給你煮一兩面,淺淺填個肚子。如果恰巧碰上賣豆花涼麵的擔子,也可以吃上一碗咸香麻辣的豆花,或者來碗涼粉涼麵。

四川豆花的精髓是蘸水

有些茶館,吃的選擇更多,比如成都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背靠鍾水餃的分店,餓了可以直接喊一個鍾水餃,還有甜水麵、擔擔麵、銀耳湯、三大炮、三合泥、葉兒粑、蛋烘糕……給自己安排一場原汁原味的川式下午茶,鍾水餃甜辣混合的紅油香氣,裹著餃子皮餡兒下肚,滋味濃厚難忘,吃完喝一口熱乎乎的茶水,解辣清口。

這樣的下午茶誰不愛

毗鄰購物中心的大慈寺內有個大慈茶社,可以喝茶聽戲,如果餓了食堂還有素齋提供 ,豆花飯、涼拌三絲、耙耙菜、湯圓……種類豐富,搭配得有滋有味。

大慈茶社的素齋

如果是遇到開在菜市場裡的茶館,那就更方便了。直接去各個攤位打包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拎進茶館,邊喝邊吃邊和朋友擺龍門陣。不夠精緻,但是快樂滿格。

菜市場裡的茶館

03

四川人喝茶

/ 讓人羨慕的慢生活 /

泡茶館,是四川人延續了很久的生活習慣。

在以前,不少人會趁農閒季節到附近的鄉鎮上做點小生意小買賣,茶館就成了大家喝茶歇腳、消磨時光的好去處。除了單純的休閒,在娛樂方式匱乏、交流溝通不便的年代,茶館提供了一個公共場所,讓大家聚在一起進行交流,除了「擺龍門陣」和「吹殼子」,生意往來、娶親說媒,都可以在茶館中談成。

以前茶館是交流溝通的公共場所

不少民間藝術家的舞台也紮根在茶館中,說書的、打金錢板的、講評書的,都是茶館中常見的表演者,著名的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年輕時轉行講評書的「出道舞台」,就在成都的茶館中。現在到了過年這些重要時刻,很多人也會聚到茶館看戲,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擁有傳統瓦房、老虎灶、竹編椅子這種傳統配置的老城區老茶館,已經逐漸在城市中絕跡,非常罕見了。

成都的大慈寺茶社

距離成都市中心30公里的雙流彭鎮,有一家觀音閣百年老茶館,裡面擺滿了被來來往往的茶客盤出油光的竹編椅,一壺一壺的開水在灶上不斷發出嘶嘶的轟鳴,坑坑窪窪的泥板地,瓦房天窗透出來的光照亮著昏昏暗暗的室內……

時光在這家茶館裡仿佛停滯,讓它完完整整保留了成都老茶館的面貌。

觀音閣老茶館

在四川隔壁的重慶,也有著相似的茶文化。重慶的交通茶館,也是一處將川渝老茶館風貌保存得較為完整的茶館。

茶館本是某交通單位的食堂,80年代改建成茶館,2005年時瀕臨破產,被川美的一個教授接手,保留了這份原汁原味的老茶館風貌。現在的交通茶館,不僅是附近居民的喝茶去處,也是重慶最熱門的打卡點之一。

重慶的交通茶館

不過,雖然老茶館在逐漸消失,但喝茶、泡茶館這件事,卻依舊是川渝人休閒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板塊。

新的城市格局開始形成,茶館也跟著一起,進行了改頭換面。如今,大多數川渝地區的茶館,在選址上一般會選露天壩子,夏天可以靠著大樹乘涼,冬天則可以盡情舒展身體,躺在椅子上享受蜀地為數不多的艷陽天。

對於很多四川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不是陪長輩,或者是接待外地的朋友,平時很難主動到茶館消費。然而雖然消費習慣會變,但在茶館度過的悠閒時光,卻依然無可替代,特別是在當下,沒有口罩、露天喝茶更顯得寶貴和奢侈。

已經在看去成都的機票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0b7e37d79d4392afffe591ca39b13e9.html